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明朝滅亡的原因之一,竟然是崇禎時期,天下大旱,民不聊生

明朝滅亡的原因之一,竟然是崇禎時期,天下大旱,民不聊生

崇禎皇帝是公元1628年到1644年在任的,他登基後勤於政事,大力剷除閹黨,生活戒除鋪張,曾經六下罪己詔,坦承自己的錯誤,應該說是一位年輕有為的皇帝。不過明朝的滅亡不是崇禎個人就能挽救的。萬曆時,張居正擔任首輔,革除積弊,裁撤冗員,實行一條鞭法,財政狀況大為好轉,國庫中的銀子和糧食夠國家十年之用。可以說,沒有張居正,明朝可能就亡於萬曆。

我們分析一下上面幾個低溫期,第一個低溫期大致在南宋時期。第二、第三個低溫期在明朝的早期和中期。而事實上,這三個低溫期雖然對農業生產產生了極大的破壞,但是,社會都是比較穩定的,並沒有造成明末那樣的慘象及天下大亂。

但在崇禎登基後,也該他命不好,中國北方連年大旱,赤野千里,寸草不生,僅僅陝西一地,「崇禎元年,全陝天赤如血。五年大飢,六年大水,七年秋蝗、大飢,八年九月西鄉旱,略陽水澇,民舍全沒。九年旱蝗,十年秋禾全無,十一年夏飛蝗蔽天……十三年大旱……十四年旱」,加上瘟疫爆發,很多地方流民遍地,十室九空。

由於中期的時候,明朝對北方的控制力的減弱,再加上氣候寒冷,北方無以為繼,因此,北方蒙古人多次大規模襲擾明朝。明朝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除了加固長城外,還先後設置遼東、宣府、大同、榆林、寧夏、甘肅、薊州、太原、固原九個軍事重鎮,這也就是俗稱的「九邊軍鎮」,派重兵布防。

如此形勢,激起民變,各地起義不斷,王嘉胤、楊六、不沾泥、高迎祥、張獻忠、李自成等先後起義,僅陝西境內就有起義軍100餘支。比較大的有王二起義、李自成起義、張獻忠起義。張獻忠在四川稱帝,李自成於1644年打進北京,滅亡明朝。

明朝滅亡,天氣大旱絕對是個誘因,滿清集團的崛起讓明朝也疲於奔命,但是帝國內部的腐敗是滅亡的深層原因。但是,如果沒有天氣原因,也許明朝還會再苟延殘喘幾年。關於氣候原因,許倬雲先生曾經有一些許多獨特的見解,過去我們重視不夠。比如,漢朝過後,「五胡亂華」入侵中原,氣候變化就是罪魁禍首。

在公元200年至公元600年,地球進入小冰河期,北半球進入了最寒冷的時期,導致北方族群為躲避寒冷紛紛南侵,向氣候溫暖的地區進發,此時中國北方就出現了少數民族入侵的「五胡亂華」;這種現象在歐洲也是一樣,此時歐洲出現了大規模的「蠻族大入侵」,引發歐洲人口面貌完全改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視野鏡頭 的精彩文章:

崇禎死後,為什麼明朝能存在一百年?只因這個人是明朝的頂樑柱
屈原死後,子女們的下場竟是這樣的?兒子被殺害女兒被姦殺

TAG:視野鏡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