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弟弟初次帶兵,曾國藩將治軍的秘訣傾囊相授

弟弟初次帶兵,曾國藩將治軍的秘訣傾囊相授

小珏說歷史——《曾國藩及湘軍》系列四十八 請勿轉載

咸豐六年,曾國藩的九弟曾國荃招募了鄉勇3000人,開赴吉安,與太平軍作戰。因為這批鄉勇首次進攻的城市是吉安,所以被稱為吉字營。雖然在此之前,曾國荃曾經也跟隨曾國藩辦團練,練鄉勇,但是單獨領軍,這還是第一次。因此,作為兄長的曾國藩,對他寄予厚望又心懷忐忑,他向曾國荃提出了治軍的秘訣。

這個秘訣就是軍氣宜聚不宜散,宜憂危不宜悅豫。所謂軍氣,就是指軍隊的士氣,士氣當然是要高漲為好,散漫士氣必然遭到失敗。狹路相逢勇者勝,也就是這個道理,帶兵之將都清楚軍隊士氣的極端重要性,總是想法設法為部隊打氣。哪怕後來曾國荃每攻克一城,都會縱容士兵劫掠,也是維持軍隊士氣的一個辦法。

悅豫就是指愉快輕鬆,與之相對應的是憂危。曾國藩這句話的意思是,軍隊如果經常保持輕鬆愉快的狀態,是很難有血性去沙場對敵的,而保持憂慮的精神狀態,更有利於戰鬥。軍隊不同於百姓,百姓當然需要愉悅放鬆,但兵勇們從事的是你死我活的戰鬥,需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和時刻準備用鮮血換取勝利的思想準備。

當然,這也是曾國藩的一家之言。古來對於軍隊士氣的學問很多,兵家對此有著不同的理解,但這卻也是曾國藩的親身經歷。當時,朝廷在各地有綠營,中央有八旗子弟,但是由於朝政腐敗,軍隊紀律渙散,八旗子弟中,能騎馬的都是鳳毛麟角,要知道,滿人本是馬背上的民族。可見,片面的歡愉將會給軍隊的士氣和戰鬥力帶來多大的損失。

綠營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本來綠營是清朝的常備武裝,是清朝在統一過程中收編明軍和其它漢兵而組建的。它的目的就是為了對內鎮壓農民起義,對外抵禦入侵。然而,隨著清朝末年的軍紀渙散,這些綠營也同樣毫無戰鬥力。當太平天國運動爆發時,綠營根本就沒有什麼作戰能力,幾乎是一觸即潰。

因此,朝廷才接受了建議,允許地方開辦團練保境安民,並選了四十二位在籍官員來督辦團練,曾國藩就是這四十二名團練大臣之一。曾國藩看中了湘鄉人好勇善戰的性格,將故鄉作為主要兵源地,並且提出了「不要命不要錢」的口號,迅速提高了湘軍的戰鬥能力。

為了增強自己的說服力,曾國藩特地還寫過一篇雜記,用以說明憂危與悅豫對於軍隊戰鬥力的區別:

兵者,陰事也。哀戚之意,如臨親喪;肅敬之心,如承大祭,故軍中不宜有歡悅之象。有歡悅之象者,無論或為和悅,或為驕盈,終歸於敗而已。田單之在即墨,將軍有必死之心,士卒無生還之氣,此其所以破燕也。及其攻狄也,黃金橫帶,有生之樂,無死之心,魯仲連策其必不勝。兵事之宜慘戚,不宜歡欣,亦明矣。

在這篇雜記中,他以田單作為例子來增強說服力。當年樂毅率領聯軍,攻佔齊國七十多城,只有即墨等兩城沒有攻破。對於齊國而言,形勢十分危險,有滅國之禍。然而,田單在即墨,抱著必死的決心,士兵們更是沒有在戰場上生還的想法。這樣一支哀兵,才是最為可怕的,他們利用計策讓燕王換帥,並且一舉擊潰圍城幾年的燕軍,進而收復失地,光復了齊國。

就是同樣的主帥田單,就是同樣的齊國軍隊,在後來與狄人作戰時,表現卻完全不一樣。這是因為田單等將領和各級士兵,都是耽於享樂,沒有了背水一戰、視死如歸的氣勢,所以魯仲連料定他們無法獲勝,事實也如他所料。

曾國藩不是最優秀的指揮官,他更多的是從戰略層面解讀戰爭。但是,他的一家之言,也為曾國荃以及湘軍的其他將領提供了借鑒,對於湘軍戰鬥力的提高,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參考資料:《曾國藩傳》、《曾國藩日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珏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三藩之亂時,吳三桂說:答應我兩個要求,可以收兵
他打仗被俘,關押十年,最後絕食而死,妻子為他自盡

TAG:小珏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