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伊利謠言事件為何只有劉成昆喊冤

伊利謠言事件為何只有劉成昆喊冤

可憐的農藥哥緩過了一口氣,把身邊的農藥瓶扔到一邊,抖擻了一下精神準備開拍解套之旅第N+1季,可咱得先把當前的形勢給分析分析不是,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嘛。於是乎,農藥哥打算先蹭波熱點,說道說道這個伊利謠言事件。

事件的起因和經過想必各位看官已有所了解,農藥哥簡單概括下,幾個自媒體發布了所謂伊利董事長被帶走協助調查的不實信息,引發股價劇烈波動,公司怒而報警抓走6人,其中一人堅稱自己無罪,經幾位大V轉發,引起輿論的口誅筆伐。

事件雖然簡單,但爭議處卻並不少,農藥哥和各位看官來慢慢扒一扒:

第一,引起公司憤怒和股價劇烈波動的核心因素在於自媒體稱董事長被帶走協助調查,然而警方已通過詳細完整的就診過程記錄確認當天潘剛董事長正在醫院就醫,且4月27日早間潘剛董事長還出席了伊利股份業績交流的電話會,顯然自媒體確實發布了不實信息伊利報案並沒有什麼問題

第二,檢方是以誹謗罪的名義批捕幾名嫌疑人,很多人提到誹謗罪是自訴罪,不應該出動警方,但「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相關文章發布後點擊量迅速突破2萬,已可以被認定為「情節嚴重」的情況,但是否進一步符合「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中的七種情況,還難以作出準確的判斷,因此在法理問題上,此事是有瑕疵的

第三,在事情的處理方式上,伊利的做法過於簡單粗暴,引發反感,顯然極其不妥,但這也是不同企業的不同選擇。2011年伊利股價也曾被一封假舉報信重創,最後4名造謠者被判刑,此次再次被謠言攻擊,公司立刻採用這樣的方式處理問題,在行為邏輯上是正常的但農藥哥並不認同這種粗暴的處理問題方式

然而,伊利謠言事件真正被輿論推上風口浪尖的,並非事件本身,而是一個叫劉成昆的記者,他一張堅稱自己無罪的手寫字條被媒體曝光後,立刻引發了所有人對伊利的口誅筆伐,事件本身的對錯突然變得不重要了因言獲罪反而變成了抨擊的焦點,連鴻茅藥酒都被晾到了一邊。

劉成昆所寫的《出烏蘭記》農藥哥可是第一時間就翻出來看過的,說實話這樣的文字給任何人看,恐怕沒有幾個人認為這會是一篇小說,映射的痕迹是非常明顯的,舉個很簡單的例子,上市公司搞乳製品且叫XX股份的公司稍微有點股票常識的人都知道說的是哪家公司絕非其辯護律師所說的需要非常懂乳製品行業的人才看得懂

不過,農藥哥好奇的是,伊利謠言事件,警方一共抓獲了6名嫌疑人,為何只有這個劉成昆在喊冤呢?農藥哥仔細想了一下,問題就出在了文字的形式上,這位劉成昆記者比別人要聰明一些,採用了這種所謂的小說的形式,並沒有直接指名道姓,這就留下了一絲可辯解的餘地,另外一位叫鄒光祥的記者在文章中直接指名道姓,只能啞口無言了。

這位劉成昆記者在此時通過紙條堅稱無罪,引發輿論一邊倒的抨擊,農藥哥還是很佩服他的求生欲和小聰明的,畢竟懟鴻茅藥酒的秦醫生剛被釋放出來,趁著寫的是所謂的小說還有一絲可辯解的餘地,通過這種方式裹挾媒體綁架民意製造巨大的輿論壓力,那他就還有被警方迫於壓力釋放的可能。不過這位劉成昆記者的如意算盤並不是這麼容易打得成的,畢竟就事件本身而言,伊利確實是謠言的受害者,處理方式儘管多有不妥,但恐怕這幾位記者朋友也不是什麼省油的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千世界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減肥到一定程度怎麼減都減不掉?
巴公鎮發現大型文化遺址

TAG:大千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