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花城出版社饒宗頤系列叢書

花城出版社饒宗頤系列叢書

潮州市旅港文史專家、學者郭偉川先生著作《饒宗頤的學術文化》,於2017年1月由花城出版社出版。作為當代國學大師饒宗頤先生的學生,郭偉川在本書的扉頁印上了「謹以此書獻給我的老師饒宗頤先生」一語,由衷地表達了他對恩師的崇敬和熱愛。

郭偉川記述了他第一次登門拜訪饒宗頤先生,先生「鄭重其事地以正裝接見」,併當面嘉許他「文筆甚佳」,表示有意收他為學生。之後,郭偉川即「常上其跑馬地山村道的寓所聆聽教誨,在學術上得先生之悉心指導」,期間他還「系統認真地拜讀先生已出版的多種著作」,令人印象深刻。

郭偉川先生與饒宗頤教授

饒宗頤:20世紀最傑出的史學家之一

書中《略說選堂先生早年的經歷與學術機緣》一文,分「家學與交遊」、「受業與師承」、「選堂先生早年在廣州、香港的學術機緣」三個部分,通過多層面的描畫,整體性地勾勒出了饒宗頤先生以其天才與人生際遇的互相疊合而終至於成為學術大師的基本軌跡。許多較為具體的情況,遠非一般讀者平時所能了解到。

《論饒宗頤教授之史學觀》一文,則是對於饒宗頤教授卓然確立的正統論史學觀的紹介和述評。文中並不迴避青年時代饒先生由於受到疑古派的影響而走了歧路的前塵往事,但在不斷進抵歷史的縱深後,饒宗頤教授終於以其睿智和慧悟,徹底揚棄了曾經的錯謬,而登上了正統論史學觀的制高點。這是一代學術巨匠富於意味的地方。郭偉川把饒先生正統論史學觀主要歸納為幾個方面:一是指出了「正統論之精髓,在於闡釋如何始可以承統,又如何方可謂之"正"之真理;二是指出了「歷史之作,正所以明人事之真是非,而折衷於正。故史家秉筆必據正立論」;三是指出了「史家之尚論史事,貴能據德以衡史,決不可徇史以遷德……記敘史事而無是非之辯,則何貴乎史?」;四是指出了信史之所以可貴,「其故有三:一不受史局之約束;二不為當前史學風氣及政治立場所囿;三有超越時空限制之精神。」據此,郭偉川總結說,「他(饒宗頤教授)是20世紀最傑出的史學家之一,其學術貢獻所發揮的影響力,即使到了21世紀,也愈益發揚光大,這是筆者敢於斷言的。」

中央電視台《走遍中國》欄目組採訪香港著名學者郭偉川

中國的傳統文化,建基於禮制文明和典章制度

《禮學、玉文化與中國古代文明研究的先導者》一文,分「選堂先生對二十年來中國禮學研究的影響與推動」、「選堂先生對牙璋文化的研究和古史重建」、「選堂先生對中國古代文明的研究及貢獻」三個標題。在第一個題目下,郭偉川列舉了饒先生自身的著述以及學術界所舉辦的許多重大的學術活動,表明近二十多年來中國禮學研究的逐步發展,此中的前因後果,許多方面實際上都與選堂先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有關。」第二個題目下,郭偉川指出,「選堂先生早就對牙璋文化有系統的研究,並撰有一系列具有真知灼見的學術論作」,其意義「就是要以實證來糾正顧頡剛先生在古史地域方面的錯誤看法」,並且也是饒先生「志在重建古史的一部分」,其影響之深遠不言而喻。第三個題目下,郭偉川強調,甲骨文中雖然涉及占卜的問題,但選堂先生卻絕不同意巫術是殷商社會歷史的主體,同時肯定,「殷周有他們立國的禮制,巫卜只是其龐大典禮機構中負責神事的官吏。巫,從殷以來成為官名,復演變為神名。」郭偉川在文中還引入饒先生的一段話,值得在此順帶錄出:「中華文明是屹立大地上一個從未間斷的文化綜合體,儘管歷盡滄桑,經過無數紛擾、割據、分與合相尋的歷史波折,卻始終保持她的連續性,像一條浩浩蕩蕩的長河滾滾奔流,至於今日,和早已沉澱在歷史斷層中的巴比倫、埃及、希臘等古老文化完全不一樣。中國何以能維持七八千年的綿延不斷的歷史文化,光這一點,已是耐人尋味而不容易解答的問題。」當然,最重要的是,誠如郭偉川所指出的,「選堂先生的研究,證明中國的文明並非自甲骨時代始,同時亦證明中國的傳統文化,並非建基於占卜巫覡」,而是「建基於禮制文明和典章制度」。

作者與饒宗頤教授、郭偉川先生(從左到右)

甲骨五堂、選堂後來居上

《論選堂先生學術》一文,郭偉川從地方史、國史、中外文化關係史、楚文化、簡帛學、甲骨學等多個學術領域,論述饒宗頤教授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之豐和重要的貢獻。地方史方面,少年時代饒先生即繼承先君饒鍔老先生未竟之志續成《潮州藝文志》一書,又總纂民國《潮州志》,成為潮汕地方志史上的里程碑。國史方面,1977年饒先生的史學巨著《中國史學上之正統論》一書出版。該書網羅宏富,史料翔實,歷朝論正統之文,自秦漢迄清代名家的相關論述二百餘篇,幾乎囊括無遺,可謂洋洋大觀,史所未有。其注重歷史之大是大非,是選堂先生對中國史學的一大建樹。中外文化關係史方面,饒宗頤教授以他能掌握近東的楔形文字,編譯了《近東開闢史詩》一書,更為重要的是,選堂先生在本書寫的《前言》,萬餘字,其中涉及西方有「原罪」的教旨,而漢土沒有「原罪」觀念的哲學問題,十分深刻。饒先生為了了解印度的古文明和佛學的起源,專門習梵文三年,並通過研究,撰成《中印文化關係史論集o語文篇一一悉曇學緒論》及《梵學集》等著作。與歐洲的文化交流饒宗頤教授則有《老子想爾注》及與法國戴密微教授合作的《敦煌曲》等分中法兩種文字出版。其他此處恕略之。楚文化與簡帛學方面,郭偉川認為,簡帛學是選堂先生對楚文化的論證依據。其所撰《楚辭地理考》明確地指出錢穆先生的錯誤,獲得學術界的認同。之後相繼出版的《戰國楚簡箋證》《長沙出土戰國楚簡初釋》《楚辭書錄》《長沙出土戰國繒書新釋》《楚辭與詞曲音樂》等楚文化的研究專篇,多不勝數。又,1954年《長沙楚墓時占神物圖卷考釋》一文,是對楚文化中有關宗教問題的考證;1965年《楚繒書十二月名竅論》一文,是對楚文化中有關律歷學方面的專題研究。選堂先生以其對經、史、文、藝的通博,所以在考證上能做深層次的融會貫通,往往有獨到的見解。而1985年所撰《道教與楚俗關係新證一一楚文化的新認識》,則是率先提出「楚文化」的概念,為學術界導夫先路。甲骨學方面,郭偉川表示相信,選堂先生自20世紀三四十年代開始,至50年代在港大任教時,其對甲骨學的研究已有相當的造詣。《日本所見甲骨錄》是饒先生甲骨學的首本著作。1956年則撰成《巴黎所見甲骨錄》。1959年所撰《殷代貞卜人物通考》二巨冊出版,在國際學術界造成極大的影響,有13國文字對此書的問世及其意義加以報道,奠定了饒先生在甲骨學界的地位。1989至1999年窮十年之功,由選堂先生主編、沈建華編輯的大型甲骨學工具書《甲骨文通檢》(第1至5冊)出版,這是對甲骨學的一大貢獻。學術界於20世紀有「甲骨五堂」之稱,即:雪堂羅振玉、觀堂王國維、鼎堂郭沫若、彥堂董作賓、選堂饒宗頤。選堂先生除甲骨、青銅、簡帛、敦煌之學無役不與並皆取得重大的成就外,他的研究上限則遠逾三代,其《史溯》中以玉文化證史,年代在5000至8000年以上。所以學術界據此而有「甲骨五堂、選堂後來居上」之說。

潮州歷史文化之成為「學」,當有其根源和特色

《饒宗頤教授與「潮學」》一文,郭偉川首先指出,潮州歷史文化之成為「學」,當有其根源和特色,這是經二千餘年來的醞釀、積漸而逐步形成的,其中包含歷代先賢的辛勤勞動。而在文中,郭偉川列舉了選堂先生在地方文獻和學術文化的探究上的大部分著述,其中包括20世紀三十年代中期饒宗頤先生對《潮州藝文志》的補輯校注,1936年前後經考證撰成的《廣濟橋志》,1937至1938年之交撰成的《潮州叢著》,1950年《韓江流域史前遺址及其文化》一書的出版,1961年用英文發表的《韓江流域之畲民》一文,以及先後為明代揭陽二志士薛中離、郭之奇撰寫的各約五萬餘字的年譜,所撰潮州先賢像傳三十篇,乃至於1986年11月30日在第一次「國際韓愈學術討論會」上所做的《宋代潮州之韓學》,與隨後發表的力作《宋代蒞潮官師與蜀學及閩學一一韓公在潮州受高度崇敬之原因》,還有《潮瓷說略》《潮劇溯源》《說略》《說蜑》《畲瑤關係新證》等等。從而足證選堂先生在近世已經成為了「潮州學」傑出的代表人物,先生的學術成就和貢獻,至今尚無出其右者。此外,迄今多屆「國際潮州學研討會」的舉辦,也都離不開饒宗頤教授首為之倡和積極推動之功。

文章節選自黃少青

《百歲聳立的高峰一一郭偉川新著略說》

郭偉川

當代歷史學家。1948年生於中國內地,後居香港,師從國學大師饒宗頤先生,研究涉及文、史、哲諸領域。個人著作有《制度淵源與成書年代新考》《中國歷史若干重要學術問題考論》《兩周史論》《先秦六經與中國主體文化》《儒家禮治與中國學術——史學與儒、道、釋三教論集》《嶺南古史與潮汕歷史文化》《南陽集》《饒學與潮學研究論集》,及編撰《饒宗頤的文學與藝術》等書,撰寫學術論文一百多篇。

黃少青

現為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潮汕文學院文學評論委員會副主任,揭陽畫院顧問,揭陽市作家協會顧問,《廣雅藝術》執行主編。原為揭陽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長期從事寫作,擅長散文創作和文藝評論。

饒宗頤系列叢書

《饒宗頤的學術文化》

郭偉川 著

本書是對饒宗頤學術文化體系的研究文集,將饒學置於近代中國學術史的歷史論述之中,與諸家進行客觀的比較,以彰顯時代學術的不斷進步。書中追本溯源,探索饒宗頤八十多年來治學、治藝的艱辛歷程,以及其所以成為學、藝兩域大師的歷史原因,其中除個人的天分學力外,早年的家學淵源和人事機緣都是不可忽視的助力。

本書同時還論述饒宗頤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貢獻和有趣的故事。書中不少成果為作者經過多年探研後的首次披露,有助於讀者對饒學作進一步的深入了解。

「選堂詩詞評註」系列

——前接千載後啟宇宙的真人之詩

涉及範圍廣,使人往往有汪洋無涯涘之感,這在並世學人中並無第二人;近年來,國內出現各式各樣的大師,而我季羨林心目中的大師就是他。

——國學大師季羨林

在最富人情之文明社會中,乃一最堪作楷模之人物。

——法國著名漢學家、敦煌學著名學者Paul Demiéville

饒宗頤教授無異正是博學之士。賞其書法,閱其詩作,可知饒教授乃文藝之士。讀其有關古籍經典﹑文﹑史﹑哲之研究,可見饒教授學識淵博。

——美國哈佛大學著名中國歷史研究學者Peter K.Bol

西方漢學家若品閱饒宗頤教授大作,勢必如河伯見東海,為其浩瀚所震懾。

——英國牛津大學著名漢學家、紅學家David Hawke

二十世紀前半之代表漢學者可屈指王觀堂先生,而後半者應當舉饒選堂先生。

——日本東京大學名譽教授池田溫

《饒宗頤——東方文化坐標》

陳韓曦 著

唯一一部饒宗頤親自審定的傳記

饒宗頤出身香門第,幼承家學,治學方法既傳承其家學淵源,又繼承王國維、陳寅恪二大師的風格,少年己成詩賦神童,青年更潛心鄉邦史文化,首倡潮學。遷居香港後,於日本、印度、新加坡、法國、美國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他學貫東西,著作等身,在文史哲藝諸多領域皆有高深造詣,他是東學西漸的領軍人物和歐洲漢學界的老師,被譽為東方文化坐標。

本書記述了饒宗頤的人生歷程,系統地介紹了饒宗頤從韓江走向世界的整個過程,除闡釋其學術研究和藝術創作的方法和特點之外,還介紹了其養生秘訣,以及這位世界級大師背後的許多鮮為人知的精彩故事。

《饒宗頤著述錄:書中書》

陳韓曦 編

本書以圖文相配的形式,對自20世紀30年代起有關饒宗頤的所有書籍作品進行了梳理與展示。其中包括饒宗頤本人所著的學術論著、編選文集、詩詞文集、書畫圖冊等;以及歷年其他學者所著的饒學論著、饒宗頤傳記等著作。

本書中匯總了兩百多本著作,每本皆附書影,分列書名、出版者、出版時間和內容簡介,力求做成獨一無二的研究饒宗頤的索引類專著。

《饒宗頤學藝記》

陳韓曦 著

本書是國學大師饒宗頤自1922起至今求學立著歷程的全面綜述,詳細記錄了饒老各個時期的人生經歷和作品。全書資料詳實,考據嚴謹,既是一部饒宗頤學藝傳記,也是研究饒宗頤學術成果的重要參考資料。修訂本在2011年版的基礎上,對原來的一些史料錯誤進行了勘誤,補充了饒宗頤近兩年的學術活動情況,使全書更為嚴謹和詳實。

《潮州先賢像傳》

饒宗頤 著

國學大師饒宗頤以年代先後為次序編排,自唐大顛禪師至清曾右丞剛甫,舉潮州先賢凡三十人,為其作小傳,輔以肖像圖,並綴各傳援據書目於卷末以備參稽。全書以人為本,以潮州歷代名賢為軸,展示了潮州地區人傑地靈、人文昌盛、人才輩出的歷史文化長廊,使讀者對潮州歷史文化獲得比較系統的了解。

《饒宗頤書畫題跋集》

饒宗頤 著 陳韓曦 編

題跋是書寫於書籍、碑帖、書畫作品的品評、追述故事、考證版本及淵源等方面的文字,是中國古代文學中一種特殊的文體,因其精當而最能體現作者的學問性靈。本書收入國學大師饒宗頤自20世紀50年代初至2013年間創作的題跋約700首,創作時間橫跨60年,涵蓋繪畫、書法及銘刻文玩作品,是國內首部全數輯錄饒宗頤題跋的彙集。書中配以40多幅全彩印刷的饒宗頤書畫作品,製作精美,圖文共賞。

饒宗頤的題跋,體裁包涵了散文、詩、詞等,廣涉天文、地理、風俗、景觀、歷史、哲理等各種內容,既題出書畫中之意也題出書畫外之意,題畫寄興,極盡精詣,是藝術與文學的完美結合。

《選堂訪古留影與饒學管窺》

曾憲通 著

1980年,饒宗頤(選堂)在成都參加完第三屆古文字學術研討會後,即到全國各地進行學術考察,歷時近三個月,一共走訪了十一個省市,參觀了三十三個博物館,接觸到大量新出土的文物考古資料。這次訪古考察,是饒宗頤第一次在國內進行的廣泛和深入的調查,是其學術和藝術領域的一次實踐與升華。作者曾憲通隨同饒宗頤,詳實記下此旅點滴,並配有近六十張珍貴的記錄照片,極具歷史紀念價值。

本書由《選堂訪古隨行紀實》(圖文版)以及多篇饒學研究文章組成。全書資料詳實,考據嚴謹,介紹了饒宗頤的家學淵源與學藝點滴,對饒宗頤在漢文字學上的學術成就進行了總括與梳理,是研究饒宗頤學術成果的重要參考資料。

《饒宗頤集》

饒宗頤 著 陳韓曦 編注

這本國學大師的小文集,分為五部分:經史新論、文學綜述、書畫通議、詩賦拾珠、散文餘馥,是從其70多種著作和900多篇文章遴選出來的精華。在此可領略到大師長流不息的求知慾和永無止境的創造力;求真、求正、求是的治學精神;愛國愛民、立根本、識大體、通大義,把研究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緊密結合的博大胸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花城出版社 的精彩文章:

這本書改變了美國乃至世界的環保事業

TAG:花城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