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經方臨床醫案練習第554期

經方臨床醫案練習第554期

今日練習

呂某某,男,48歲。初秋患外感,發燒不止,體溫高達39.8℃,到本村醫務室注射「安基比林」等退燒劑,旋退旋升。四五日後,發熱增至40℃,大渴引飲,時有汗出,而手足卻反厥冷,舌絳苔黃,脈滑而大。

處方:____。

僅服2劑,即熱退厥回而病癒。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小承氣湯

註:答案非唯一,僅供參考

上期原醫案

盧某某,男,33歲,1991年4月6日來診。一周前出現頭痛,尤以左前額至眉棱骨痛甚,不可近手。曾經某鄉衛生所西醫治療,未見痛減。

證見:頭痛,痛甚處有灼熱感,大便秘結不通,不思飲食,舌苔黃燥,脈實。

證屬陽明熱結。法當清泄陽明,兼以止痛。

予小承氣湯加味:大黃、枳實各12克,厚朴10克,細辛3克。

服1劑痛大減,2劑痊癒。

按語

足陽明胃經「循髮際,至額顱"。本案頭痛,甚於前額至眉棱骨處為甚,又見腹脹、大便秘結、苔黃燥、脈實等,顯為燥熱結聚陽明,循經上沖所致。故以小承氣湯清泄燥熱以治本,佐細辛止痛以治標。

學習經典

《傷寒論》第208條:陽明病,脈遲,雖汗出,不惡寒,其身必重,短氣,腹滿而喘,有潮熱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鞭也,大承氣湯主之。若汗多,微發熱惡寒者,外未解也,其熱不潮,未可與大承氣湯。若腹大滿不通者,可與小承氣湯,微和胃氣,勿令至大泄下。

《傷寒論》第209條:陽明病,潮熱,大便已硬者,可與大承氣湯;不硬者,不可與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與小承氣湯,湯入腹中,轉矢氣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轉矢氣者,此但初頭硬,後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脹滿不能食也,欲飲水者,與水則噦。其後發熱者,必大便復硬而少也,以小承氣湯和之。不轉矢氣者,慎不可攻也。

《傷寒論》第213條:陽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則譫語,小承氣湯主之。若一服譫語止,更莫再服。

《傷寒論》第214條:陽明病,譫語,發潮熱,脈滑而疾(一雲虛)者,小承氣湯主之;因與承氣湯一升,湯入腹中轉矢氣者,更服一升;若不轉矢氣,勿更與之。明日不大便,脈反微澀者,里虛者,為難治,不可更與承氣湯也。

《傷寒論》第250條:太陽病,若吐,若下,若發汗後,微煩,小便數,大便因硬者,與小承氣湯和之。

《傷寒論》第374條:下利,譫語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氣湯。

各家論述

《金鏡內台方議》:證屬陽明者,皆為可下也,若大滿、大實者,屬大承氣湯。今此大熱,大便硬,未至於大實,只屬小承氣湯也。以大黃為君,而盪除邪熱;以枳實為臣,而破堅實;以厚朴為佐使,而調中除結燥也。

《醫方考》:邪在上焦則作滿,邪在中焦則作脹,胃中實則作潮熱,陽乘於心則狂,熱干胃口則喘,枳、朴去上焦之痞滿,大黃盪胃中之實熱。此其里證雖成,病未危急,痞、滿、燥、實、堅猶未全俱,以是方主之,則氣亦順矣,故曰小承氣。

《傷寒附翼》:夫諸病皆因於氣,穢物之不去,由於氣之不順、故攻積之劑,必用行氣之葯以主之,亢則害。承乃制,此承氣之所由。又病去而元氣不傷,此承氣之義也;大黃倍厚朴,是氣葯為臣,名小承氣。味少,性緩,制小,其服欲微和胃氣也,故名曰小。三物同煎,不分次第,而服只四合,此求地道之通,故不用芒消之峻,且遠於大黃之銳矣,故稱為微和之劑。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承有道 的精彩文章:

警惕過勞死!中醫7招教你健康快樂工作,好好工作,也得好好休息
黃帝內經解秘:中醫腎的本質

TAG:醫承有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