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愛好 > 茶人茶話,葉君健:我和茶

茶人茶話,葉君健:我和茶

我和茶

葉君健

茶和我的生活,甚至工作發生關係,是當我在大學教書的時候,也就是在抗戰期間。1940年我從香港繞道越南到重慶,在重慶大學教書,學校在沙坪壩。那裡有條小街,街上沒有什麼像樣的店鋪,只有一個茶館,頗為熱鬧,它總是賓客滿門。原來那個地方「哥老會」的朋友們很多,他們相會的地方就是這個茶館。戰時的住房緊,我住在學校宿舍,一張單人床和一張桌子就把房間塞滿了。我要會朋友或與朋友聊天,就只有去那個茶館。茶館所提供的茶是有名的四川沱茶。茶很濃,味帶苦澀,非常提神,是聊天的最好興奮劑。不知不覺之間我喝這種茶上了癮不去那個茶館的時候,我就在我那個小房裡喝起來一獨酌,配合我的「讀書」。我發現濃茶會提高讀書的理解力,因為茶可以活躍腦子的想像力。

1944年我去了英國。那時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在激烈地進行,英國被德國的潛艇所封鎖,生活物資運不進來,沱茶當然沒有了。好在我天天得到英國各地去巡迴演講有關中國人民抗戰的事迹。英國人民也被動員了起來,做開闢歐洲第二戰場的努力。刺激頭腦的事情時時刻刻都有,沒有沱茶也不覺得有所失。我真正想喝點什麼的時候,就擰開自來水管——在去重慶以前我就是這樣解決「渴」的問題的,根本不知道什麼叫做茶。但在英國,茶還是要飲的,不過茶的性質及飲它的目的不同——實際上它是飯食之一種。

茶這種植物原是中國人發現的,飲茶這種習慣也是首先在中國人中間傳開——據傳說,神農在位期間,紀元前2737年,中國人就已經開始飲茶。但是中國最古的辭書《爾雅》里所記載的茶作為人民生活中的飲料,是在紀元後350年才開始。到了18世紀末,飲茶的習慣已經發展到了這種程度,唐代文人陸羽(733-804)還專門寫了一部《茶經》,論述茶的性狀、品質產地、產制方法及應用等問題。唐朝政府甚至還徵收茶稅。日本從唐朝引進了飲茶的習慣,竟然在13世紀末也出版一本有關《茶道》的著作。歐洲文獻中茶最初出現於威尼斯的著名哲學家建姆巴蒂斯塔·拉木休(Giambatista Ramusso,1485-1557)寫的三卷《航海與旅行》(Delle Navigazicaie Viagge)一書。英國人於159年從翻譯荷蘭航海家演·胡歌·萬·林一叔丹(Jan Hugo Van Lin-shooian)寫的《旅遊記》(Travols)才得知「茶」(Tcha)這種飲料。到了17世紀中葉,茶已經開始在英國普及了。1657年倫敦的加爾威咖啡館(Carway' s Coffee House)開始公開賣茶。1658年倫敦《政治信使報》(Mercurius Politicus)第一次登了這樣一則關於茶的廣告:

那種美妙的、被醫務界所認可的中國飲料,中國人名之謂「茶」(Tcha),別的國家叫做「奉」(Tay),又名「德」(Te),現在在斯魏丁·倫茲街的「蘇丹總咖館」,由倫教的皇家交易所出售。

飲茶的習慣就這樣成了英國人日常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事實上英國成了西方的主要飲茶國。但英國人所飲的茶卻和我們的不同。當茶葉最初在英國出售的時候,它每磅的價格大概相當於現在至少六十到一百英傍,相當於現價五百到一千元人民幣。這樣價錢的茶當然只有貴族才能品嘗。也許正是由於這個緣故,英國東印度公司開始在印度和錫蘭開闢茶園,大量生產茶葉。因為氣候的關係,這種茶葉既粗又黑又澀,即英國所謂的「黑茶」(Black Tea),我們把它叫做「紅茶」。英國人喝它的時候在裡面加進牛奶和糖。這樣的茶就不是「品」的飲料了,而是食物的一種。英國人吃早飯的時候有它,上午十點多鐘打尖的時候有它,下午四點來鍾「小吃」的時候也有它。有些英國人甚至把它配以三明治、沙拉和點心當作晚飯,即所謂「高茶」(High Tea)。每天人們就這樣伴著飯食「吃」幾次茶,此外就從不「泡茶」作「品」的享受。但在我們中間,我們的辦公桌上隨時隨地都放著泡好的一杯茶,當然也隨時隨地地「品茶」。其至公共汽車司機在行車的時候,也要在他的座位旁放一大杯泡好的茶。

我在英國住了近六年,雖然天天要「吃」幾次茶,但真正渴的時候還得開自來水管,用漱口杯或用嘴對著它飲幾口。我在重慶習慣了的沱茶,當然只能成為美好的回憶了。再與它重逢的時候,是在1929年冬,我回國以後。從此「黑茶」們成為記憶了,因為中國的飯食和它配不上套。沱茶又成了我在家接待朋友或讀書的陪伴。我對茶的經驗也只限於這個範圍。有關沱茶(除四川以外還有雲南產品)的學問,據說很廣,但除了上述範圍外,我就說不出更多的道理了,因為我對它的體驗不深。我喝茶大部分在晚間。我的辦公桌的抽斗里從沒有茶葉,桌上自然也沒有茶杯。一晃三十多年就這樣過去了。倒是在現在當了「顧問」以後,也就是過了花甲之年以後,我不需坐班,一有機會就到國內許多地方(有不少還是名勝地)去跑跑,認識了許多新朋友。承他們的厚誼,每年我總要收到他們寄來的一些本地新茶,我「品」起來倒還帶味。我當然談不上是什麼茶的鑒賞家,但近十多年來我「品」過的茶種確實不少。從中得出了什麼結論呢?

很簡單:中國的美好東西太多,茶是其中突出的一種。但它不像其他珍貴的東西,它既高雅,又大眾化,沒有它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就不完整——柴、米、油、鹽、醬、醋之外,還必須有茶。可借這個真理,我只有在生活中兜了好大一個大圈子以後才悟出來,未免覺得慚愧。

(選自《清風集》,中外文化出版公司1990年版)

葉君健

(1914-1999)別名:馬耳,湖北黃安(今湖北紅安)人。民盟成員。翻譯家,兒童文學家。1949年歸國,歷任輔仁大學教授,文化部外聯局編譯處處長。

代表作品:《土地三部曲》,《寂靜的群山三部曲》 。

本文節選自書籍《茶人茶話》,圖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神州茶韻 的精彩文章:

茶知識,越煮越好喝的四種茶
武夷肉桂:醇不過水仙,香不過肉桂

TAG:神州茶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