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藉以「道情」話「道情」:且看板橋道人的詩詞道韻

藉以「道情」話「道情」:且看板橋道人的詩詞道韻

文/止水

白雲黃鶴道人家,一琴一劍一杯茶,羽衣常帶煙霞色,不染人間桃李花。」這首由白玉蟾所作的《道情》,可謂是家喻戶曉。道情,原本是一種道教傳唱形式,而後逐漸演化成了民間藝術形式。歷史上張三丰、鄭板橋等人都有道情作品傳世。

《難得糊塗》書法作品(資料圖)

本文通過對道情藝術形式的演變回顧,逐步走入板橋道人——鄭板橋的精神世界,尋覓作者在道情十首中所傳達的哲思,細細品味其「難得糊塗」的處世思想。

曲藝形式

道情,源於唐代道人們傳唱道教故事的道曲。經過宋朝詞曲結合之後,逐漸走向民間,成為民間的一種說唱藝術。

道情在北方逐漸演變成戲曲形式,在各地均有道情戲,如神池道情(山西)、關中道情(長安、臨潼、藍田等)、長武道情(陝西)等。

道情戲曲(資料圖)

在南方,道情演變成詩讚體。詩讚體戲曲受詩讚體說唱文學的影響而形成,主要的特徵為齊言體文辭結構。在詩讚體中,鄭板橋的《道清十首》具有重要的地位。

板橋道人與婁真人

鄭板橋,原名鄭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其詩書畫世稱「三絕」。鄭板橋以「板橋道人」自稱,常與道士相交。其中,與婁真人相交甚密。

婁真人,名婁近垣,字朗齋,法號三臣,自號上清外史。自幼在龍虎山上清宮做道士,師上清宮提點周大經,習正一法篆。

婁真人,名婁近垣,字朗齋,法號三臣(資料圖)

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婁真人隨55代天師張錫麟例覲入京,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被封為四品龍虎山提點,雍正十一年(1733)加封「妙一真人」。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授通議大夫。他精於符篆之術,深諳道教禮儀,著有《龍虎山志》十六卷、《黃篆科儀》十二卷、《太極靈寶祭煉科儀》二卷。

鄭板橋在文章中多次提及婁真人,如:

《為婁真人畫蘭》:「銀鴨金猊暖碧沙,瑤台硯墨帶煙霞。一揮滿幅蘭芽茁,當得君家頃刻花。

《宿光明殿贈婁真人》:「聃庄列人中仙,未聞白日升青天;五千妙文南華詮,虛靜恬淡返自然。

一揮滿幅蘭芽茁,當得君家頃刻花(資料圖)

《劉柳村冊子》:「妙真正真人婁近垣與予善。令其侍者十三郎歌予詩詞。飄飄有雲外之響。予愛之,遂舉以贈。······後三年,求去,泣不可留,仍返於婁。想其仙骨。不樂久住人世俗塵囂熱耶?

鄭板橋與婁真人交往甚為緊密,還有一層原因是婁真人主張「三教一源」。其常提及「至道之體本無定位」、「心心皆佛心,處處有道體」、「眾生仙佛,同一大圓鏡」等三教一源的思想。

婁真人將也「空」的思想與道論相結合,認為「無名、無體、無住」是道的本質。鄭板橋本人常出入禪林,其詩文也多有與和尚交往相贈的內容。

從「不仙不佛不賢聖,筆墨之外有主張」等詩文中可以看出,鄭板橋也是提倡三教皆修。這二人在思想上高度的統一,所謂高山流水遇知音,惺惺相惜便是自然。

不仙不佛不賢聖,筆墨之外有主張(資料圖)

鄭板橋與道士相交,深受老莊思想影響,在其後的藝術創作也有體現。鄭板橋愛竹,竹子的高風亮節,在墨林深處透出的魏晉遺風和超然的處世,是作為文人的鄭板橋的一種寄情。

道情十首

鄭板橋三十七歲時完成了《道情》初稿,幾經修改後最終成稿。在其文集《劉柳村冊子》中有:

板橋自京師落拓而歸,作《四時行樂歌》,又作《道情》十首。四十舉於鄉,四十四歲成進士,五十歲為范縣令,乃刻拙集。是時乾隆七年也。《道情》十首,作於雍正七年,改削十四年,而後梓而問世。傳至京師,幼女招哥首唱之,老僧起林又唱之,諸貴亦頗傳誦,與詞刻並行。

於墨竹間有高風亮節(資料圖)

十首道情,經過十四年的反覆打磨,最終展現在世人面前的是分別以漁翁、樵夫、和尚、道士、貧士、乞丐、隱者的生活為背景進行了創作。道情中充分融合了禪機道義,感興趣的讀者可將,細心琢磨。

水田衣,老道人,背葫蘆,戴袱巾;棕鞋布襪相廝稱。修琴賣葯般般會,捉鬼拿妖件件能,白雲紅葉歸山徑,聞說到懸崖結屋,卻教人何處相尋。」(《道情十首·道士》

究其一生,板橋道人的藝術創作及詩文中可以看出,鄭板橋深厚佛道兩家思想,而傳世最多的便是這「難得糊塗」二字。

《道情十首·道士》(資料圖)

難得糊塗,一來是鄭板橋多年從政的心境的體現,也是其作為詩人、畫家藝術創作的一種境界。

通過道情,板橋道人將自己的人生感悟,來幫助大家「消除煩惱」。道情十首,是這位詩書畫三絕的板橋道人贈予我們的另一份精神財富。

(編輯:柯恩)

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中國最早的醫學實踐者——「巫」指的是什麼?
神囑咐:你能買一場法事,但未必買得了一場靈驗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