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一民族消失在歷史之中,一座石碑被發現,寫滿對漢人的控訴

一民族消失在歷史之中,一座石碑被發現,寫滿對漢人的控訴

在古代,漢族人和北方游牧民族長期鬥爭,又相互融合。在幾千年的文明中,相繼崛起過多個強大的北方民族,比如匈奴、鮮卑、契丹等等。但是,最終這些民族走向了歷史長河之中,有的是慢慢融入其它民族,有的是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

在它們之中,有一個民族曾經強大一時,那就是突厥。突厥是一個古老的民族,後來逐漸興起,建立了突厥汗國。但是,他們一直不算強大,曾經依附於柔然、北魏等鄰邦。直到隋朝的時候,突厥興盛起來。不過,作為統一王朝的隋帝國還是不怕它的。

但是,隋朝末年,隋煬帝讓天下大亂,這讓突厥有了可乘之機。他們利用這個機會,不斷發展壯大。於此同時,中原各個勢力都對突厥又懼又怕,劉武周、劉黑闥、王世充、竇建德等梟雄都或多或少向突厥臣服的歷史。甚至連唐國公李淵,在發兵之前,也曾藉助過突厥的力量。

這種情況下,突厥左右通吃,佔盡了便宜,獲得了無數的好處。即使唐朝建立,統一天下後,他們仍然妄圖能夠繼續控制中原。遺憾的是,他們遇到的是雄才偉略的天可汗李世民。

在實力不濟的時候,李世民敢於隻身犯險,單騎匹馬來到渭水,於大軍南下的頡利可汗簽訂了盟約。這是李世民個人魅力和能力的展現,卻無可奈何的折射出唐朝初年的孱弱。

不過,李世民並沒有讓突厥人高興太久,他卧薪嘗膽,勵精圖治,開創了貞觀之治。後來,在突厥人遇到百年為有的雪災時,李世民讓李靖突襲突厥,將頡利可汗生擒至長安。突厥這個汗國雖然依然存在,卻打擊得幾近滅國。

頡利可汗來到長安後,享受了亡國之君應有得待遇,李世民甚至讓他跳舞。當年渭水兩側的英豪,最終笑到最後的還是李世民。他也因為平突厥而被稱為天可汗。

武則天時期,突厥死灰復燃,再次進攻大唐。但現在氣象萬千的唐朝根本沒有把它放在眼裡,一舉平滅。

在一百多年前,蘇聯學者在蒙古國杭愛山以北發現了一塊石碑,後來考證這是突厥文刻於732年,它的內容很長,有一段摘選如下:

漢族人陰險狡猾,卑鄙的謀划了一場突厥內部的分裂,突厥國在他們的謀算中走向覆滅,突厥人擁戴的可汗也被趕下政權。原來的貴族成了漢族人的奴隸,曾經的貴婦淪為漢族人的侍女。突厥人不得不聽命於漢族皇帝,並被其統治長達60年。

突厥人不服氣的心理暴露無遺,試問兩國交戰,還有什麼不能使用的手段。當年隋末風雲之中,突厥何不是穿梭於各股勢力之中獲取好處?又何嘗用心對待過他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詩社 的精彩文章:

荊軻刺秦時,為何侍衛們都當了觀眾,無人上去救主

TAG:史詩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