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高通/紫光正面開戰!最受爭議中美晶元合資案獲批

高通/紫光正面開戰!最受爭議中美晶元合資案獲批

智東西(zhidxcom)5月7日消息,就在剛剛過去的周末晚上,股價從上月27日開始就一再跌停的大唐電信(*ST大唐)發布了這樣一份《重大投資項目進展公告》。公告中稱,大唐電信旗下聯芯科技、高通公司、建廣資產、智路基金投資近29.8億元合建瓴盛科技獲得國家反壟斷局批准。此外,還有外媒消息稱,瓴盛科技將主攻100美金左右的中低端手機晶元細分市場,與紫光展銳(原展訊)進行直接競爭。

在中興禁令事件風波未平、中美貿易關係劍拔弩張、「缺芯」話題正處風口浪尖的當下,這一紙批文再度把瓴盛科技——這家曾引起巨大爭議、甚至攪動大半個中國晶元產業的合資企業——推到了聚光燈下。

去年5月,大唐電信旗下的聯芯科技、高通、建廣資產、智路資本首次宣布合資設立瓴盛科技(貴州)有限公司,聚焦消費類手機晶元市場。這一消息傳出,晶元屆頓時像炸鍋了一般,有人直斥大唐電信因聯芯經營失敗而將其「拋棄」、有人揣摩高通此舉是想以低端產品衝擊國產晶元市場,打壓紫光展銳、素有「行業大炮」之稱的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更是言辭犀利地抨擊:「這是大唐電信自己沒本事把聯芯做好,投靠洋人。」

2017年5月瓴盛科技首次宣布成立時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評論

不過,也有觀點認為,瓴盛科技關注低端手機晶元市場無可厚非,我國晶元產業與國際差距不小,需要與全球互通有無、優勢互補,由中方主導引進國外先進技術進行聯合創新已被證明是可行之路。

瓴盛科技,究竟是聯芯科技因經營失敗而投靠高通、阻擊展訊的「皇協軍」;還是力排眾議、為我國晶元行業發展引入領先技術、注入新鮮血液的改革者?


起底瓴盛科技:淵源錯綜複雜

2017年5月26日,大唐電信發布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聯芯科技有限公司(聯芯科技)將與:高通中國控股(高通)、建廣貴安新區半導體產業投資中心(建廣基金)、智路貴安新區戰略新興產業投資中心(智路基金)合資建設瓴盛科技,聚焦消費類手機市場,經營與晶元組解決方案有關的設計、包裝、測試、客戶支持、銷售等。

其中,高通、建廣基金、智路基金將以現金出資,聯芯科技則將以旗下全資子公司上海立可芯半導體科技100%股權進行出資,立可芯估值7.2億元。

有趣的是,這間上海立可芯半導體僅僅成立於2個月前,註冊資本為人民幣1.9億元,聯芯科技全資設立。

根據聯芯科技給出的《上海立可芯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企業價值評估報告》顯示,立可芯主要從事代銷高通晶元(承接原聯芯科技代銷高通晶元的業務,主要面向國內中小品牌和IDH客戶銷售)以及開發並銷售自研SOC晶元業務(未來主要面向公網手機市場)。

立可芯中包括28項來自聯繫科技的軟體資產,以及2項專有技術——SOC技術平台和AndroidSmartPhone技術平台——與相關的45項技術,總資產估值7.2億元人民幣。

《評估報告》中還寫到,立可芯將從高通獲得領先的全模Modem和其他IP技術授權,開展基於Q-modem平台的自研SOC晶元開發,開發並銷售面向中低端市場定位的LTE智能手機晶元,主要針對國內二三線品牌和設計公司,支持全球網路制式。

也就是說,聯芯科技除了將原來代銷高通晶元的業務剝離開來,注入和高通合建的子公司瓴盛科技中;還將一部分SOC晶元與安卓技術平台轉讓出去,結合高通的Modem技術與IP技術授權,打造中低端手機晶元。

此外,說起聯芯科技,還有一家企業不得不提:小米。

一方面,小米是聯芯科技合作的主流手機廠商之一(紅米手機2A系列採用的是聯芯LC1860)。另一方面,在2014年底,聯芯科技將LC1860平台以1.03億元的價格授權給了小米旗下的松果電子公司,還有傳言稱松果電子員工主要由聯芯員工分流而來。兩年半之後(2017年2月),小米首款澎湃S1手機處理器發布。


持續虧損,手機晶元業務即將被拋棄?

聯芯科技成立於2008年3月,為手機、平板等終端提供晶元平台與解決方案,是大唐半導體設計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而大唐半導體則是大唐電信的全資子公司,大唐電信則是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大唐電信集團)的控股子公司。

目前,大唐電信的主營業務為四塊,分別是晶元設計、終端設計、軟體與應用、移動互聯網。

大唐電信2017年主營業務分行業情況

2017年,大唐電信年度總營收為43.48億元,虧損近30億,這已經是大唐電信自2015年以來營收持續下滑的第三年,也是大唐電信持續虧損的第三年。今年4月26日,大唐電信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股票名稱變更為「*ST大唐」。消息一出,大唐電信從27日起一路持續跌停(ST股票跌幅限制5%)。

ST大唐近日股價圖

大唐電信旗下的晶元公司還有聯芯科技、大唐半導體、大唐微電子、大唐恩智浦半導體;包括可信識別晶元、汽車電子晶元、融合通信晶元、移動通信晶元等業務,其中聯芯科技主要負責移動終端晶元。2017年,各公司損益如下:

* 聯芯科技營收4.5億,虧損7億;

* 大唐半導體營收11億,虧損13.7億;

* 大唐微電子營收5億,虧損3億;

* 大唐恩智浦半導體營收9千萬,凈利潤327.5萬。

對於持續虧損的情況,大唐電信在2017年年報里表示,近幾年公司在移動終端晶元領域投入了大量的研發經費,但由於消費類市場競爭過於激烈,因此將逐步轉向行業應用市場,包括全年出貨同比增長超60%的無人機晶元,以及汽車晶元、可信識別晶元等新興業務。

大唐電信2017年產銷量情況分析表-晶元

從大唐電信2017年晶元類產品的產銷量情況分析表中我們也可以看到,移動終端晶元是唯一一個減產減銷的類別,也證明了大唐電信(聯芯科技)將進一步將業務重心從移動終端晶元轉移到其他業務上來。


引狼入室 vs 合作共贏?

一方面,是聯芯科技剝離高通晶元代銷業務與部分手機SOC設計業務,另一方面,則是母公司大唐電信對於手機SOC業務的不斷淡化。似乎無不應證著「大唐拋棄聯芯、高通利用技術合作釋放低端技術、打壓中國自主晶元企業、衝擊中低端市場(紫光展銳首當其衝)」的觀點——而這也是行業的普遍論調。

有行業人士認為,低端手機晶元沒有利潤,高通的目的是讓一個穿著中國企業馬甲的公司,來向紫光展銳發起纏鬥。如果高通通過合資公司,打擊了擁有自主技術能力的展銳,則將會打壓了國產自主晶元的崛起,也不利於中國手機企業提升議價能力。

中科院微電子所所長葉甜春也曾經這樣評論:「合資定位竟然是低端,這是引狼入室打亂仗。目標恐怕不是聯發科而是展訊。國字型大小資本不應該干這事。」

不過,反方的聲音則認為,瓴盛科技這一項目中方控股權高達76%,有充分把握對該項目的自主可控。瓴盛科技董事會將由7名董事組成:聯芯科技委派2人、高通控股委派2人、建廣基金委派3人、董事長由建廣基金委派的一名董事擔任。

通信行業專家柏松曾表示:「瓴盛科技關注低端手機晶元市場無可厚非。按照GSMA智庫的數據,目前全球的手機普及率大約在67%,全球那1/3沒有用上手機的人口基本屬於低收入群體,顯然低端手機市場的潛力巨大。無論從競爭角度還是從普惠角度看,企業關注這塊市場天經地義。」

此外,瓴盛科技雖然關注低端,但是晶元技術含量不低,其中核心的就是「全網通技術」,也就是支持全球網路制式的中低端LTE智能手機晶元(高通低端的驍龍200系列都支持全網通)。從目前的手機市場來看,這一技術已是大勢所趨。


晶元中外合資潮

此外,這早已並不是高通第一次與中國半導體相關公司投資合作了。2016年1月,高通與貴州省組建合資公司貴州華芯通半導體,研發國產化伺服器晶元。2016年2月,高通與中科創達組建合資公司重慶創通聯達智能,拓展晶元加操作系統業務。2015年,國家發改委向高通開出高達60億人民幣的反壟斷法重罰單,高通積極配合付款的同時,也提出一攬子整改措施:據聞此次合建瓴盛科技便是其中一項舉措。

而早在2014年,高通就宣布中國代工商中芯國際將使用28nm工藝代工其驍龍處理器。

此外,高通也不是大唐電信第一次合資的國外晶元廠商,2014年,大唐電信與恩智浦合資成立大唐恩智浦半導體,中方占股51%。

同樣是在2014年,英特爾也向紫光展銳投資了90億元人民幣,並獲得紫光展銳20%的股權。此後雙方在5G等眾多領域也有合作。

在2017年里,大唐恩智浦車燈調節器產品的市場份額已經提升至60%。 而就在2018年的4月底,晶元巨頭ARM的中國合資公司也已經投入運營,將接管ARM在中國市場的業務,知情人士還稱該合資公司計劃在中國A股上市。。


結語:將外來技術真正化為己用

我國半導體產業與國際領先技術相比仍有不少差距,除了加大自主研發投入外,引進國外先進技術、成立合資公司等舉動,未嘗不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不過,在眾多中外合資企業成立的歷史上,能夠真正內化國外技術並且化為己用的並不多。因此中方更要保持對瓴盛科技的自主控制權,並通過與高通的合作掌握先進技術,加大自研力度,把外來技術真正吸收、化為己用,否則的確容易落為高通低端晶元的代銷商。

對於紫光展訊來說,瓴盛科技的成立的確會對市場造成衝擊,然而健康市場競爭對於企業發展有一定的良性作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智東西 的精彩文章:

發現智能變革力量!GTIC AWARDS 2018四大年度獎項公布
卧薪嘗膽四年 這家公司為AI機器打造超級視覺

TAG:智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