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三十六計第四計——以逸待勞

三十六計第四計——以逸待勞

4

困敵之勢,不以戰;損剛益柔。

以逸待勞

1

譯文

迫使敵人處於圍頓的境地,不首先出擊。這是由《易經》中《損》掛推演出來的。用「剛」來比喻敵人,用「柔」比喻自己。

2

兵法心經

《孫子兵法 虛實篇》說:凡是先到達作戰地點等待敵人到來的一方就會很主動;凡是後到達作戰地點,被迫應戰的一方就會很疲勞。所以善於打仗的人懂得如何牽制、調動敵人,而不是被敵人牽制。此計的關鍵是「待」,「待」不是消極的等待,而是積極主動地牽制敵人,讓敵人處於疲憊的狀態,一旦戰績成熟,便要果斷出擊,克敵制勝。

3

兵法探源

戰國末期,秦國少年將軍李信率二十萬軍隊攻打楚國,開始時,秦軍連克數城,銳不可當。不久,李信中了楚將項燕伏兵之計,丟盔棄甲,狼狽而逃,秦軍損失數萬。後來,秦王又起用已告老還鄉的王翦。王翦率領六十萬軍隊,陳兵於楚國邊境。楚軍立即發重兵抗敵。老將王翦毫無進攻之意,只是專心修築城池,擺出一派堅壁固守的姿態。兩軍對壘,戰爭一觸即發。楚軍急於擊退秦軍,相持年余。王翦在軍中鼓勵將士養精蓄銳,吃飽喝足,休養生息。秦軍將士人人身強力壯,精力充沛,平時操練,技藝精進,王翦心中十分高興。一年後,楚軍繃緊的弦早已鬆懈,將士已無鬥志,認為秦軍的確防守自保,於是決定東撤。王翦見時機已到,下令追擊正在撤退的楚軍。秦軍將士人人如猛虎下山,只殺得楚軍潰不成軍。秦軍乘勝追擊,勢不可擋,公元前223年,秦滅楚。

4

著名案例

最經典的案例是春秋時期齊魯的「長勺大戰」。關於此戰,《左傳》中這樣記載: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徧 同:遍)

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三國演義》中東吳都督陸遜在劉備強大的攻勢面前一退再退,最後一把火燒掉西蜀的七百里連營,用的也是「以逸待勞」之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醫生為什麼不告訴你什麼病?
拉布拉多的日常生活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