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武則天的「守陵人」為何全沒頭?其實原因很簡單

武則天的「守陵人」為何全沒頭?其實原因很簡單

在「無字碑」後面立有六十一個藩臣像。據說這些藩臣像,有的是少數民族的首領,有的是唐朝錄用的官員。李治死後,,他們參加了李治的葬禮,為了紀念此事,特地命人刻了這些石像為李治守陵。

如今這六十一尊藩臣像,只剩下2尊還有頭部,從這兩尊頭像上,我們可以明顯看出他們是高鼻深目的外國人,那麼另外59尊像的頭哪裡去了呢?是什麼時期,又是什麼人破壞掉的呢?遺憾的是,歷史並沒有給我們一個明確的答案。

民間有很多種說法:

乾縣曾經大面積流行一種可怕的瘟疫,死者不計其數。當時封建的老百姓認為是乾陵的這些守陵石像在作怪。只有讓他們腦袋搬家,瘟疫才能制止,才能拯救整個縣。於是,大家把所有的石像都砍掉了。

毀於大地震。明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陝西省的渭河流域發生了特大級地震,當時造成了大約83萬人死亡。再加上明朝曾有人在遊覽乾陵時寫過「赤馬剝落離倒旁」的詩句,以此來推測,石像毀於明朝是有可能的。

八國聯軍進中國後,到了乾陵,看到自己的祖先在為中國皇帝守陵,認為很沒面子,就破壞了這些石像。事實上八國聯軍只攻打到了山西,根本沒到過陝西,更不可能到乾陵了。

認為明末清初時,大量外國人來中國倒賣文物,他們認為守靈石像十分珍貴,價值連城,所以想帶回國倒賣。但因石像太沉,不便搬運,所以決定只把頭敲下來帶走。

那麼,為何在乾陵豎立61座番臣像呢?因為這些番臣從身份來說既是少數民族的領袖,又是唐王朝錄用的官員。所以這批番臣像也顯示了唐王朝還吸收了不少少數民族來參與政權的管理。這說明唐王朝不單純是一個漢民族的政權,也是一個多民族共治的政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極點微觀 的精彩文章:

TAG:極點微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