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浙江八旬殘疾「剪紙達人」:我想做些事回報社會

浙江八旬殘疾「剪紙達人」:我想做些事回報社會

井惠芳老人 鹿城宣傳部提供 攝

中新網溫州5月4日電(見習記者 潘沁文)僅用一張紙、一把剪子,在靈巧的雙手操作之下,一幅精美的剪紙作品即可誕生。在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腿部殘疾的八旬老人井惠芳是遠近聞名的「剪紙達人」。她進行剪紙創作20多年,不僅原創了1000多件作品,還教導出了一批剪紙愛好者。日前,她進行了作品義賣,錢款悉數用於慈善事業,以幫助有困難的殘障人士。井惠芳說:「社會時常關心、照顧像我這樣有困難的人,我也想做些事回報社會。」

井惠芳是陝西大荔人,10多歲時不慎摔斷腿致殘,30多年前隨丈夫落戶溫州。丈夫去世後,在親友的勸告下,時年60歲的井惠芳進入溫州老年大學的書畫班學習畫畫。腿部殘疾、工作不順、喪偶……回顧過去的歲月,井惠芳以一「苦」字作結,而她對人生卻一直樂觀以待。

井惠芳展示她的剪紙作品 鹿城宣傳部提供 攝

1996年,井惠芳偶然看到了一幅精美的剪紙作品,讓她對此產生了興趣。如今,在她眼中,剪紙不僅是一項亟待傳承的「非遺」技藝,更是她的精神寄託。

「如果不做剪紙、布藝這些手工藝,生活就過於空虛,想起以前的事總是有諸多煩惱。」井惠芳說,「現在則生活充裕,忙得沒有了煩惱的時間,天天都有滋有味。」

談及與剪紙的緣分,井惠芳告訴記者:「陝西好多人會剪紙,我母親就是剪紙高手,所以我從小就會剪紙。」她認為,從一刀剪到千刀萬刀,剪紙技藝包羅萬象,而且用廢紙就可以進行創作,能夠變廢為寶。

井惠芳家中有一個10多平方米的創作室,裡面掛滿了書畫、剪紙等,衣櫃門上掛的全是手工布藝十二生肖和手工蝴蝶,她一邊畫畫一邊剪紙,同時也做布藝、摺紙,手藝日益精進。

井惠芳和孩子們一起做手工 鹿城宣傳部提供 攝

在井惠芳看來,剪紙是傳統「非遺」技藝,要世世代代傳下去,而將「非遺」文化用到現實中去才能更好地傳承。她的剪紙作品不乏傳統節日、習俗等題材,此外還有不少以社會、國家大事為主題的作品。慶祝嫦娥一號發射成功的《嫦娥奔月》、紀念上海世博會的《世博歡迎你》、記錄端午龍舟賽盛況的《龍騰盛世·幸福溫州》……井惠芳總有想不完的點子,剪不完的作品,「剪紙達人」的美名也隨之叫響。

20多年來,井惠芳創作了1000多幅作品,一部分贈送給了親朋好友,一部分捐贈給了學校、社區和各處展館,其中,《迎奧運》、《世博歡迎你》等7幅作品已被溫州市博物館永久收藏。

「有人將我的剪紙作品送給外國朋友,他們對中國『剪紙』感到驚奇,也非常喜歡。」自己的剪紙作品走出國門並受到好評,讓井惠芳倍感自豪。

與此同時,近幾年她在社區、學校開展剪紙免費培訓,培訓學員多達1000多人次,上至70多歲老人下至7歲孩童,每一個人她都手把手教。此外,井惠芳對殘疾人就業難深有體會,覺得做手工比較適合殘疾人、聾啞人,做得精巧還能當作謀生手段,就想把手工布藝技術教給他們。2016年,她將300多件作品捐獻給殘疾人學校,並向殘疾人傳授剪紙工藝。

2017年,井惠芳將100多幅作品贈送給社區文化禮堂,參觀的人絡繹不絕,並通過志願者詢問老人是否有出售作品的意圖,她答道:「不賣,要賣就義賣。」

今年4月,井惠芳拿出自己多年來創作的近百件精品剪紙、虎頭鞋、布掛件等進行義賣,在義賣的剪紙作品中,有《小兵張嘎》系列、《嫦娥奔月》、《白毛女》系列等作品,還有8幅立體梅花剪紙,每一件都傾注了老人的心血。最終,義賣所得的6000餘元全部捐贈給了溫州市慈善總會溫州都市報分會,用來幫助生活困難的殘障人士。

井惠芳表示,這次義賣很成功,如果有機會還會再進行義賣,錢款仍會捐贈給殘障人士,目前她正在創作「二十四孝」、「溫州美麗花園」等新作品,並且日後將一直創作下去。(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人類過度活動損害生物多樣性 危及糧水供應
2017年韓國人舉行婚禮數量降至歷來最低水平

TAG:中國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