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蔣英:我的父親蔣百里

蔣英:我的父親蔣百里

原標題:蔣英:我的父親蔣百里


來源=愛思想 原文載於《縱橫》2009年第8期



蔣百里


1938年,抗日戰場烽火燎原。而在大後方,廣西宜山,一位將軍與世長辭。雖然此將軍身死不在沙場,但是他身後的榮耀卻異乎尋常,章士釗、黃炎培、邵力子等名流宿彥紛紛送上輓聯、輓詩。而幾年之後,他更是被國民政府以國哀之禮風光大葬。縱觀民國歷史,能夠得此殊榮者,唯其一人。他就是蔣百里,民國最負盛名的軍事戰略家、陸軍上將。他的一生,可以說是風雲激蕩、堪稱傳奇。他是文人,他和梁啟超亦師亦友,和蔡鍔多年同窗,和徐志摩更是交情莫逆。他做過保定軍校校長,被譽為國民革命軍的「智囊」,蔣緯國曾經做過他的副官,連德國的興登堡都非常讚賞他。


蔣百里,浙江海寧人,自幼聰慧。思想激進。赴日讀書,入軍校。與蔡鍔同窗。全優畢業,天皇贈劍。回國後,幾經輾轉,赴任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校長,少將銜,時僅30歲。


蔣英:這個事正合他的心愿,他一心要報國,一心要建設國防,建設新的軍隊,所以他就上任當了保定軍校校長。他一進學校就抓改革,首先給每一個學生一套新軍裝、新皮靴,要學生們重視儀錶。第二就是抓伙食,他親自到伙房去抓——是不是衛生?是不是有營養?第三是抓教學,凡是保定軍校的無能力的教師,他都撤掉,讓新從日本回來的老師上任。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正式創辦於1912年10月,為當時全國最高軍事學府,是中國近代軍事教育史上成立最早、規模最大、設施最完備、學制最正規的一所軍事學府。蔣的到來,為學校輸入了新的血液。


蔣英:他抓教學。老師請假,他就自己親自講,很受學生的愛戴,學生經常給他寫信。但是事情不是那麼順利,他也有他的苦惱:第一,下來的人跟新上來的軍官鬧矛盾,就是說舊軍人跟新軍人相鬥,不合作。舊軍人破壞新的改良,所以他被弄得很煩惱。第二,上邊的經費一直不下來,所以他就親自到北京去。教育部是由段祺瑞管,他去找段祺瑞,段祺瑞答應給他錢,但實際上一直沒有落實。


蔣百里多年學員,對官場之中的個中環節勾當,知也不為。再加北洋當權,他不是嫡系,雖被任用,但不予方便,處處掣肘。蔣有權無錢,無從施展,軍人的血性充盈,決計行一事,以驚世人。


蔣英:他從北京回來,半夜也沒睡著,起來叫書童給他磨墨,給蔡松坡(即蔡鍔——編者注)寫了一晚上的信。蔡松坡也是留日的,跟他是好朋友。他把他的苦惱告訴蔡松坡,然後還寫了一封遺書給他的媽媽。第二天早上,他就號召所有的學生集合,用沙啞的聲音對學生說:「我要求你們做的,你們都做了,但是你們要求我做的,我沒做,所以我要懲罰我自己。」說完,他向辦公室衝去,拿出手槍來自殺了。學生們聽見一聲槍響,都很害怕,到辦公室一看,校長躺在地下,鼻孔流血,一身軍裝都濕了。


蔣百里自殺時,由於勤務兵上前奪槍,子彈打偏,沒有傷到心臟,只是擦傷了肺的表面。但蔣以一死謝天下的行為卻揭開了北洋軍界的黑幕,國會對政府極為不滿,提出責難。各團體慰問蔣百里的電報多如雪片,要求查清事情真相的電報絡繹不絕。


蔣英:這時候段祺瑞也著急了,就親自到日本大使館去,要求日本大使派最好的醫生給蔣百里療傷,日本醫生來了,還帶來一位美麗的護士給蔣百里護理。蔣百里脫離生命危險後,到北京來休養。


在北京療養的時間裡,蔣開始注意身邊這個叫佐藤屋子的日本護士。她不僅美貌,而且賢淑,時日長久,蔣百里開始心動。

蔣英:護士後來就回去了。這個護士長得既漂亮又能幹,蔣百里愛上了這個女子,可她回日本去了,蔣百里就給她寫信,向她求婚,一封不夠兩封,三封,四封,寫了很多美好的情書,他做文章做得很好,想必他的情書寫得也很好,最後打動了這個女孩子的心,她決定到中國來。蔣百里就派他的士官同學去接她,把她護送回中國天津。他們就在天津結婚了,婚後,就到北京安家。


蔣迎娶日本妻子。舉案齊眉成為佳話。


蔣英:她的日本名字叫佐藤屋子,她說佐藤屋子這個日本女子死了,我現在是中國女人,我姓蔣,我叫蔣左梅——蔣百里給她起的名字,他最喜歡梅花。這個日本女子愛中國,愛我們這一家。在家裡教育孩子。她說國語,穿的衣服都是中國衣服,你看不出來她是個外國人。



蔣百里、佐梅夫人左和他們的四個女兒



蔣百里自殺之後獲救,離開了保定軍校。不久,袁世凱稱帝,蔣百里入川輔佐老同學蔡鍔討袁。袁世凱死後,蔣百里又陪蔡鍔去日本就醫,旋即為之料理喪事。1917年回國之後,任黎元洪總統府顧問,開始首次撰寫軍事方面的論著《孫子新釋》、《軍事常識》等等,出版之後成為了軍校的教輔。1918到1919年,蔣百里受邀考察巴黎和會,遊歷歐洲,他在法國的凡爾登親見戰火過處,民不聊生,深為觸動。此後,竟儼然有偃武修文之意。於是回國之後不久,蔣百里著書一冊,名叫《歐洲文藝復興史》。可請誰來作序,蔣百里想到了一個人。


蔣英:梁啟超和我父親蔣百里是頂好的朋友。我父親稱梁啟超為老師,其實他們又是老師又是朋友,經常在一塊兒,一起寫文章。梁啟超也經常到我們家裡來,我們也到梁啟超家裡去。蔣百里寫了一本《歐洲文藝復興史》,請梁啟超給他作序,梁啟超寫了序,寫了5萬字,所以梁啟超又倒過來請蔣百里再寫序。現在蔣百里的《歐洲文藝復興史》已經又重版了。


梁啟超曾經回憶,為蔣百里作序,下筆不能自休,遂成數萬言,篇幅幾與原書埒。天下古今,固無此等序文。後來這篇長序以「清代學術概論」為名成書出版,被後人引為佳話。但蔣百里畢竟還有一個身份是軍人,而20世紀初葉的中國,軍閥混戰,蔣百里也難身免。


蔣英:五四運動以後的情況就不大好了,軍閥混戰,弄得中國一片戰火硝煙。各路軍閥都請蔣百里做他們的軍事顧問,蔣百里也都接受了,但是都站在打敗的一方。

蔣百里先後以軍師職,服務幾任軍閥。最後輔佐的是自己的學生唐生智,無奈軍閥混戰,勝敗難於論斷,蔣介石的北伐軍開到,唐生智不敵,蔣百里也因戰敗逃亡。


蔣英:唐生智大敗以後,就逃到日本去了。蔣百里在上海,那時候蔣介石抓不到唐生智,就說我們一定要抓蔣百里,因為蔣百里家裡有一個無線電台,而唐生智辦公室裡頭有密碼。但是蔣百里那時候住在上海的法租界,他們不能動手。許多人勸蔣百里說:唐生智逃到日本去了,你也可以到國外去。蔣百里說:我沒有錢,我不去。蔣介石千方百計地想辦法要逮捕蔣百里。他派了蔣百里的一個學生叫劉文島,來勸說老師到杭州去「休息休息」,蔣百里大概也無知,就真的到杭州去休息了。他在杭州待了幾天,被逮捕到南京去,關到三元巷的軍獄裡。他還算受優待——給他兩間土房子,家人可以來看他。我母親天天早上帶著孩子去看他,晚上回來。他隔兩間房是鄧演達,鄧演達的家屬不能進去,他有什麼秘密的信,就托蔣百里的夫人給他帶。蔣百里跟鄧演達有的時候晚上也說幾句話,但是不久鄧演達就不見了。蔣百里在監獄裡,主要是寫書法,他天天寫字,有的時候跟孩子們玩,教孩子們打橋牌、下棋,七八歲的小孩不是對手,都教不會,但蔣百里不寂寞,還有孩子陪他。


蔣百里入獄,震動八方,但頭一個跳起來的不是他的學生、部下,而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徐志摩。早年間,蔣百里曾和他一起創建新月社,交情莫逆,以至於徐志摩登高一呼,文學青年應者無數,當時流行一句口號:陪百里先生坐牢去。


蔣英:父親跟徐志摩是同鄉,徐志摩也是海寧人,徐志摩的父親跟我父親的父親是好朋友,徐志摩尊重蔣百里,蔣百里入獄,他不服,打個鋪蓋卷,也到監獄去陪蔣百里一宿。蔣介石想槍斃蔣百里,但是他不敢,因為他周圍保定軍校的軍官們太多了,怕影響,所以一直拖了三年,最後由他的參謀長說好話,才放出來。 1932年,兩蔣言和,但對蔣百里,蔣介石仍然有所忌憚,於是祭出法寶,請百里先生出國考察。1933年,蔣百里奉蔣介石之命再赴日本,擬就國防計劃,以備中日之戰。1935年,他出任國民黨軍事委員會高等顧問,翌年赴歐美考察軍事,歸國後,迅即得到蔣介石電令,赴西安彙報考察情況。蔣百里登機之時,是1936年12月11日,翌日,西安事變爆發。



翌晨,曙光未起,聞槍聲四起,疑係軍隊凌晨演習,初未介意。俄爾,機關槍聲大作,辨為實彈射擊。然猶以練習打靶,決未料及禍變發於俄頃。也未幾,槍聲由遠而近,似在咫尺之間。余伏案整理文稿,有一青年排闥而入,詢余姓名畢,即曰「請先生至客廳休息」。語未畢,兩健卒挾余出。


蔣英:那時候西安很緊張,蔣百里跟張學良有一定的關係。張學良很佩服我父親,張學良說他:「不做官,沒有錢,有學問。張學良很信任蔣百里,就請教蔣百里,說蔣介石不見人,也不說話,我沒有辦法,你想想辦法吧。」蔣百里就覺得那個時候絕對不能打。


事變第5天,也就是12月16日下午4點,蔣百里見到了蔣介石。蔣介石請百里先生坐到了床前的沙發上,對他說:「張學良想派一人先往南京商談,其心目中以你最為適宜,但我未置可否。」蔣百里贊成派人去南京商談,他認為「南京和西安之間相持不決,眼下已成僵局」,但是他本人「和黨國關係不深,去了於事無補,必須派南京所信任的人前去,才能解決問題」 。從蔣介石居所辭出,蔣百里問張學良:「留在西安的軍事大員當中,你最恨的是誰?」少帥回答:「我不恨什麼人,只有蔣鼎文這個人好出壞主意,我就是看他不順眼。」蔣百里於是說:「那麼最好派他去。」張學良被弄糊塗了。蔣百里給他解釋:「派一個最不喜歡的人前去,就可以表示你絕無傷害其他中央大員之意,也可以表示你對和平解決時局抱有極大的誠意,這樣,就可以產生積極的效果。」張學良深以為然。


蔣英:父親問張學良:你有多少兵?張學良說:蔣介石有多少兵在這兒呢?蔣百里說:那你兵多,你是居勝,要打的話,你會打勝的。但是空中呢?你有多少飛機?張學良說:我一架也沒有。蔣百里就提醒他:蔣介石有很多飛機,他要來轟炸你。所以這個事情,我勸你絕對不要打。蔣百里去勸和,作了一些貢獻。


「西安事變」的歷史結局,早已是眾所周知了。國共兩黨再次合作,中華民族抗日統一戰線從此掀開新的篇章。是年12月27日,蔣百里和那批「有幸」做了一回「政治俘虜」的南京要員們,一道登上了平安離別西安的飛機。剛到上海家中,他馬上就電邀好友、著名報人陶菊隱相聚暢談,向陶菊隱繪聲繪色地講述了自己這意外「撞」進「西安事變」的種種親身經歷。不過礙於當時言論的限制,儘管蔣百里所述的內容非常精彩,陶菊隱也只好把它濃縮成短短數百字的《西安歸客談》,披露在了上海的《新聞報》上。據說,國民黨軍政界上層人士有的獲知這些「離迷惝恍的內幕新聞」之後,「一致認為蔣百里(在事變當中)做了一篇好文章,促使問題迎刃而解」。

蔣英:從西安回來以後,他住在上海,有一輛汽車。他說:現在打仗了,我是軍人,我也要上戰場。他開著汽車到南京去,自己報告說:我是軍人,我要去打仗,我的汽車不要了,捐給國家。


此時,全面抗戰尚未開始,但東三省已失,華北危如累卵。儘管蔣百里幾次向國民政府請示,要求上前線帶兵抗日,但都被婉拒。於是他再入書齋,1937年,新作寫成,名為《國防論》。在這本書里,蔣百里除了斷定中日之間全面戰爭不可避免,更在扉頁上寫下了這樣的字句:「萬語千言,只是告訴大家一句話,中國是有辦法的!」 蔣英:寫《國防論》,他不是連續地寫,他走到哪兒,《大公報》的記者就跟到哪兒。他有什麼就寫什麼,寫完了記者就拿走,也不留稿,都是零碎的東西,事後收集起來形成一本書。書里有許多論點,建議打持久戰,這樣子可以切斷日本人的補給線,日本人沒辦法再打下去,中國一定會勝利。



蔣百里在《國防論》中闡述的對日戰略,歸納起來有三:第一,用空間換時間,等待局勢扭轉;第二,不畏鯨吞,只怕蠶食,全面抗戰;第三,開戰上海,利用地理條件減弱日軍攻勢,阻日軍到第二防線(湖南)形成對峙,形成長期戰場。


蔣英:蔣百里親自寫信給蔣介石,告訴他怎麼打。信我看過,他建議在湖南衡山作根據地。南京政府很好地安排他,他到處作報告,講演,寫文章發表,說中國一定會打勝,中國是有希望的。


1937年,蔣介石命蔣百里以特使身份,出訪義大利和德國宣傳,爭取援助。百里雖不抱希望,但「知其不可而為之」。


蔣英:墨索里尼接見了蔣百里。蔣百里有一個很好的講話,說我們是熱愛和平的,日本說是打共產黨,其實是來欺負中國人民的,我們希望義大利給我們精神上的支持。這是第一個任務。第二個任務是讓他到德國去,因為日本、德國、義大利三國是同盟,但是德國與義大利還不一樣,日本聽說中國有代表來,早就派人做了工作,所以蔣百里到德國去,沒見到希特勒、戈林。


回國後,蔣百里在報上連發文章,被譽為「戰時的文壇健將」乃至中國政府抗日政策的「發言人」。其中影響最大者,首推《日本人—— 一個外國人的研究》,發表後「轟動了中國的戰時文壇,文章的結論依然成了抗戰時期的名言:「勝也罷,敗也罷,就是不要同他講和!」1938年8月,蔣百里被任命為陸軍大學校長。這一職位原來是由蔣介石自己兼任。百里一再謙辭不成,乃同意以「代理」身份主持這個「例由最高軍事當局兼任(校長)」的最高軍事學府。是年,陸軍大學西遷,蔣百里主持校務,一路西行,邊走邊寫,抗日文章綿延不斷。此時,他的身體已經衰弱,生活都由妻子蔣左梅照料。這個曾經的日本女子佐藤屋子,在貧弱的中國和自己的祖國日本之間,毅然決然地作出了選擇。


蔣英:蔣左梅很苦惱:第一,蔣百里是軍人,家裡沒有什麼人可以陪她解悶,幫助她理解她,她很寂寞。還有一個就是,她生了五個女兒,這對她來講是壓力,而且我們小的時候生活還不是很好。「九一八」前後,我們都是中學生,一回家去,看見媽媽,就對媽媽不好,我們對媽媽很冷淡,她教我們日文,我們不學,跟媽媽保持距離。後來大了,我們懂得了她的痛苦。但是我父親始終對她很好。 1937年,蔣百里送蔣英出國學習音樂,在異國的碼頭一別,父女從此天各一方。1938年的11月,蔣百里在隨同中央陸大西遷的途中一病而逝。抗戰局勢不斷變化,但是蔣百里所預言的戰況一一呈現,而中國的抗戰之路也正符合蔣百里的戰略構想,逐次實施。蔣百里生前遺留的話也在振聾發聵:「中國對日本,打不了,亦要打;打敗了,就退;退了還是打。五年、八年、十年總堅持打下去;不論打到什麼天地,窮盡輸光不要緊,千千萬萬就是不要向日寇妥協,最後勝利定是我們的。你不相信,可以睜眼看著。」可惜的是,蔣百里自己卻沒能看到他所堅信的這一幕。8年之後,抗戰勝利,當他移葬西湖的時候,眾人發現蔣百里的屍骨竟然不腐,栩栩如生。好友竺可楨撫棺痛哭:「百里,百里,有所待乎?我今告你,我國戰勝矣!」

蔣英:我覺得蔣百里應該算是一個文藝復興時代的人,他懂文,懂武,他懂西洋的,也懂中國的。他懂拉丁文、日文、德文。他愛文學,他會寫詩,他也會打槍、騎馬……我覺得他屬於文藝復興的時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世紀歷史 的精彩文章:

我所知道的陳伯達
王明的傳奇婚戀

TAG:世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