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言必行,行必果」的後面,其實還有6個字,許多人都理解錯了

「言必行,行必果」的後面,其實還有6個字,許多人都理解錯了

作為博學多才的孔子,他創立的儒家學派,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在古代被尊為「萬世師表,天縱之聖」,諸子百家之中,沒有哪一家能像儒家這麼知名。孔子一生教出不少弟子,在他去世之後,弟子將他曾經說過的話整理成書,也就是世人說熟知的《論語》。

北宋初期的名相趙普,雖然是武將出身,不太喜歡讀書,但他卻對《論語》愛不釋手,並留下了「半部論語治天下」的典故。在《論語》一書中,有很多名言警句,歷經千年而愈發經典,比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至今被不少人當做座右銘,以此來提醒和鼓勵自己。

在孔子與徒弟子貢的一次對話中,孔子說了「言必行,行必果」,從其字面的意思來看,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言而有信,答應別人的事一定要做到,否則就是失信於人。自從這句話問世以來,一直被視作為人處世的原則,能做到「言必行,行必果」的人,是言而有信的君子,世人也都喜歡與這種人交往,背信棄義則令人唾棄。

鮮為人知的是,在「言必行,行必果」的後面,孔子他老人家還說了6個字,許多人都將其真正的意思理解錯了,這6個字就是「硜硜然小人哉」。「硜硜」的表面意思是信誓旦旦、理直氣壯,但卻是個貶義詞,通常用來形容固執、淺薄。整句話的意思是,說了就要去做,做就要做出結果,這與那些固執淺薄的小人沒啥區別。

是不是感到不可思議,甚至呆若木雞?孔聖人居然把言而有信之人與小人相提並論,簡直是無法接受,孔子的意思真是這樣嗎?讀過《論語》的人應該對「小人」一詞很熟悉,它在書中多次被提到,如「唯小人與婦人難養也」,「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等名句當中,都曾出現「小人」這一詞。

漢語文化博大精深,隨著歷史的發展,很多詞語的意思都發生了變化,孔子口中的「小人」,於現代人所理解的並不相同,至少不完全一樣,並不能簡單理解我卑鄙無恥之徒,而指的是普通人或者學識淺薄之人,沒有太過貶低的意思。春秋時期,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諸子百家的思想觀念不同,但對於君子和小人的 看法基本一致。

了解和評價一個人或一句話,一定不能脫離時代背景,孔子說的「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是在告訴子貢,說話做事也分場合,言而有信固然非常重要,那也要看對誰而言。假如被壞人威脅,為了保住性命,暫且答應了他的一些條件,還需要「言必行,行必果」嗎?肯定不能,所以就要學會變通。

孟子曾說:「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此處的「大人」,指的是通達之人,整句話的意思是說,通達的人未必凡事都遵守諾言,做事也未必要有結果,只要符合人們心中的道義就可以。在此並不是否定誠信的重要性,而是告訴世人,為人處世不能太過於死板,與君子打交道,就以君子之禮待之;與小人打交道,就要以小人之道還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學界的9527 的精彩文章:

無天法力有多強?真的能與如來打平手嗎?唐僧和燃燈古佛道出真相
慈禧曾寫過一首詩,其中一句流傳上百年,至今被很多人掛在嘴邊

TAG:史學界的95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