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寨卡病毒人源單克隆抗體研究獲進展
寨卡病毒是以埃及伊蚊等為媒介傳播的黃熱病毒,也可通過血液、母嬰和性接觸傳播。寨卡病毒感染導致新生兒小顱畸形症以及格林-巴利綜合症等嚴重神經系統疾病受到了國際上的密切關注,世界衛生組織將此次寨卡疫情宣布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截至目前,臨床上仍沒有針對寨卡病毒的特異性治療藥物和預防性疫苗正式上市。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許執恆、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張林琦和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教授張復春領導的研究團隊通過緊密合作,首次闡述抗寨卡病毒人源單克隆抗體的體內保護作用,其中單克隆抗體ZK2B10可高效地保護胎鼠免於寨卡病毒感染及小頭症相關癥狀。
2016年初,正值寨卡病毒在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爆發時期,許執恆帶領的科研團隊通過與軍事醫學科學院秦成峰團隊合作,在國際上率先在體內證實寨卡病毒感染是導致新生兒小顱畸形的元兇(Li et al., (2016).Zika Virus Disrupts Neural Progenitor Development and Leads to Microcephaly in Mice. Cell Stem Cell 19(1): 120-126.)。隨後,通過與清華大學醫學院和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合作,利用感染寨卡病毒的胎鼠小顱畸形動物模型及免疫缺陷成年鼠模型,首次闡述抗寨卡病毒單克隆抗體的體內保護作用與體外中和活性的正相關性,其中最為高效的人源單克隆抗體ZK2B10可在寨卡病毒感染前高效保護胎鼠免於寨卡病毒感染或在寨卡感染後有效清除病毒,防止胚胎死亡或流產、小頭症及伴隨的組織損傷(如神經元凋亡等)的發生。因此,具有高中和能力及體內保護作用的人源單克隆抗體ZK2B10,可作為有潛力的臨床抗體藥物用於預防和治療寨卡病毒感染。
這一研究成果於5月1日在線發表於Cell Reports 雜誌(DOI:10.1016/j.celrep.2018.04.005)。遺傳發育所博士生李翠、清華大學醫學院博士生高菲和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研究員庾蕾為論文的並列第一作者。項目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科院科創計劃、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北京「腦科學研究」科技專項計劃、廣東省科技廳專項規劃和廣州市健康醫療協同創新重大專項的大力支持。
圖:人源單克隆中和抗體ZK2B10對胎鼠寨卡病毒感染和小頭症的保護作用
中國生物技術網誠邀生物領域科學家在我們的平台上,發表和介紹國內外原創的科研成果。
本公眾號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辦
微信公眾號:中國生物技術網
※六個月大的嬰兒已經可以區分不同的情緒
※昆明動物所等揭示核仁應激導致脂肪積累機理
TAG:中國生物技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