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倭寇」的來源竟然這麼有文化,難怪日本人會很開心

「倭寇」的來源竟然這麼有文化,難怪日本人會很開心

我們正在努力為您製作一份

有情懷、有深度、有品味的文化讀物

這裡的文章,每篇都值得一讀!

歡迎持續關注和分享

有一個非著名的常用字,幾乎每個中國人看到就會忍不住發笑,而日本人看見了會齜牙咧嘴。這個字就是——「倭」

每次看見這個字,我腦子裡總是會不由自主浮現出潘長江扮演的日本鬼子的經典形象。矮得像個冬瓜,愚蠢、猥瑣。

電影《舉起手來》劇照

但是在歷史上,這個「倭」字可是大有來歷。日本人不僅不生氣,反而會因為這個字感激得五體投地。

「倭」,最早是三國時期魏國皇帝曹睿御封當時日本君主的稱號。謂之為「卑彌呼」,即「親魏倭王」之意。而這個「倭」字,便是將「魏」捨去了鬼字邊,加一人旁,意喻「友人」。於是親魏倭王的所在國家也叫做「倭國」。

在當時來說,「倭」字其實是褒揚的意思。日本君王也為此感覺萬分榮耀。

隨著時間的推移,從公元七世紀初至九世紀末約264年的時間裡,日本為了學習中國文化,先後向隋、唐派出了十幾次使團。

這些遣隋、唐「屎團」其實就是赴隋、唐的留學生。這些留學生在大隋、大唐學習文化知識的期間,是不!給!學!費!的!而且學到知識以後,他們還不!給!版!權!費!

不僅如此,大唐還要安排他們住宿、吃飯,以及各處遊覽,並且大方地借給他們任何他們想看的書籍。吃干抹凈走的時候還會打包。

所以,要說現代日本人偷學問、偷技術的習慣,其實還是大唐朝給慣出來的。以至於偷到最後,連皇帝的尊號也會下手。

隋朝時候有個著名的小野妹子。這個妹子可不是大家心目中的那種日本軟妹子的形象。相反,小野妹子的形象醜陋、身材矮小、皮膚黝黑,頗有幾分宋小寶的風采。

還是這位小野妹子,在學( qiè )習(qǔ)了中國的道教文化以後將其獻給了日本君主。於是,日本君主就將稱呼由「大王」改為「天皇」。

想想看,連當時的大隋皇帝陛下也沒有敢自稱『天皇』,日本居然妄稱『天皇』。這是哪裡來的謎一般的勇氣和自信?

不僅如此,當時的日本君主還對日本傳統的氏姓制度進行改革,定八色之姓,最高級別的就是「真人」,又是妥妥的道教名稱啊!而這項改革的推行者天武天皇的謚號是「和風」,典型的道教辭彙。真是死了都不忘記占華夏的便宜。

至於以後,到了7世紀後半葉(中國唐朝時期),倭國對外國號修正為日本。元明天皇治世時,規定以「和」字替代「倭」字,並以開頭附以「大」而始稱「大和」。「倭」在日文中同「大和」一樣都發音為「yamato」。所以,「大和民族」就是「倭族」。這一點是確定無疑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故宮史話 的精彩文章:

快別提晶元了,中國的醫療至少落後世界30年

TAG:故宮史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