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劉香成:讓我們一起看歷史

劉香成:讓我們一起看歷史

劉香成:攝影不僅僅是記錄,是要有那個時代特點的記錄。

1981年,北京月壇公園,一對情侶正在分享親密時刻。

1982年,基辛格到達北京美國大使館。通過1971年對中國的秘密訪問,基辛格對打開中美恢復邦交之路起到關鍵作用。

1976年,上海,一群小學生在表演「打倒四人幫」

1979年,深圳,中國南方改革開放第一個新建的經濟開發區。

1982年,美國前總統尼克松在杭州開往上海的專列火車上,搭著一條毛巾、拎著青島啤酒送給隨行的記者。他的來訪是為了慶祝《上海公報》簽署10周年。畫面最左側為時任外交部新聞司主管美國記者的李肇星。

1982年,北京,鄧小平在迎接美國企業家阿默德·哈默的歡迎會上。

1981年,雲南,在80年代,由於鄧小平的「門戶開放」政策,現代時裝開始影響中國的年輕人。

1980年,劉少奇的女兒劉萍萍在家中。

1983 年,北京,黨的領導幹部在人民大會堂學習紀念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的文件。

1981 年,北京,毛澤東的巨幅畫像被擱置在國家歷史博物館前。

1980 年,上海,賣弄技巧的滑冰青年。

1979 年,北京,王克平表明用手中的橫幅要求藝術自由。

1981 年,北京,動物園遊人如織的馬路邊,背過身去談戀愛的男女青年。

1978 年,上海,公園內,一位老者注視著一對年輕人。雖然當時中國已接受現代西方的影響,但許多年輕人坦言他們的父母仍然為子女安排婚姻。

1981 年,北京,中央美術學院,油畫專業的學生對著人體模特作畫,這類模特通常是一些待業青年。20 世紀50年代早期,在被譴責為資產階級性質和墮落腐朽之前,畫人體模特是中國藝術院校的標準課程。

1980 年,北京,四季青公社的農民正在把大白菜——中國北方冬天唯一能保存的蔬菜——扔向一輛緩緩移動的卡車。稍後,這些白菜將被大量儲存在庭院或屋頂。當時,公社制度正在被有條不紊地取消,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有效而多產的聯產承包責任制。

1981 年,美國搖滾音樂家威利· 魯弗(Willie Ruff,左)與德懷特· 米切爾(Dwight Mitchell,右)在中央音樂學院宿舍舉辦了一場即興演唱會。魯弗是耶魯大學的音樂教授,米切爾則是來自紐約的專業鋼琴家。

1980 年,上海照相館,身著半身婚紗的新婚夫婦。為了省錢,新娘只租了西式婚紗的上半身。

1982 年,北京,頤和園裡的年輕人靠在他鋥亮的進口摩托車上,做了個電影《地獄天使》(Hell"s Angel )中的造型;一旁的老婦人坐在漢白玉石碑上,做著她的針線活。

1981年,北京故宮,「嘗起來馬馬虎虎」,一個年輕人這樣評論可口可樂的味道。

1981年,大連理工學院,輪滑者

1996年,畫家黃永玉在北京的家中。他自學美術和文學,不但是「畫壇鬼才」,同時還是少有的「多面手」。黃永玉的水墨畫以幽默著稱,畫中包含對社會的機智點評。

1997年,陳逸飛(1945-2004年)。陳逸飛生於上海。是中國首位明星藝術家。20世紀80年代,他以精緻的現實主義繪畫成名,以此奠定了其在社會現實主義繪畫中的突出地位。

1997年,演員陳紅,陳凱歌的妻子。

1980年,北京,中國第一位百萬富翁李曉華躺在他的新賓士轎車上。李曉華曾是一名紅衛兵,文革期間上山下鄉,改革開放後經商致富。

克里姆林宮周圍的街道上遍布著垃圾——為了妨礙軍隊們繼續向總統葉利欽的指揮部移動

2013年,北京,藝術家陳丹青在工作室進行創作。

「把流氓逐出去!」克里姆林宮前聚集的家庭主婦們控告共產黨的腐敗行徑

即將動身去蘇聯軍隊服役前,一名新入伍的愛沙尼亞士兵在告別會上親吻女友.

在莫斯科的超級市場,被包圍在成排的空貨架中的購物者們倚靠在牆上

2011年,卡達,著名藝術家蔡國強正在為他在多哈的展覽做準備。

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向第二十八屆(也是最後一屆)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們致辭

2012年,北京,藝術家張曉剛和她的妻子何佳佳在為年末的展覽做準備。他的繪畫關注家庭和鄉愁,傳達出具有時代意義的集體心理記憶與情緒。

1991年12月26日,戈爾巴喬夫剛剛發表完辭職演說,兩眼低垂、無精打采地將講稿重重地甩向辦公桌——時任美聯社駐莫斯科首席記者、蘇聯解體最直接的見證人之一劉香成,拍下了這充滿歷史現場感的畫面,並因此獲得1992年度普利策獎。

1996年,歌手崔健,被譽為中國搖滾樂開山之人,有「中國搖滾教父」之稱,曾於2006年與西方搖滾之父米克·賈格爾在上海同台演唱。成名曲為1986年的《一無所有》,這首歌深深地根植在一代人對80年代的記憶里。

1997年,北京,著名導演張藝謀(左)和演員姜文(右)在片場。

鮑里斯·葉利欽的支持者們從莫斯科的馬涅日廣場中蜂擁而出,慶祝他們的候選人在總統競選中獲得壓倒性的勝利

劉香成:美籍華人,著名攝影家。1951年生於香港,長於福州。上世紀70年代赴美。曾任美聯社記者、《時代》周刊駐華首席攝影師、時代華納集團中國首席代表、新聞集團常務副總裁。現為CAA(CreativeArtistsAgency)高級顧問。因出色報道蘇聯解體等重大國際新聞,1992年獲普利策現場新聞攝影獎。2013年在上海中華藝術宮舉辦他的「中國夢 三十年」的個人攝影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談畫 的精彩文章:

中國當代:95後多種形式自由發展

TAG:談談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