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為何不殺司馬懿,只因這件事所致,最後只能殺了楊修
原標題:曹操為何不殺司馬懿,只因這件事所致,最後只能殺了楊修
曹操,一生戎馬天下,辛辛苦苦打下了的曹魏江山,在其死後不到五十年的時間,被司馬氏所竊取,其中緣由很多,但多數緣由則是來自於他的兒子曹丕。曹操臨死前,就想除掉司馬懿,說他是個鷹視狼顧之徒,類似的還有蜀漢名將魏延。可能是因為司馬懿在幫助才智不如弟弟曹沖、武力軍事能力不如兄弟曹彰、文學才華不如兄弟曹植的曹丕,爭奪曹操繼承人的過程中立了大功,一直被曹丕所庇護。
「有雄豪志」,就是說有大志向,不是一個甘居人下的人。「狼顧之相」是指狼在往前走的時候,總會左右看看,往後看看。意思是說它相當謹慎,做事滴水不漏。一個有遠大志向,做事又滴水不漏的人,其實是相當危險的。既然這麼危險,曹操為什麼沒有殺掉司馬懿,為他的子孫後代留下一片無遮無礙的天空呢?
曹操雖然看出司馬懿是個危險人物,但是還沒有想到司馬懿會威脅到自己子孫後代的江山。那時候,曹操雖然早已是北方軍事集團實際的領導者,但是,實際上他還沒有做皇帝。他的一門心思,就是讓自己的兒子能夠順利當上皇帝。也就是說,他這時候關注的重點,是那些能夠給兒子當皇帝帶來威脅的人。
司馬懿對他的兒子曹丕看起來很忠心。曹操當時正在考慮是讓曹丕奪取皇位,還是讓曹植奪取皇位。本來他是最喜歡曹植的,也在極力培養曹植。但是曹植這個人,實在是華而不實,不堪大用。因此,最後他改變了主意,轉去培養曹丕。當他著力培養曹丕的時候,他考慮的問題就是,誰會對曹丕當皇帝帶來威脅。顯然楊修是一個威脅。因為楊修是曹植的人,同時又不是一個安分守己的人。
曹操是個愛才的人,對於人才他一般不會隨便殺。在曹操的時代,雖然事實的是「孝廉制度」,但其實門閥非常嚴格,一般只有士族才能當官,下層知識分子當官的可能性非常小。而曹操極為重視天下有才能的人,提出了一個「唯才是舉」的口號,不管門閥,獲得了一大批人才。實際上,司馬懿最早就是不願意跟著曹操干,曹操召見他,他卻裝病不去。而曹操是以丞相的名義下了死命令,他怕死,才不得不去的。
楊修是的父親揚彪,是個正統的儒學家,楊修所代表的政治立場是與曹操對立的,曹操是個不拘小節的革命派,楊彪為尚書令的時候就反對曹操的觀點,尤其是挾天子以令諸侯,更讓二人的矛盾不可調和。而楊彪所在的陣營更是對荀彧、陳群、司馬懿等嗤之以鼻,甚至與曹魏政權作對,在曹操眼裡有其父必有其子,所以楊修也在這個陣營里。曹操早有篡漢之心,有這一幫文學儒士,因循守舊,必然是曹操的眼中釘肉中刺,因此曹操出於自己的政治立場,要殺掉楊修。
再比如楊修喜歡揣測曹操的心思,經常幫曹植預先設想問題,並寫好答案,曹操詢問時,曹植便把答案直接送上去,然而卻引起了曹操的懷疑,派人調查,結果真相大白,曹操對楊修厭惡至極。有這樣誤人子弟的楊修留在曹植身邊,曹操自然不會放心,必然殺之以除後患。
終於在公元219年,曹操親率大軍在漢中與劉備決戰,不料劉備據險死守不戰,曹操進退兩難,部下向曹操請示軍中口令,曹操便說:「雞肋」。楊修聽了,便收拾行裝,並且讓眾人也收拾行裝,楊修說: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丞相是打算撤軍了,趕快收拾行裝,以免走時匆忙。曹操聽後勃然大怒,以擾亂軍心將楊修處死。
由此看來,曹操早就有殺楊修的心思,只不過這件事情成為了導火線,但曹操作為三軍統帥,最高領導,最記恨的就是別人猜透他的心思,作為領導猜忌心、防範心都是很強的,只有這樣才能凸顯「天威莫測」,讓別人如履薄冰,自己卻得心應手。可憐楊修之死都不明白被殺的原因。
※岳飛被殺,為什麼手下人連一個反抗的都沒有?原因很簡單的
※曹操為何到死都沒能統一天下,這個人一句話點破天機,反被刺死
TAG:視野鏡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