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山西大同華嚴寺——薄伽教藏殿

山西大同華嚴寺——薄伽教藏殿

從拿地到蓋好一座廟中間所要了解的政策、規劃、籌資、設計、建設的全過程,寺院住持必備技能。

聽經聞道喜開顏,蓮步輕移拜佛前。露齒坦然隨百姓,俯身莞爾冠群仙。華嚴濟世文殊智,孽海慈航菩薩船。泥彩方知神有幸,芳容一笑駐千年

華嚴寺的另一條中軸線在下華嚴寺,位於上華嚴寺的南方,俗稱下寺。建築布局較為自由,風格靈活,以薄伽教藏殿為中心,由山門、觀音殿、南北配殿、華嚴方塔組成。上下兩寺分則各為一院,和則為一整體。

原下華嚴寺山門

新建的觀音殿內塑十一面觀音像。前面為聖菩薩面相,左邊三面為憤怒相,右邊三面為慈悲相,最後一面為爆笑相,最頂上為阿彌陀佛化相,十一面頭相都各戴寶冠,寶冠中也各有阿彌陀佛化佛相,十一面觀音所持數珠表示大圓鏡智,所持凈瓶表示甘露智水潤澤一切眾生,是等性智,蓮花代表觀音的本體,是妙觀察智,施無畏印表示安定、説法、是成所作智。

十一面觀音像

華嚴方塔是復建的仿古四方型木塔,通高43.5米。塔身明三暗二實五層,是僅次於應縣木塔的第二大榫卯結構純木製塔。木塔建築依據遼代風格所建,上景金盤,下承蓮池。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各層內部設塔心室一間,底層外部周圍還有迴廊一圈,形成了五間樣式。其六層斗拱設計採用三十種斗拱組合類型,頂脊塔剎為須彌座,山花蕉葉及覆鉢皆採用綠、黃、乳白三彩琉璃製造,內設天宮。塔頂相輪、承露盤、仰月、寶珠,採用青銅鍛造外鍍純金。整體木塔造型美觀大方,古樸勁健。

華嚴方塔

寶塔下還建有一座近五百平米的銅製地宮,中間供奉水晶塔放置元代高僧慧明法師舍利子,銅柱上雕刻釋迦牟尼佛傳故事,內容豐富多彩。銅板雕刻的銅磚鋪地,四壁大小佛像近千餘尊,稱為千佛龕,金壁輝煌,十分壯觀。

放置元代高僧慧明法師舍利子的水晶塔

下寺主體建築為薄伽教藏殿,建於遼重熙七年(1038年),至今已有978年的歷史,是華嚴寺年代最久遠的整體建築。薄伽為梵語,譯為「世尊」,是佛的意思;教藏指經典,薄伽教藏殿就是存放佛經的地方。

薄伽教藏殿

薄伽教藏殿面闊5間,進深4間。單檐歇山頂,屋頂坡度平緩,出檐1.2米,檐下柱頭從明間向兩側依次升起,逐次加高,四個翼角飛揚欲飛,檐口呈現優美曲線,增加了殿宇的雄偉氣魄。正面中央三間各施長格六扇,背面當心間辟一小窗,正脊兩端高3米的琉璃鴟吻,為金代之物。薄伽教藏殿在建造時,採用了我國傳統的木骨與斗拱相結合的建築手法,具有簡潔疏朗的特色,整體外觀穩固、輕巧,成為遼代殿堂式建築的典型。

薄伽教藏殿

大殿內保存著豐富多彩的文物,如遼代塑像、樓閣式藏經櫥和天宮樓閣等。著名學者鄭振鐸先生曾盛讚薄伽教藏殿「簡直就是一個遼金博物館」。

重樓式壁藏

殿內依牆排列著重樓式壁藏38間,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為佛龕,外設勾欄,上覆屋頂,屋頂為歇山式,脊獸、鴟吻齊全。勾欄的束腰華板雕有鏤空的幾何形圖案37種,玲瓏剔透、無一雷同,是國內罕見的遼代木藝。下層為束腰須彌座,上置經櫥,內藏佛經1700多函,1.8萬餘冊,其中有明代佛經和清代龍藏。壁藏斗拱共17種,其中柱頭輔作為雙超雙下昂七輔作,是目前所知遼代斗拱中最複雜的一種。壁藏至後窗處中斷,巧妙搭建了一座圓弧拱橋,並在橋上建有天宮樓閣五間,與左右壁藏上部連接,渾然一體。這是中國現存唯一的規模宏大的遼代壁藏,稱為壁藏絕珍。這座天宮樓閣和晉城宋代二仙觀的天宮樓閣、應縣凈土寺大殿的金代天宮樓閣一起構成了山西古代建築獨有的地方特色。

天宮樓閣

據佛教傳說,佛滅度後將法藏隱於二處:一為龍宮海藏,一為天宮寶藏。而華嚴寺天宮樓閣位於西牆,恰又與佛教的西方極樂世界之意冥冥契合。環境空間與心靈空間的重疊,追求天人合一的至善至聖境界,達到了科學與審美、宗教與實用的融和統一。

大殿雖經歷代修繕,但房屋的木結構、梁枋彩繪、天花板、彩畫、殿內的藏經櫃和彩塑均為遼代舊物,彌足珍貴。華嚴寺罕見的遼代小木作,令我國著名的建築學家梁思成先生驚嘆不已,讚譽其為「千年國寶、無上國寶、罕有的國寶。」稱其為「海內孤品」。

主像頂部的藻井為不等邊八角錐體

薄伽教藏殿在空間設計上大膽運用減柱法,增大了殿內活動空間。柱子的減少使建築梁架結構發生變化,整個大殿顯得開闊明快。殿內設平棋藻井,華彩精麗,皆為遼代舊物。內槽彩畫中所繪網目紋、三角柿蒂等遼代通行的紋樣尚依稀可辨。佛壇上三尊主像頂部的藻井為不等邊八角錐體,這樣精巧的設計,一方面增大了佛像上部空間,同時又避免了天花板與佛像距離太近所產生的壓抑感。

遼塑是華嚴寺的又一精華所在。薄伽教藏殿內的氣氛與上華嚴寺大雄寶殿絕然不同。大雄寶殿色彩鮮艷,金碧輝煌;薄伽教藏殿則莊嚴冷肅,古色古香。殿內佛壇平面沿襲了唐制,成倒「凹」字佛壇。殿內寬闊的佛壇上共有塑像31尊,分為三組,主佛為三世佛。中為釋迦牟尼佛,北為藥師佛,南為阿彌陀佛。

佛壇塑像藥師佛(北部)

東方藥師佛,主管東方凈琉璃世界,他有兩位脅侍:日光菩薩和月光菩薩,號稱東方三聖。藥師佛可以保佑世人消災、延壽、去病。禮拜藥師佛,可以護佑現世安樂,祈求健康長壽。

佛壇塑像釋迦牟尼佛(中部)

中央釋迦牟尼佛,主管中央娑婆世界,他有兩位脅侍: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號稱華嚴三聖。釋迦是這個世界的教化者,是佛教教主。他的法身是大日如來。

佛壇塑像阿彌陀佛(南部)

西方阿彌陀佛,主管西方極樂世界,他有兩位脅侍:大勢至菩薩和觀世音菩薩,號稱西方三聖。阿彌陀佛能以其願力,引渡眾生到極樂世界,脫離苦難輪迴,故而也稱為接引佛。世人祈禱阿彌陀佛,祈求死後的解脫,獲得來世的極樂。

蓮花座上釋迦牟尼佛

三尊大佛端坐於蓮花座上,蓮花下呈八角二重台,有四層花瓣,蓮瓣上有瀝粉貼金佛像,風格秀逸。背光內側飾網目紋,外側飾火焰紋,紋絡簡潔粗獷,為典型的遼代裝飾圖案。背光兩側各有一木雕飛天,造型逼真,形象生動。兩側的弟子、菩薩和供養童子坐列相間,井然有序。

塑像姿態神情各盡其妙,肅然環繞在主佛左右

佛像慈祥穩重,莊嚴靜穆;弟子神態各異,清秀溫靜;菩薩造型優美,嫻靜端淑。塑像姿態神情各盡其妙,肅然環繞在主佛左右,比例適當,體態豐滿,或虔誠垂立、或輕移蓮步,姿態各異,個性鮮明,栩栩如生。端莊的佛、慈善的菩薩、活潑的童子、兇猛的天王,各具特色;既有唐代豐滿圓潤,雍容華貴,端莊安詳的盛世雄風,又有宋代秀美俏麗,個性張揚的娟秀嫵媚之風。共同演繹出佛門勝景。歷經千年的香火煙熏,塑像呈現古銅色,更具古樸厚重的風韻。

1964年郭沫若先生參觀華嚴寺時讚嘆不已:「下華嚴寺薄伽教藏殿塑像,乃九百二十六年前的故物,比例合乎自然,表情特別生動,余以為較太原聖母殿塑像為佳,為不可多得之藝術作品,宜加以保護」。

精妙絕倫的泥塑像

薄伽教藏殿內中央磚台佛壇上的彩色泥塑共計31 尊。正中三尊主佛。主佛兩側有四大菩薩,主佛前面有十二脅侍,供養童子等;佛壇外四角有四大天王。這一堂精妙絕倫的泥塑群像、首先給人以絕美的享受。

侍立佛前的脅侍菩薩

在整組彩塑中侍立於佛前的脅侍菩薩。神態各異,個性鮮明。有的性情和善,低眉垂目,右手上端,右掌朝下,似乎在示意人們保持安靜;有的下額微翹,瞻盼凝睇,像在洗耳恭聽;還有的挺胸昂首,面容平靜,彷彿已定寂悟。而佛前的二近侍,忠厚憨實,目視前方,她們絲毫不怠,恪盡職守……。特別是南部阿彌陀佛前左側那一尊亭亭玉立的「合掌露齒脅侍菩薩」,早已蜚聲海內外,令人心儀。

被稱為東方維納斯的合掌露齒菩薩

阿彌陀佛左側的一尊脅侍菩薩塑像被稱為「東方維納斯」,合掌露齒,體態裊娜,婉麗動人,身姿優雅,曲線流韻,嫵媚輕盈。頭戴花冠及心形火焰紋項光,神情專註,她已完全陶醉在對佛祖的痴迷之中。郭沫若先生曾稱道這尊菩薩是國內所有露齒菩薩中的精品。

合掌露齒菩薩

像高約 2 米,雙手合十,體態豐滿勻稱,身姿優雅婉麗,嫵媚輕盈恬淡。跣足站立於蓮台上,頭戴寶冠、面如圓月、長辮撫肩,上身微坦,神情專註,頸佩飾,臂戴釧,上身斜披絡腋,下著裙,衣飾飄帶流暢自然。她已完全陶醉在對佛祖的痴迷之中,而把滑落的帛帶下意識地輕輕挑起挽於臂間。腰部曲線優美,更顯婀娜,青春嫵媚.上身微裸,身姿略側,雙目微睜,體態裊娜,線條流暢,楚楚動人。合掌露齒微笑的神態表示著對佛法的領悟,成為下華嚴寺傲以示人的遼塑珍品。

合掌露齒菩薩

這尊宛如虔誠信女的菩薩,彷彿聽到佛祖傳喚,掩飾不住滿心歡喜,露齒微笑,卻又害怕喜形於色令佛祖怪罪,於是把頭低下轉向一旁,他的雙手還保持著禱念時的合十姿勢,身體前傾,重心落於右腿,似乎正準備向佛祖走去。她何曾想到,這一瞬間的景象卻被雕像家永遠的定格在千年古剎之中。

鄭振鐸先生曾這樣盛讚薄伽教藏殿:「簡直是一個博物館.這裡的佛像,特別是倚立著的幾尊菩薩像,是那樣的美麗。那臉部、那眼睛、那耳朵、那雙唇、那手指、那赤裸的雙腳、那婀娜的細腰.幾乎無一處不是美的製造品,最漂亮的范型。倚立著的姿態,嬌媚無比啊,不是和洛夫博物館的 Venus De Melo (米羅斯島的維納斯)有些相同嗎?」

合掌露齒菩薩

被稱為東方維納斯的華嚴寺合掌露齒脅侍菩薩是遼代彩塑藝術的經典,其生動傳神的體態和表情,令世人驚嘆,也向世人展示了一座歷史文化名城的獨特文化魅力、一座中國雕塑藝術之都的獨特藝術風情。

北魏時期,大批涼州工匠被迫遷往大同,為皇家修造廟宇石窟。孝文帝南遷洛陽,又帶走了許多工匠,也有一些工匠留在了雲中。他們的後代依靠祖傳的雕像手藝謀生。宋末遼初,城外有一對相依為命的父女,多年戰亂,生活艱辛。老人體弱多病,全靠女兒悉心照料。皇家徵調能工巧匠修建華嚴寺,手藝精湛的老工匠首當其衝。女兒惦念老父親,便女扮男裝,為眾位工匠煮飯燒菜,端茶送水。並不時地模仿菩薩的舉止,為工匠們做起了模特。

合掌露齒菩薩

時間一長,女兒的舉動引起了監工的懷疑。一天,監工借口老工匠的活沒完成,命令手下痛打老人。女兒挺身而出,願意代替受罰。邪惡的監工勒令剝光上衣鞭打。眼看真相就要暴露,女兒深情回望老父親,隨即莞爾一笑,縱身投入鑄鐘的鐵水中。監工萬沒想到會是這樣的結果,驚吒的張大嘴巴,沸騰的鐵水濺了老高,不偏不倚注入了監工的大嘴。老工匠痛不欲生,強忍悲憤,依照女兒最後的笑容,完成了這尊流芳百世的合掌露齒菩薩塑像。而後,靜靜的離開了人世。

薄伽教藏殿的建築、塑像及壁藏以其獨特的風格和高超的藝術水平享譽海內外,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是我國不可多得的遼代藝術珍品,被譽為遼代藝術博物館。華嚴寺的整體建築一方面繼承了唐風遺韻,另一方面又因其少數民族北方政權與中原文化相對隔絕,形成了獨特的燕雲地方特色。

大象佛學圖書館平台聲明

本文來源 | 教你蓋好一座好廟 | 。本平台所有影音圖文,都各自註明來源及作者,請重編錄用者註明出處及作者,以尊重其著作勞動,否則將被視作侵權。

正聞熏習 柔和質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因果法則與護法力度——長壽寺帶給我們的思考
《瑜伽師地論》於食知量 合集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