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要明理,至少這三條得搞明白
修持並不是說什麼都不管,告訴意守小腹就意守小腹,讓煉小周天就煉小周天,讓靜坐就靜坐,它更要明理,要用智慧,才能往前走。所以人比大象更有本事,儘管人沒有大象的力氣大。要明理,就應該需要研究些什麼?
一、明天地
人的存在,是要先清楚我們個體。但人卻不易看清楚自己,也不知精、氣、神到底都是些什麼,氣血到底是怎麼變化的,這些自己看不到。但是可以觸類旁通,應該知道外面的物理效應、化學效應,同樣也適用於修鍊這方面。通過日的升落、月的盈虧等外面世界的變化,找出規律,從而印證自己身體內部的變化,這樣才能修鍊自己的生命。而最根本的外界是什麼?是天地。
天是什麼?蒼穹。地是什麼?水土。能夠構成蒼穹和水土的是什麼?中國古人講究太極,它構成一切,構成宇宙萬物,包括人,這些就是由陰陽兩種材料或者元素構成;古人講究陰陽,認為天地是由陰陽構成的,「輕清者上浮而為天,重濁者下凝而為地」。以陰陽升降來表示天地之變化,表現萬物的生機與活力。《易經》講「一陰一陽之謂道」,這個「道」字蘊含著升降開闔的規則。
老子是道家的鼻祖,被後世的道人尊為太上老君,《道德經》是他留給後人的。《道德經》認為宇宙就是一個道,或者說宇宙的存在是由於道的存在而存在的,宇宙當中的變化、人的變化也是因道的變化而變化。道充塞於天地之間,無所不在,一切都是道構成的,包括陰陽也是道,這是道論。用道這一個字代表一切,而道是什麼?老子設立了這樣一個最大的概念,它必須是無形無質的才可以,但它也得必須有內容貫穿其中。所以古人設立第二個概念就講氣,宇宙由氣構成,日月山川也是由氣構成的,茫茫四海也是氣,包括人、生命,還有神也好、精也好,那也是氣的不同形態,或者是另外一種概念而已。把氣分成諸多方面,也只是為了把事物表達得更清楚罷了。
天也好,地也好,一切都是由氣構成的,形形色色的物體都是氣的不同組合、不同變化而構成的不同存在態,大千世界皆為氣。修鍊要是不知道氣是怎麼回事,怎麼去煉?要了解同源之理,人天同源,物我同源。同源之理即為道,即為氣。在道教的廟觀大門兩邊都寫著「道氣長存」,這便是道家思想很實在的體現。
天地也好,宇宙也好,萬物萬事也好,它只是由氣的不同組合而構成的不同物象,其大致的模式是怎麼樣的?或者說宇宙的模式是什麼?那就是道的演化。道是天地存在與變化的根本,《道德經》里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是無形無質的,「一」是無形有質,「二」是有形無質,「三」是有形有質。「道」沒有形狀,也沒有質量,只有一份萬物之本的內容;「一」也好,「二」也好,都是物化的過程,「三」就是有形有質,成為物體了。
其實道也可以看作是「O」,一切都是無形無象的。由無生成有,有無之間交替變化,構成生命物質的存在與消亡。活著的不能永遠活下去,所以要有新陳代謝,所以道就是無。老子講有、無論,講有生於無。一、二、三、萬物這都為有,而從無到有的過程就是生一、生二,生三,生萬物的過程。
二、明生命
天地是一個大整體,個體生命是一個小整體。人之所以區別於石頭、木頭,是因為後者為精與氣構成,而人體內還有神的存在。其他動物、植物、一切活的東西,都有神存在。當精氣神三者聚在一起時,才能構成活的生命。也可以說由道而為氣,氣化為三,為精、氣、神;或者說道分陰、陽,陰陽分三才,人之三才為精、氣、神。
既然講人天合一之理,萬物都是相通的,那麼,道是怎麼跟萬物、跟人相通的呢? 《道德經》的宇宙模式圖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由此,我們可以把生命模式圖寫為:心--神--氣--精--身。可以把人看作是心和身兩部分,當然這裡的心不是指心臟,可以把道看成心,心是一個概念,它也無形無象,但人卻不能否認它的存在;接下去把一看作神,二是氣,三就是精了。所以,由道至萬物的生成變化過程,具體到人,就是由心主宰一切行為,心能生神,神生氣,氣生精,精變化出人的身體及其行為,這是大致的脈絡。
三、明修行
我們從宇宙模式圖和生命模式圖中能不能再找出一條生命修持的模式?老子講返樸歸真,講無為之靜,我們修道呢?可以象樹葉之精華往樹根去走一樣,回歸它本來的地方。歸根才能達到復命,回到生命的本來,能夠再造生命,完善生命,所以叫歸根復命。老子的書起名叫《道德經》,可見把道看得是多麼的重要,認為宇宙因為道的存在才存在,如果失去了道,宇宙就變得混濁不堪,翻天覆地;人失去了道,就變得神魂顛倒。天地不能失去道,生命修鍊也不會失去道。
一個生命產生後,經成年到老年、最終趨向於死亡,人們希望能象天地一樣長久,這就需要往回返。順則凡,逆則仙,這是修持界的話。為了成仙,就要回歸嬰兒的位置。由萬物到三、到二、到一,歸於道,修行也是往這方面走的。也就是《道德經》所言,「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如人得一就成為「仙人境界」了。
儒家通過「敬」,尊敬天地,尊敬君主,尊敬師長,通過正襟危坐的形式,端正身心培養浩然正氣,得大智慧,通曉一切,也是通過肉體往回走。佛家通過放棄心外之物,不執著,直接溫養本性,心神為本性,也是往回走。道家更是如此,煉精為了化氣,為了還虛,為了回歸本來,為了生命之胎的圓滿。
以上所言,僅是大致內容。平常要琢磨。琢磨得透一點,思想認識就提高一步,行為就更完善一步。具體說來,修行包括以下內容:
一是人天合一思想。因為修行是建立在人與天地之間的整體觀上。人天合一思想,源自《老子》道論。經書上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強調生命存在與完善的整體觀。自然就是「隨之」,如河流奔騰而下,是謂「自然」。反之,硬要河水逆流而上那就不自然了。
二是無為思想。講修行,明白人天合一思想後,用什麼態度去修去實行呢? 《道德經》講無為思想。佛家用戒律去掉執著,放棄一切外緣,回歸本來。道家通過化精、化氣、化神,達到命胎。化精也好,化氣也好,煉神也好,人都得放棄平時的不良習慣,如果去跟人喝酒、吸煙,就不可能很好地溫養命胎了。要求能放下,這就是一種無為思想。無為思想,就是無欲之為。物慾方面要淡化,這樣,複雜而繁瑣的社會生活行為就變得淡了。這個「淡」字的結構,右邊兩個火上之火字構成「炎」,給它澆點水,讓它清涼一些,不就淡了嗎?淡了之後就能安靜下來。所以由無欲而能返樸,而歸於靜,靜下來了,就能回復於道。一切都受道的影響,能夠自然變化,所以《道德經》還有一句話,「萬物將自化」,萬物自化,生命就得以轉化,精氣神就得以培養,這就是修持。
三是神氣融合。道家講究煉金丹。用什麼才能煉金丹?用氣。又怎麼培養元炁呢?通過煉精化氣,即化為後天氣,後天氣化成先天炁,先天炁化成元炁,元炁才是金丹之所煉。所煉之金丹才能跟神相合,烘托出元神。而元炁是怎麼烹煉出的?最根本的一句話叫神氣融合。內丹修鍊之法無論在哪個階段都是神氣融合。築基階段也要求神氣融合,雖然融合得不夠好;到煉元神的時候,也是神氣融合。
所以講修持,第一用人天合一思想,強調生命存在與完善的整體觀;第二是行為態度,要做到無欲無礙,達到清靜,這樣「萬物將自化」;第三,實際內容就是為了神氣融合,融合之後自我就能轉化了,就能達到生命的圓滿。
※如此簡單的「開合勁」:在一開一合之中,自然貫通丹道周天
※丹道證悟:體驗元神出竅
TAG:丹道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