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孝經》七句精要中的智慧,你讀懂了多少?

《孝經》七句精要中的智慧,你讀懂了多少?

《孝經》是一本專門講孝道的書,它說孝是上天所定的規範,孝是所有道德的基礎,對實行「孝」的要求和方法也做了系統的規定。國君可以用孝治理國家,臣民能夠用孝立身理家。南宋以後,《孝經》被列為「十三經」之一。


1.教民親愛,莫善於孝。教民禮順,莫善於悌。

出自《孝經·廣要道章第十二》。教育人民互相親近友愛,沒有比倡導孝道更好的了。教育人民禮貌和順,沒有比服從自己兄長更好的了。

2.生事愛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盡矣,死生之義備矣,孝子之事親終矣。

出自《孝經· 喪親章第十八》。。父母活著的時候,以愛敬之心奉養父母;父母去世之後,以哀痛之情料理後事,能夠做到這些,人民就算盡到了孝道,完成了父母生前與死後應盡的義務,孝子奉事父母,到這裡就算是結束了。


3.敬其父,則子悅;敬其兄,則弟悅;敬其君,則臣悅;敬一人,而千萬人悅。

能恭敬他人的父親,那他的兒女,一定是很喜悅的。恭敬他人的兄長,那他的弟弟一定很喜悅。恭敬他人的領導,那他的部下和老百姓,也是很喜悅的。這一個敬字,只是敬一個人,而喜悅的人,何止千萬人呢?這不就是最關鍵的大道嗎!


4.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於君。事兄悌,故順可移於長。居家理,故治可移於官。

選自《孝經·廣揚名章第十四》。君子侍奉父母親能盡孝,所以能把對父母的孝心移作對祖國的忠心;對待兄長能夠做到尊敬友愛,所以能把這種尊敬友愛之心移作對前輩或領導的敬順;在家裡能處理好家務,所以會把理家過日子的道理移於工作和處事。

5.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無擇言,身無擇行;言滿天下無口過,行滿天下無怨惡。

不合乎禮法的話不說,不合乎禮法道德的行為不做;開口說話不需選擇就能合乎禮法,自己的行為不必著意考慮也不會越軌。於是所說的話即便天下皆知也不會有過失之處,所做的事傳遍天下也不會遇到怨恨厭惡。


6.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於父,臣不可以不爭於君;故當不義,則爭之。

為父親的有敢於直言力爭的兒子,就能使父親不會陷身於不義之中。因此在遇到不義之事時,如系父親所為,做兒子的不可以不勸爭力阻;如系君王所為,做臣子的不可以不直言諫爭。所以對於不義之事,一定要諫爭勸阻。


7.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故上下能相親也。

解讀:君子進能對上司忠誠,退能反省自己的過錯,發揚長處,補救短處,這樣才能達到和諧。與其要求別人,不如改變自己,這才是和諧的關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素佛堂 的精彩文章:

那些美到極致的古詩句,原來出處在這裡!
「詞中之龍」辛棄疾六句稼軒詞,讀懂詞中的大丈夫!

TAG:素佛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