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毒酒」事件看本草的毒

從「毒酒」事件看本草的毒

上個月,持續發酵的《鴻茅藥酒「毒藥」事件》引發了全民對中藥藥酒的安全性、有效性問題的廣泛探討,至今仍未得出一個形成廣泛共識的結論;近日,一篇《生日宴上拿出自配的藥酒,15名飲用者進醫院,5人死亡!》的文章在網上四處流傳,再次將中藥藥酒推到了風口浪尖之上。每次有關中醫藥方面的社會輿論問題的發生,都會激發公眾的敏感神經,引發社會大討論。

在以往的有關中醫藥的社會輿論問題中,我們發現,本草的毒,也就是現在所說的中藥的毒,時常的被放大或誇大,近代以來,祖國醫藥背了近百年的「黑鍋」,多次無端的「躺槍」。

「是葯三分毒」?什麼是本草的毒?要想弄清楚這些問題,我們要回到它的本源去探討。

一、是葯三分毒?

這是老百姓耳熟能詳的一句經典話,其正確性可以說是不容置疑的,但是不是真的是這樣呢?

在有著「中醫四大經典」之一美譽之稱的《神農本草經》(以下簡稱《本經》)中,或許可以找到些許答案。

《本經·序錄》中即言:「上藥一百二十種為君,主養命以應天,無毒,久服不傷人,」如人蔘、甘草、地黃、大棗等;「中藥一百二十種為臣,主養性以應人,無毒有毒,斟酌其宜,」需判別藥性來使用,如百合、當歸、龍眼、黃連、麻黃、白芷、黃芩等;「下藥一百二十五種為佐使,主治病以應地,多毒,不可久服,」如大黃、烏頭、甘遂、巴豆等。

我們從中可以看到,《本經》中明確的寫到了,有毒的本草和無毒的本草,大概各佔一半左右,最起碼上品的本草其安全性是可以保證的。所以,暫且不討論「是葯三分毒」的正確與否,至少可以說其是不準確的。

二、何為本草之毒?

不論是鴻茅的「毒藥」事件,還是使人集體中毒的「毒酒」事件,「毒」是刺痛公眾神經的字眼。因而,正確理解「毒」字也就成為了破解該問題的關鍵。

毒:厚也,害人之草,往往而生——《說文解字》。翻譯成白話文:毒,厚,對人體有害的草到處生長。劃重點的話可以理解成這樣:毒是對人體有害的草。

我們還可以再進一步的延伸開來對其進行深層次的提問,其在什麼情況下會對人體有害呢?我們該如何去避免和防禦呢?

毫無疑問,人只有去招惹它的時候才會遭受其害。所以,我們可以將毒總結稱為是生物安身立命的自保手段。毒蟲毒蛇毒獸,你不主動去攻擊它,它很少會主動攻擊你的,互相謹守這種「井水不犯河水」的「和平相處」之道,何來中毒之說呢?毒草毒樹毒花,其毒性蓄積之處,往往也是其繁衍生命之所在,你不去採摘、挖掘它,不斷其種絕其孫,何來中毒之說呢?

中醫治病,很多時候正是利用本草的這些毒性,通過或炙或炒或淬的炮製方法、或相殺或相相畏的配伍方式,以葯之毒性糾病之偏性,以達「和」之本性。

三、如何看待中毒事件?

「毒藥」和「毒酒」事件,核心的都是人為的事件。將責任推給本屬「吃瓜群眾」的本草,這是不正確的解決方式。看待問題,分析原因,應該要「向內求」,多從人本身找原因。

坐安全車,好司機是關鍵;吃可口菜,好廚師是關鍵;扎針灸吃中藥,好中醫是關鍵。

本草有品,人需有德,有德者方可成精誠大醫;本草有靈,人需虔誠,心無雜念方可能得;本草有情,人需有愛,仁愛之心可迎來艾滿飄香。

四、如何科學泡製藥酒

泡製藥酒,需要從葯和酒這兩個方面來考慮,最簡單的就是從陰和陽兩個方面來思考。

葯分陰葯和陽葯。一般來說,滋陰養血類的如地黃、黃精、枸杞、當歸、白芍、阿膠、何首烏等屬於陰葯;益氣助陽的如參類、黃芪、鹿茸、蟲草、鎖陽、巴戟天等屬於陽葯。

酒也分陰性酒和陽性酒。經過蒸餾的清澈透亮的度數偏高的烈性酒屬於陽性酒,典型的代表是白酒;經過發酵後過濾的醇厚渾濁的酒屬於陰性酒,米酒、紹興老酒、西塘黃酒等均為陰性酒。

陽性酒純度高,走竄行強,故行散之性好,作用偏於上,故泡製藥酒多選陽性酒配陽性葯。

藥酒不是人人可泡人人可喝。易溶於酒精的帶有毒性的藥物如附子、烏頭等不宜泡製,泡的時間不宜過長,大多數藥物浸泡個把月其有效成分就已經析出來了,此時即可取出藥物,以防日久藥材變質。走表的藥物如桂枝、麻黃、薄荷等,浸泡幾個小時有效成分就出來即可以引用了。

服用藥酒亦有講究。瘦者火旺者少喝陽性藥酒,特別是在晚上要少喝,因為夜晚陽入於陰,夜晚飲白酒會使陽氣出表,不利於陰陽的調和;身體處於上盛下虛表現的人不宜飲白酒,如「三高」、頭暈頭脹等,喝了容易誘發腦血管病。

另外多說一句,夏天不宜過多飲啤酒,特別是冰鎮啤酒,是因為夏天陽氣浮於表,內在的脾陽和腎陽相對不足,冰鎮啤酒刺激腸胃,容易損傷脾腎之陽,造成腹痛腹瀉等消化系統疾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針灸管志敏 的精彩文章:

TAG:中醫針灸管志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