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道教認為狐狸、石頭都能成仙?原來理論源頭在這!

為什麼道教認為狐狸、石頭都能成仙?原來理論源頭在這!

得道成仙,是道教徒所追求的終極目標。在道教早期,「成仙」是人的專利,甚至在有的道教思想家那裡(如葛洪),還把「小兒」、「婦人」排除在了可以成仙者的行列之外。南北朝以降,由於受到佛教「佛性論」的影響,道教思想家也提出了「道性論」,如唐高宗時期的道教思想家潘師正,即倡導「一切有形皆含道性」,從而把成仙的主體普及到了所有實體存在物。

而事實上,道教這種普世性的「成仙」理論,雖說受到了佛教的影響,但溯其源頭,則早在其老祖宗老子的《道德經》那裡,就蘊含了這種思想。

我們今天將「道德」合用,表示做人做事的思想行為準則和規範;其實,在「道德」一詞的源頭、老子的《道德經》那裡,「道」與「德」是分開的,是兩個概念。

關於「道」,老子有多種描述,如「眾妙之門」、「玄牝之門」、「萬物之宗」、「象帝之先」、「天下母」、「道紀」等;後世人又對它作出多種解釋,比如認為「道」是規律、準則、本源、本質、本體等。不管怎麼說,老子的道論主要是有關天、宇宙、自然的論述,「道」是超乎主體之外的某種客觀的東西

關於「德」,老子提出了「上德」、「下德」以及「得」的觀念。「上德」與「下德」只是「德」的層次問題,「得」則是對「德」的解釋,所謂「德者,得也」。

《韓非子·解老》對此有一個分解:「德者,內也。得者,外也。上德不得,言神不淫於外也。神不淫於外則身全,身全之謂德。德者,得身也。」從身外有所得,然後內化凝結為性質、品行,即是德。從身外得什麼呢?當然是得道。從外得道,內化為己,便是德

可見,道化為德,並不是外在強加的,而需要主動才能得道,所謂「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主動的程度與得道的程度密切相關。

簡言之,道這種宇宙精神、自然法則,是客觀的,並不具有主體性,但是它可以被轉化,也必然要被落實在德當中。然而,道自己並不會轉化為德,而必須靠能得道者來將其轉化為德

值得注意的是,老子並沒有把這種主動性單單賦予人,同時也賦予了物,天地間的萬物皆可得道。「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一即是道。

(獲取更多內容,敬請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古今神秘文化)

這其中蘊含的萬物有靈論思想,後來為道教所繼承和發揚。所以作為中華本土宗教的道教,跟其他宗教的一個重要不同點,就是它認為世間萬物,無論是一隻狐狸,還是一塊石頭,都可以得道,只要它們依循正道,努力修鍊,就可能修成正果,位列仙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神秘文化 的精彩文章:

睡覺睡到如此境界,陳摶老祖究竟有何絕學?呂洞賓一語點破!
要想修仙學道,先喊對人很重要!原來道家的稱謂,有那麼多學問!

TAG:中華神秘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