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請回答,1968

請回答,1968

在時間和空間中自由穿梭,想必是很多人的夢想。

在科幻電影《2001 太空漫遊》中,一塊不知是來自遠古文明還是未來智慧的神秘黑色石碑,啟迪了猿人的進化,見證了人類的成長,也預示了更遠的未來。在這塊石碑的指引下,唯一倖存下來的宇航員開始了自己的太空漫遊、時空穿梭之旅。他代表了過去,也同時幻化為未來。

今年是這部電影上映的第 50 個年頭。在遙遠的 50 年前,雖然不如現在的物質資源豐富,技術也不夠精進,但已經有人在科幻作品中探討人工智慧的倫理問題和太空移民的可能性。

今年也是人類第一次進行載人繞月飛行、互聯網鼻祖「阿帕網」誕生、第一架波音 747 出廠、《周刊少年 JUMP》創刊、巨無霸問世的 50 周年。在這個有無數新生事物誕生、也承前啟後的一年,我們不禁去回想,那一年究竟發生了什麼?

這一年,人類發現和探索世界的方式改變了

起初神創造天地。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開了。……這裡是阿波羅 8 號,在結束時,我們想說晚安,好運,聖誕快樂,上帝保佑你們,在地球上的每一個人。

1968 年 12 月 24 日,在距離聖誕節到來還有不到八個小時的時候,乘坐著阿波羅 8 號進行繞月飛行的美國宇航員弗蘭克·博爾曼、詹姆斯·弗洛爾以及威廉姆斯·安德斯,在讀出《聖經》創世紀的這些段落時,也拍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張地球「證件照」:

(地球的第一張「證件照」,圖片來自:Business Insider)

從月球的軌道上望去,那顆我們無比熟悉的藍色星球竟如此美麗。而我們怎麼也想不到,人類某一天竟然可以從這個角度欣賞她。

對未知領域的探索一直是人類不滅的夢想。古有嫦娥奔月的傳說,在未來的某一天登上月球就成為了人類孜孜不倦的追求;布魯諾因為堅定地支持「日心說」而被活活燒死,直到天文望遠鏡的誕生才得以撥亂反正……

無論是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畫中,還是在西方的宗教典藏里,「飛天」都是一個極具神話色彩的意象。在現有的技術和知識無法對其進行解釋和還原時,像鳥兒一樣翱翔在天空中只是個遙不可及的夢。

萊特兄弟所創造出的飛機雖然最早只能飛升到離地幾米高,卻幫助人類邁出了這艱難的一步。從那個時候開始,時間與距離,將不再是隔開地區、種族、國家等之間的阻礙。

1968 年 9 月 30 日,第一架波音 747 噴氣式客機正式出廠。這架後來被譽為「空中女王」的民用客機,在 2007 年空客 A380 投入市場之前,整整保持了 31 年「世界上載客量最高飛機」的紀錄。

(圖片來自:Airways Magazine)

儘管跟如今的超音速級別客機比起來,波音 747 已經稍顯「落伍」,但作為最早的一批超大載客量寬體客機,它曾為航空的商業化帶來了一次革命——人類得以以更低的成本體驗空中之旅。

如果說交通工具的變革只是幫助人們突破了最簡單的時空限制,那麼互聯網的誕生則意味著人類在探索世界的路上有了更多前所未有的可能性。

1968 年,被稱為「互聯網之父」的拉里·羅伯茨,正式向美國國防部提交了一份名為《資源共享的計算機網路》的報告,而根據這份報告所組建的「阿帕網」(ARPA),正是現代互聯網的鼻祖。

(圖片來自:The Conversation)

雖然最早的「阿帕網」依然無法實現個人計算機之間的互通,傳輸速度也不是一般的慢,但它所創造出的計算機之間的互聯互通形態,已經初具現代互聯網的雛形。

從那個時候開始,人類不用再藉助實體的交通工具,一根細細的光纖,就足以讓人「走」遍全球,探索更多的未知之境。

而就在互聯網開始邁出第一步的同一年,來自美國斯坦福大學的道格拉斯·恩格爾巴特博士也用一項發明開創了歷史,他所創造出的那個現在看來無比笨重的小木盒子,成為了世界上第一款滑鼠。

它的原理很簡單,木盒底部裝置的一個小球可以帶動內部的軸體轉動,當變阻器也隨之轉動時,便會產生位移信號,隨後傳輸給計算機進行相應的游標移動。

但這個發明不只是讓人們可以隨意移動游標那麼簡單。在人機交互的歷史上,滑鼠的誕生——或者說是這種對游標更加精準的控制方式的誕生,成為在觸控這一模式出現之前,人類對計算機等工具最有效的控制方式之一。

想一想吧,如果沒有滑鼠,只靠鍵盤上一格一格移動的方式來控制計算機,我們的生產力到底會變成什麼樣。

恩格爾巴特博士的貢獻當然不止於創造出滑鼠的原型。發明超文本(Hypertext)、打造圖形用戶界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甚至於提出網路計算機的概念,都讓他成為人機交互領域不可被忽視的一位偉人,正如他在 1997 年被授予圖靈獎時的頒獎詞所言:

(這個獎項)是為了褒獎他在交互計算領域具有啟發性的預見和那些相關的重大發明創造。

最起碼在 50 年前的那些日子裡,人類可能從未預想到,如今我們與計算機、互聯網的關係會變得如此密切。這也許可以算得上是新的「創世紀」了。

1968:當消費主義熱潮遭遇經濟危機

當羅伯特·諾伊斯和高登·摩爾 1968 年從仙童半導體辭職、開始在灑滿陽光的灣區創辦英特爾公司的時候,已經拿下麥當勞特許經營權的吉姆·德利加蒂,正準備把他發明的巨無霸漢堡推廣到全美的麥當勞餐廳中去。

(圖片來自:The Mercury News)

上個世紀 60 年代的美國,正經歷著它二戰後最輝煌的一段經濟發展期。工人們不愁就業,農民們也在機械化的幫助下各得其所,「美國夢」的實現比任何時候都更顯真實。到 60 年代中期的時候,大部分美國家庭開始步入中產階級的生活方式。

一棟大房子,一輛新車子,再加上滿院奔跑的孩子和狗,這也許就是最具代表性的美國中產階級家庭形象。

(圖片來自:Medium)

就在巨無霸誕生的 1968 年,漫畫界的傳說——《周刊少年 JUMP》也在日本創刊。那個時候的日本,也正處在戰後經濟繁榮期,即使《周刊少年 JUMP》的定價遠遠高出普通漫畫雜誌一截,仍有不少日本青少年會去捧場,這使得這本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漫畫雜誌在短時間內便銷量激增。

這也許剛好切合了當時的消費主義熱潮,當一個國家和社會的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時,人們在文化藝術領域的消費也會有更高的需求。

然而當指針繼續滑動,一切都開始變得不一樣了。在軍費開支增加等因素的疊加影響之下,從 1967 年開始,美國政府的財政赤字開始創下新的紀錄;通貨膨脹的加劇讓美元在國際清算中的信用不斷削弱,各國政府和投機者們紛紛開始拋售美元、轉而囤積黃金。

(圖片來自:15-Minute History)

日益嚴重的通貨膨脹,再加上美元的信用危機,美國在 1968 年迎來了自大蕭條以來的又一次經濟危機。鑒於戰後所形成的以美元為核心的全球經濟新秩序,這也引發了一場遍及全球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大衰退。

失業率的飆升,以及整個資本主義經濟的衰落,讓各個國家的勞動者們陷入了空前的焦躁與不安。尤其是年輕人,在一眼望不到頭的困頓現實中,也許只有奮起一戰才能找到新的出路。

1968:思想文化界的抗爭與蛻變

在這個變革的時代,思想、文化和藝術領域也正經歷著一次劇變。

1968 年,由達斯汀·霍夫曼主演的《畢業生》斬獲了當年金球獎音樂喜劇類最佳影片,也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的提名。這部在電影史上頗具代表性的作品,正是對當時社會中反叛與抗爭思想的一次集中體現。

從小到大一路過得順風順水的主人公本,在陷入迷茫時遇到了改變他一生的羅斯賓夫人。這段跨越年齡的不倫之戀讓本獲得了成長,同時,也迎來了從混沌轉向堅毅、從聽話的乖孩子走向堅定自我的蛻變。

諷刺的是,當片尾本和心愛的女友終於衝破權威和世俗「私奔」時,在短暫的喜悅之後,兩個年輕人的臉上卻又再次浮現出一種迷茫和不安。

這也許正是現實中那些處於社會激蕩期焦慮不安的年輕人們的真實寫照。上個世紀 60 年代的那一代年輕人們,曾被稱為「垮掉的一代」,他們一方面與主流社會文化保持距離,另一方面又積极參与各種社會活動,在看似頹廢的生活狀態下,卻又嚮往極度理想化的烏托邦社會,形成了歷史上著名的「嬉皮士文化」。

(圖片來自:The Idle Man)

有趣的是,儘管當時不同的國家與國家之間還存在著種種實體和文化層面的阻隔與割裂,這種思想文化領域的變革趨勢卻驚人地相似。傳播學大家馬歇爾·麥克盧漢在那個時期首次提出了「地球村」的理論,也許正印證了這個事實:世界正以驚人的速度日益扁平化。

正如披頭士樂隊在 1968 年發行的那首著名的單曲《Hey Jude》中所唱的那樣:

你在期待能有人同台表演,但你知不知道那個人其實就是自己。(You』re waiting for someone to perform with, And don』t you know that it』s just you.)

這是世界發生劇變的一年,也是人類對自己、對世界的認知變得更加深刻的一年。第一張從月球軌道拍攝的地球照片,第一次聽到來自外太空的誦讀聲響……也許就像《2001 太空漫遊》中人類進化前的那隻黑猩猩一樣,我們所面對的一切,都是未知而新鮮的。

這又何嘗不是 50 年後的現在,我們所經歷的每一天呢?

題圖來自:美聯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范兒 的精彩文章:

一體機電腦才是桌面電腦的最終歸宿,WBIN 曲面一體機電腦發售
星巴克開進了喬布斯結婚地方,遊客有點不開心

TAG:愛范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