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到底是什麼?
導語
《易經》由三位不同年代的聖人升級性寫的占卜之書,不僅僅是民間的小占卜,而是探素宇宙變化規律和人生奧秘的大占卜。
易經推演出儒家、道家、醫家及其他諸子百家,也影響了中國化的外來佛家以及中國許多科學技術理論包括中醫理論體系的形成 。
壹
易經是一本占卜之書,但不僅僅是占卜之書
就像五百強企業華為的自我宣傳語,華為,不僅僅是五百強,中國移動也是五百強,但中國移動僅限於緣於人多勢眾故的五百強。
那麼,《周易》除占卜外到底還講述了什麼秘密呢?通過研究,我們發現《周易》實際上是以卜筮為手段,表現上古先民對宇宙生命占問的古經,因此從表面上看是占卜書,從本質上看則是探索宇宙變化規律和人生奧秘的著作。「周」即為周期,「易」即為日月、變化,《周易》書名的意思就是日月(宇宙)的周期變化。而人類所要探索和解決的最大問題,莫過於宇宙變化的問題,莫過於生命的問題。
在中華文化的歷史長河中,《周易》恰似那源頭的一泓清泉,以奔涌不息的生命之水,匯成了悠悠五千年的中華文明,華夏文化的各個門類無一不打上了「易」的烙印。
貳
人更三聖,世歷三古---如毛澤東思想一樣,《周易》也是集體智慧的結晶,
據據歷史記載,《周易》是由伏羲氏、周文王、孔子相繼創作而成的。具體地說,就是伏義始作八卦,周文王編《易經》,孔子寫《易傳》。這個過程有著美好的傳說。相傳在遠古時代,黃河出現了背上畫有圖形的龍馬,洛水出現了背上有文字的靈龜,這就是所謂的河圖、洛書,是上天給蒙昧的人類的最大垂示。伏羲氏依此定出八卦。
八卦由兩種符號組成,這兩種符號就是陽爻(ydo)「一」和陰爻--」,陽爻和陰爻由下而上組合三次就是八卦, 如下圖所示
到了殷商末年,周文王將八卦兩兩重疊,行生了六十四卦,並
寫下了六十四卦的卦辭,即《易經》。
再到春秋時期,孔子發現《易經》已經很難讀懂,於是專門撰
寫了《易傳》以解讀《易經》。
也就是說,《周易》是由兩部分組成的,一是經文部分,稱為
《易經》(狹義);二是傳文部分,稱為《易傳》。一般所稱的《易經》是廣義的,包括了經文和傳文,是對《周易》的尊稱。本書講解的《易經》指指狹義的經文,由六十四個卦符六十四條卦辭、三百八十四條爻符、三百八十六條爻辭組成(在第一卦乾卦和第二卦坤卦中分別多出一條爻辭)。
每卦都有一個名稱,然後是卦辭,卦辭是解釋每一卦總的含義的。卦辭的語言比較深奧,但並不玄乎,因為卦辭中記錄的是當時人們關心的大事。古人關心的事情和現在人不太一樣,那時跳沒有股市漲落的憂患,也沒有畢業求職的苦惱,他們最關心的事大概是軍事,打起仗來是贏是輸、從哪個方向進軍合適等;二是行旅的事情,出門吉不吉利、往哪個方向走安全等;三是祭祀的事情,祭祀某個鬼神有沒有用、選擇什麼日子獻上祭品等;四是婚姻的事情,與某氏族的人通婚好不好、什麼日子是好日子等。因此我們看《易經》里的卦辭,大多數都是解釋這幾類事情的吉凶的。六十四卦每ー卦基本上體現一個主題思想,包含了豐富的生活經驗、人生智慧憂患意識和理性思維因素,對我們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
每一爻也有一個名稱,然後是爻辭。每一卦有六條爻,就有六
個名稱。爻的名稱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表示位置,一部分表示性質。兩部分都用數字。交的位置有六種,一個卦六條從下往上數分別為初、二、三、四、五、上。爻的性質只有兩種,陽爻和陰爻,陽爻叫「九」,陰爻叫「六」。這兩部分一結合、兩種數字合起來就是爻的名稱了。比如既濟卦
是從下往上的名稱就是初九、六二、九三、六四、九五、上六。爻辭是解釋每一條爻的含義的,從下而上一一作出解釋。
卦爻號是中華文化的「基因」,是中國人建構宇宙生命動態結構和運動變化統一規律的符號模型,體現了中華民族先民的原始始觀念,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思維方式和深層心理結構。
叄
占卜的科學性與方法論
占卜是古代的一種巫術活動,人類一切人文文化都來源於巫術文化。這沒有什麼奇怪,不必要談虎色變。占卜之法很多,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卜法,一類是筮法。前者用龜甲、獸骨,後者用著草。
對待《易經》占卜,歷代都有爭議。孔子提出學易「不佔而已矣」,萄子更是說了一向名言:「善為為易者不佔。」讓我們先看看《易傳》是怎麼說占卜的。《易傳》將「聖人之道」歸納為四種,就是「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可見占卜是《易經》四大內容之一,《易經》主要是占筮的記錄。問題是這些記錄已經不是最原始的、個別的占卜記錄,而是經過了古聖們、史官們的反覆驗證、不斷修改之後的經驗總結,其中包含有光民集體的智慧。因此,卦爻辭中的占筮比起後世那些純粹的占ト、算命的條條框框更具有哲理理性。
一般的說,《易經》卦辭和爻辭的體例基本是相同的,都是先
敘述事例,或描繪一個圖景,然後寫出吉的判斷語。前一部分
是占測之事件或其原因、過程,後一部分講的結果。好多人看不懂前面的部分,只看得懂後面的判斷語,於是一看卦爻辭就只看吉凶。這就太槽糕了,把精華給丟了。卦爻辭不僅僅是說什麼時位吉、什麼時位邊,更重要的是講為什麼吉、為什麼邊,因此它的精華就在於前後的關係。前面是因,後面是果,有這個因才有這個果。
同時還有一點特別重要。那就是不能簡單地只看一條卦爻辭,
定要統觀全卦,甚至於要看前後卦,或者變卦。就一個卦而言,
卦辭說的是總體、整體情況,爻辭說的是具體、個別情況。六條爻辭往往是黃辭所說的事情變化發展的六個階段、六種狀況,其中某一條爻辭說的只是某一個階段、某一種狀況。
這就是先聖的「不佔」的道理:不要拘泥於占卜小術,既不要拘泥於各種占筮起卦法,也不要執著於卦爻辭的占斷語,而是要前言「觀其德義」「觀象玩占」,要去玩味《易經》所講的天命、天道。真正學會了《易經》的人是不需要經過占筮起卦的,所問的是什麼事,就會立即浮現出什麼卦,然後再接照卦爻辭的提示做出擇。因此《易經》不僅僅是預測學,更重要的是行為學。它不僅僅告訴我們吉凶,更重要的是教我們如何趨吉避凶。現代人看《易經》,要懂得從中看出為什麼么「吉」「凶」「悔」「吝」「無咎」,看出對我們今天的做人做事到底有什麼啟發。
肆
用計算機二進位來進一步幫助理解陰陽二爻
二進位是計算機技術中採用的一種數制。二進位是用0和1兩個狀態來表示數據。進位規則是「逢二進一」,由18世紀德國數理哲學大師萊布尼茲發現。當前的計算機系統使用的基本上是二進位系統,計算機中0和1的不同組合,展現出豐富多彩的網路世界:文字,圖形,軟體,遊戲,視頻,音樂全都可以在計算機內存里以二進位存儲和表示出來。
在《易經》里我們都知道,所有的「卦」是由「陰爻--」和「陽爻—」組成的。陰爻和陽爻的不同組合產生了「六十四個卦象」,這六十四卦象也就包羅了自然界中的萬事萬物。陰和陽,0和1都是代表自然界中兩種不同的狀態。陰和陽雖然不能象0和1一樣在計算機里形象地給人們一種直觀地感性認識,但它能抽象地通過陰陽的變化規律和樸素的符號來告訴我們現實世界「萬有」的存在和演化規律。
伍
《易經》是華夏文化源頭,是「一源三流」文化結構的主幹
《周易》在500年之後導源出了春秋戰國時期的儒家、道家、醫家及其他諸子百家,也影響了中國化的外來佛家。
從學術的源流上看:孔子,弘揚了《周易》的「乾卦」精神;老子,弘揚了《周易》的「坤卦」精神。《周易》不僅是一本由符號系統與文字系統共同構成的經典,而且是唯一的一本儒家和道家共同尊奉的經典。儒家將《周易》奉為五經之首,道家將《周易》奉為三玄之一。 約於公元前後,我國從古印度傳來了佛教,到隋唐時代在中國形成了八個宗派,雖然不能說它源於《易經》,但禪宗則受到《易經》的較大影響,可以說禪宗就是印度大乘佛教與中國三玄(易、老、庄)相結合之產物。
在中華文化的歷史長河之中,《易經》是中華文化的源頭活水。《易經》用其源頭的清泉,聚成不息的文化之水,匯成了悠悠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大易之道」構成了中華文明的主線和中華文化的支點。
在「一源三流」結構中,易為主幹,三教互補。易貫儒道禪,道統天地人。「大易之道」不僅深深影響了儒家、道家和中國化的佛家,而且影響到了中國許多科學技術理論包括中醫理論體系的形成。中華文化有一條主線貫穿其中,表面上分出多家多派,實際上又是互補互融的。通貫儒家、道家乃至中國化佛家的「大易之道」正是中國文化的主幹,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
TAG:伏羲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