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蘭亭會隴西分會開講啦!你還等什麼?
《臨創過渡之初體驗》
噓----------------上課啦!
今天晚上我所交流的是關於臨帖和創作這兩個方面的話題,對於每個書法人來說,臨帖是畢生需要做的事,而創作是走出自我書法門徑的必由之路。有許多人未臨先創,也有許多人只會臨而不會創作,臨摹時是一種狀態,創作起來又是一種狀態。
為了給大家分享我長期以來的學習心得,就擬定《臨創過渡之初體驗》這個主題,當然並不一定就見得正確,我也覺得自己給自己挖了一個大坑,希望具體結合到自身的時候,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另外一個目的,是通過我自己對個人臨創的了解,以及對當代書法家們臨創經驗的了解,達到一個整合優化的過程。或許對於在學書道路上彷徨的你也是一個幫助。
說道臨摹,首先要認識這兩個字的含義。所謂臨摹,就是學習古人的筆法、字法、墨法和章法,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然後以備我用。通過仔細觀察漢字的結構特徵加以體會領悟,深入內心,以便能夠到可以背出來的程度,經過背臨,從古人法帖中汲取營養,領會其字法筆法墨法和章法的要訣,把古人東西變成自己的,這樣也就是做「有本生意」。說到這裡,很多人企圖走捷徑,不臨帖,打擦邊球,夢想做「無本生意」,這是絕對不可取的。
曾經給學生上課時,我一直不明白中國人為什麼要在書寫漢字時,讓學生要嚴格按照筆畫順序書寫,「踢球姿勢是其次,進球才是真功夫」,這樣只要最後的書寫結果正確了不就行了嗎?誰還要在你的一篇作文當中細細品味筆畫順序的正確與否。隨著我對書法的不斷痴迷,對中國漢字的理解也有了較大的深入,中國的漢字,一般情況下有它既定的書寫規則,中國文字是一個不斷在各種字體演變下傳承的過程,行草書的出現應該在書法史上先於楷書,而草書在一定意義上其書寫的規範度遠比楷書要高,也就是說,草書不是胡寫,不是只有速度的洒脫和隨意,它在字法上減省刪並了一些筆畫代之以符號。所以,如果沒有很好掌握漢字筆畫順序的作者,往往難以理解行草書書寫的筆畫走向和來龍去脈,當然根據草書書寫的特定需要,並不能一言以蔽之,但是連漢字基本筆畫都不懂的人,肯定寫不好行草書。
既然臨帖是書法學習的不二法門,那麼什麼是臨?什麼是摹?
臨就是仔細觀察字帖,將書法家所書作品的「四法」做一細緻的分析,瞭然於心再逐字臨習。臨可分為選臨和通臨,一般的學書者初臨法帖為把握作品全貌,最好先通臨一番,帶初步認識了整體特點,可有重點的選擇一節一段甚至一字選臨。臨還可以分為對臨和背臨,對臨是從照貓畫虎到爛熟於心,背臨是爛熟於心之後的輕鬆表達。當然臨還可以分為實臨和意臨,實臨是寫其原貌,如同相機複製,意臨是各種臨帖到達一定效果之後的個人情緒狀態的完美表達。
所謂摹,就是複製,指把薄紙覆蓋在古帖上將其原貌複製下來,摹可以分為單鉤、雙鉤和描紅。單鉤是把一個字先畫出中心線,再按照中心線去臨寫。雙鉤是把這個字的筆畫勾出輪廓,再去填墨,今天我們臨習追捧的《蘭亭序》範本就是馮承素的模本,它是典型的用雙鉤填墨法完成的,王羲之的所有墨跡本,基本上都是用這種方法還原了作品的原貌,除此之外還有褚遂良臨本、趙孟頫臨本等,這些雖然都是古代書法的佳品,但夾雜了個人風格元素。描紅很簡單,一般多用於初學書法小孩,它是接近於雙鉤法的時代產物。基於此,每個人根據自己不同的需要選擇臨或摹,如此交替反覆,定能事半功倍。
大多數人只把「臨摹」二字看成了一個簡單地合成詞,雖說並不高深,但也不見得人人都懂得,只臨不摹,或只會摹而不會臨,都是臨帖階段的軟肋。
以上我們完全理解了臨摹的關係,就得入一家之門研習一生了,「船到橋頭自然直」,這句話用到書法中就是「臨到深處自然出」。好多人往往慨嘆自己不會創作,每到展覽投稿之前就困惑迷茫,每到親友索要書法作品就不知如何是好,在這種狀態下,即便你已經擁有一雙工匠的手,也很難創作出自己滿意的作品的。
下面我就談談自己臨摹和創作中的一些感受,當然這也是我長期學習得來的一些認識:
一、要做到「敬靜凈」。
第一個是尊敬的「敬」,也即寫字時首先要帶著一顆宗教般虔誠的心;第二個是安靜的「靜」,也就是給自己創設一個外在環境的安靜和內心世界的寧靜,現在大多數書法類的交流活動人山人海,多少帶有幾分表演書法的性質;第三個是乾淨的「凈」,古人作書一般要明窗淨几、筆墨精良,還要焚香靜坐,只有這樣,你的創作才會神情專一、心無旁騖。
二、意在筆先,創作前做好構思。
當我們進入良好的創作環境和心境的時候,就要開始構思具體的用筆、結構、章法和墨色等,這是創作成功的重要條件,其實,每一個功底紮實的書法家在創作前也是離不開構思的,這裡的構思好比繪畫的構圖,你要在紙張上先要安排好作品以怎樣的形式去呈現,橫式、豎式、拼接還是做舊,還包括字體的選擇,字的大小、風格傾向等,胸有成竹,心中有數心中有法,創作的作品也不會差到哪兒去。
三、集古字。
在時代發展的今天,我們既有高清的書法法帖臨本,也有五體全面的書法字典,還有網路上先進的集字字典,這給我們的創作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聖教序是典型的集字範本,懷仁在集字時還是相當注重布局安排,大小輕重的對比、結構重心的處置、揖讓錯落的排布、同字異寫的變通都是相當講究的。宋代大書法家米芾從來不認為自己是書法家,他認為自己的書法就是「集古字」,只不過他把二王一脈有了新的傳承和表達。所以,我們集字創作時,也不要生搬硬套,而是還要要自己的思想。
四,邊臨邊創,臨創結合。
這也是我學習書法最大的體驗,在各類培訓中,好多老師仍然與我的這種方法不謀而合,儘管我的水平很一般,但這種方法還是得到了實踐的檢驗。臨習一陣子,回過頭來依照風格進行創作,有助於很好的消化吸收,有助於相互促進,但是千萬要記住,臨習了蘇軾的《黃州寒食帖》,你又按照「我體」來創作這就前功盡棄了。這一過程,來回穿梭,反覆滋養,想必有一個很好的收穫。
啰啰嗦嗦說了這麼多,不對的地方請各位對包涵!進攻大家在學習中參考。
見笑了!
李勇,男,漢族,小學教師。1976年12月生於甘肅隴西,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會員,中國青年書法家協會會員,甘肅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北京人和書畫院院士,甘肅青年詩社社員,中國蘭亭會一品會員,蘭亭會隴西分會會長,隴西縣政協第十屆文史研究員,2015年入選「中國詩人陣列」。
TAG:隴西蘭亭書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