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劉若英,後來的我們

劉若英,後來的我們

而是,在當時,我們雖然已經竭盡全力,但我們都是普通人。當時沒有能夠繼續走下去,是真的已經撐不下去了。

——但,這是愛人嗎?

不,這是「神」。

我們想成為,愛人的那個神,但可惜我們不是,我們期望愛人可以成為那個神,但可惜,他也不是。

我們會「理想化」一個人,因為離開父母,我們太需要關係,因為我們有太多被愛的需求,因為我們太缺乏安全感,因為我們大多數都有原生家庭的創傷,本能裡面,就想找到一個人,來好好療愈。

我們追逐愛情,渴求愛情,但愛情來了,很快愛情就死了。因為我們給愛情賦予了太多職能,愛情不只是愛情。

愛情要承擔我們的生命,照耀我們的人生,建立我們的信念,療愈我們的創傷,顛覆我們內心的黑暗。

誰,能給得出這樣的愛情?

你愛的早已不是那個人,你只是找到了一個人,然後你希望他成為你的神。

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有自己對愛情的需求,也有著自己的愛情劇本。每一拍,每一個劇情都要合上,太難了。

誰對「合不上」的容忍度更高,誰就具有更強大的「接納對方的能力」,誰就更能收穫長久的、滿意度高的關係。

人人都希望在關係里找一個這樣的人,無限包容,無限接納,不給我們壓力,對我們沒有自私的要求。

但我們往往做不到,接納對方,理解對方,而對方很多時候,也無法接納理解我們。

不是不愛,也不是不夠愛,是沒有辦法,那麼全然接納地去愛。

這是超出了我們理性控制的事情。被我們當時的人格、潛意識、內心的能力所決定著。

《後來》那首歌所唱到的,是心靈的成長,是一個人的成熟。

「後來的我們懂得了如何去愛」,說的就是,我們擁有了更接納地去愛和理解他人的能力。

我們不再要求極為純粹的愛情,因為我們認識到了無論是自己,還是對方,都是有很多弱點和缺陷的普通人,都會犯錯,都會傷害,都會有無法自控的時候,因為理解,而增加包容接納。

《後來的我們》,說的不是錯過,而是成長中真實的疼痛和失去。

這種疼痛和失去,對於普通的我們來說,並不是努力就可以避免,而是從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必經之路。

當我們慢慢成長:

從只要純粹到整合黑白;

從苛求完美到善於接受;

從責怪命運到常懷感恩;

我們開始接受,關於愛情,即使儘力也無法把控結局,接受人生,本來就是有錯失和遺憾。

更重要的是——接受我們都不完美,接受那時、甚至現在我們都不是「足夠好的愛人」。

每一次關係都會帶來成長,通往更真實和成熟的自己,那就是最值得的事情。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阿卡西記錄Akashic 的精彩文章:

TAG:阿卡西記錄Akashi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