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大膽:故里草木、物哀重生
桃大膽,平面設計師、手作藝人、虔橙青年創始人,現經營自己的「木兆MUZHAO」手作品牌。
[研究枯枝、樹葉、麻布等材料應用的多樣性,融入到家居飾品、首飾設計之中,打造獨一無二的生活藝術品。賦予「森林遺物」第二次生命,將森林的原始氣息帶回到都市生活之中,立志打造小鎮「物哀美學」。]
採訪的日子定在周中,三月初春的夜晚還有些寒意,所以採訪的地點選在了半糖主義,本地一家手工甜品作坊。我們找了個安靜的角落坐下,拋去了客套與寒暄,採訪也很快的進入了正題。
和現如今別人眼中的「森林女孩」不同,在桃大膽的眼中,她對於山林草木的情感和認知,其實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這個過程其實很像森林裡的一顆樹,它早早的埋下了種子,不知不覺地暗自生長,經歷風風雨雨,最終找到屬於她自己的一片天空。
草|木
桃大膽,從小就出生在江西一個群山環繞的小城,贛南的丘陵地形造就了此地的青山綠水,小城得名信豐,也正是有「人信物豐」的寓意。丘陵地貌,自然而然的山多林密,就連縣城中心的「嘉定」小鎮,也是青山依傍,兩河穿城而過。得天獨厚的環境,很容易走進大自然的懷抱,她說她也不例外。
提起幼時的歡樂時光,大多都和森林有著聯繫,與其說是一種緣分,更像是一種情感。她說每次走進森林裡,流水潺潺、鳥語花香,都會給她帶來一種莫名喜悅感,放下憂愁和煩惱,得到一種平靜與安定。雖然那時的她還不知該如何表達,但內心之中有一種強烈的感覺,感覺自己是屬於森林的一部分。
和設計結緣,很是機緣巧合。那是她剛剛工作的那一年,一個無心的玩笑,她和同事比劃著,設計了一張平面設計的稿件。結果出人意料的是,她的設計作品居然被老闆看中了。正是這個意外,讓她感覺到自己或許有這方面的天賦,便萌發了成為一個設計師的夢想。
很快的她就出發了,走出了小鎮,去往了那座在夢中召喚它的城市——北京。出發前,她改了自從學生時代起一直用的小名「桃子」,改成「桃大膽」——是希望自己可以大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故·里
多年之後,在這個春寒料峭的晚上,談及初到北京站在天安前的那個下午,桃大膽的眼中還是閃爍著火花的。城市在一個充滿和好奇心、求知慾的年輕人的眼裡,是絢麗多彩的、魅力四射的。
在北京學習的那幾年,是她成長最為迅速幾年。在學校,和志同道合的同學一起,每天都有新的靈感和創意湧現。在798藝術區,可以感受學習到這個時代最先鋒的設計作品,最前沿的設計理念。
城市就是這樣,它匯聚著人才、資訊、資金、技術,是夢想成真的地方,可在這光鮮亮麗的背後,城市同樣也有它的另一面。
在順利的應聘了進了一家設計事務所之後,桃大膽開始了她的「北漂」生活。每天來回三個小時的通勤時間、毫無規律的作息與飲食、無法適應的乾燥與沙塵,很快她的身體就垮了下來。她說她永遠記得去醫院取檢查報告的那個日子,她走出醫院大門,凌冽的北風吹打在臉上,門邊的大樹枯葉漫天散落,她恍然間覺得那就是她的夢想,她追逐了十年的夢,就這樣飄走了、破碎了。她一個人躲進了角落,偷偷流著眼淚。那一刻她想家了,想起了爸媽,想起了家鄉的山水,想起了故里的草木…
物|哀
在桃大膽回到家鄉養病的日子裡,她時常回到幼時玩耍的林子里,有天在林子里散步,順手撿了一些松果、枯枝回來,閑來無事,便把它們做成了小的擺件。有天她讀到日本美術家杉山明博的《日本文化的型與形》,書里說「日本人依四季變動所有的生活物品、器物或者掛軸,以維持生活的質感。他們了解四季變化生命的無常和軌跡,感知自然各種大地樹木必將老去的滅絕之美。體會晚秋的物哀之美。」沉思之中,視線落在那個小小的擺件之上,冥冥之中如同得到了某種召喚,她恍然大悟,這「不是我要走的一條路嗎?!」,自此一發不可收拾,開啟了她的「物哀美學」的創作之路。
我問她是什麼「物哀」?
她說這個概念說來也簡單,就是「真情流露」,人心接觸外部世界時,觸景生情,感物生情,心為之所動,有所感觸,這時候自然湧出的情感,或喜悅,或憤怒,或恐懼,或悲傷,或低徊婉轉,或思戀憧憬。有這樣情感的人,便是懂得「物哀」的人。有點類似與我們常說的「性情中人」。
在她眼中,「物哀」雖因日本而顯名,但本自唐宋。 她說「物哀」之美,講的是哀而不傷,外在的物只是形式之美,內在的情感,需要靠直覺感受、靠心去灌注的。說完她拿出一件她親手做的一個手工吊墜,遞在我的手中…
我感受不來,把吊墜還給了她。她指了指著窗外,把那座矗立了千年的宋塔指給我看。她說我手中的這小小的吊墜,其實就像這座小鎮。鄉村已然凋敝,城市在遠方繁華,古塔守護著小鎮千年,風風雨雨,它的美,你只是沒有去發現罷了。
重·生
「田園將蕪胡不歸」,從陶淵明到梭羅,許多人都表達過了「歸隱山裡」的田園夢。而故鄉已不再是那個故鄉,年輕人都去了城市,年輕人都去了廣場。我們一邊說這世界變化的太快、太過無常,一邊獨在異鄉想念著故鄉的月亮。
在經歷了一場涅槃重生之後,桃大膽的身上多了一分靜謐、沉穩與自信。「把自然的原始氣息帶入進繁華的都市生活,讓更多人的關注自然和生態。」她說這是她的手作品牌「木兆」正在做的,並期望去實現的。
她說未來希望可以在小鎮上開一家屬於自己店,做成一個生活美學空間,在這裡有繪畫、花藝、美食、手工等等一系列有趣的課程,讓更多的人感受到造物之美,感受到生活的樂趣。在她的眼神之中,我彷彿看到一座重生的小鎮,它雖偏安一隅,卻是晨光熹微,令人心馳神往。
後記:和桃大膽相識,是在虔橙青年初創的時期,由於彼此同是虔橙青年創始人的身份,這次專訪與原來的專訪更加的與眾不同。麥克盧漢在《理解媒介》之中說:「魚離開了水之後,才知道水的存在。」當我們跳出以往固有的角色與身份,用重新的視角去觀察與感受,往往有有不一樣的發現,我想對於我們的生活、對於我們的人生,都是如此。
官方網站:iqiancheng.org
微信公眾賬號:IQC-2015
TAG:虔橙青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