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術+火力=屠殺:二戰太平洋戰爭中美軍這樣掃蕩日軍狙擊手
原創不易,請隨手關注!
作者:毅品文團隊劉伯瘟,無授權禁轉!
眾所周知,太平洋戰爭中美軍一度吃夠了日軍狙擊手的苦頭。經過反覆總結教訓,在新幾內亞和其他戰場,美軍終於煞費苦心發明出了反狙擊戰術。哈吉斯·韋斯特菲爾德,美國陸軍第41師第163步兵團的戰鬥英雄,他曾如此描述美軍的反狙擊戰術:
(太平洋戰場殘酷而血腥)
我們的基本戰術分三步——第四步就輪到第63反坦克分隊用至少3門37毫米反坦克炮動手了。第一步,我們先圈出一塊區域,用「Q-R」字母標記。日軍狙擊手就潛伏在這塊區域中的散兵坑裡,就在我們前方20-30碼(18-27米)遠。我們派出兩人反狙擊小組,進入位於我們火力殺傷範圍邊緣的狹長散兵壕。此時,兩人小組的觀察員用望遠鏡悄悄監視著那片茂密又兇險的叢林……狙擊手則抱著自己保養良好的步槍,靜靜守候在一旁。當日本人開槍時,觀察員要細心的找到叢林間子彈由何處射出。觀察員通過自己的望遠鏡確認目標,然後向狙擊手指出子彈射來的方向,將自己的望遠鏡遞給狙擊手,讓他看清楚。狙擊手隨即開火,不停射擊,壓制對面的日軍狙擊手。當然,如果日軍狙擊手還擊,而且子彈打得很准,迫使我們的狙擊手不得不趴下隱蔽,這邊的目的也算達到了。這名狙擊手的職責是用射擊壓制對面的日軍,或者吸引對面日軍狙擊手的注意力,讓我們能溜進前方那片區域。
(日軍狙擊手讓美軍一度疲於奔命)
第二步,我們的反狙擊小組從側翼或後方溜進那片叢林,溜進我們的火力殺傷範圍。為了爬樹時省勁些也安全些,我們帶著自製的繩梯。繩梯一般用電話線和短木板捆成,兩人反狙擊小組就靠這種東西爬上叢林間的枯枝樹冠。等他們上了樹,我們就動手。一切疑似有日軍狙擊手藏身的大樹都是我們的目標,一律無差別射擊。日本人敢還擊,那就正中我們的下懷。所有反狙擊小組火力全開,絕不放過他們。如果辨不清目標也不要緊,照著子彈飛來的大略方向盲射就是。反正我們手裡用的是M1加蘭德步槍和春田1903步槍,大家都從200-400碼(182-366米)的距離外開火……
(美軍狙擊手喜歡使用春田1903步槍)
第三步,我們還需要採取其他的措施,僅靠狹長散兵壕里的兩人狙擊小組遠遠不夠。只要我們的狙擊小組上了樹,我們就能發動進攻了。我們派出去一些由兩三名步兵組成的小分隊,狙擊小組負責引導這些小分隊發起進攻。在樹頂上的狙擊小組引導下,我們的小分隊從側翼攻入這片「Q-R」區域,將日軍狙擊手一一消滅。小分隊也會在戰鬥中布設一些詭雷——在兩棵樹下各安放一枚手榴彈,中間用一條拉火線相連,一旦拉火線遭觸碰,保險握片鬆開,撞針釋放,手榴彈就會爆炸。這些詭雷給日本人造成了一些傷亡,我們還因此繳獲了一挺日軍的布倫輕機槍(疑似應為九九式輕機槍。英軍布倫輕機槍與日軍九九式輕機槍外形相似,美軍常將兩者弄混,有時亦混用稱呼,以布倫輕機槍代指九九式輕機槍)。顯然,這挺輕機槍是日本人被詭雷炸得屁滾尿流時慌忙丟下的。
(日軍九九式輕機槍)
等我們的反狙擊小組完成了這三步,我們就要小心的將人從第63反坦克分隊的火力殺傷範圍中撤出來。撤出來的動作要快,藏有我方狙擊手大樹必須仔細避開,以防誤傷。最重要的是,所有人停止開火,不要再向日軍狙擊手射擊——只有狹長散兵壕里做壓制射擊和吸引對方注意力的反狙擊小組除外。
(美軍37毫米M3反坦克炮,日本坦克的剋星)
第四步,第63反坦克分隊的37毫米反坦克炮(最少3門)亮相了,這是我們對付日軍狙擊手的最後步驟……反坦克分隊不慌不忙用37毫米反坦克炮瞄準火力範圍內的樹冠。沒有了樹木遮蔽,那裡再也藏不下狙擊手。在勃朗寧輕機槍射手弗爾斯迪克看來,這樣做徒勞無功,因為叢林實在太過茂密。不過,他也承認,一陣炮擊過後,破碎的樹木枝幹鋪滿一地,幾乎完全蓋住了地面。第63反坦克分隊就是用這種方法來對付那些居高臨下沖我們開槍的日軍狙擊手。
用這樣的戰術,充分發揮美軍的火力優勢,日軍被打得苦不堪言。靠偷襲和打冷槍出名的日軍狙擊手,一個個落到束手待斃的下場。參考資料:狙擊手在行動
※二戰日軍如果大規模配備美式裝備會打贏嗎?其實下場更慘也說不定
※二戰最頂尖的狙擊手對決,蘇聯獵人用此招將德國貴族一槍斃命
TAG:宋毅戰爭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