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羊春秋九講》:林義正教授講述孔子晚年鮮為人知的大學問
編輯推薦
台灣大學哲學系主任林義正教授講學實錄
師承一代大儒愛新覺羅·毓鋆,講述中國王道
以淺白方式介紹孔子的《春秋》學,闡揚中國文化
提綱挈領,強調入門,從公羊學的經世角度入手,詮釋春秋書法
不做白話翻譯,直指《春秋》核心大義
內容簡介
一代大儒愛新覺羅·毓鋆(1906-2011)逝世後,其門下弟子稟承師意成立中華奉元學會,弘揚夏學,傳承中國王道。作者受同門邀請,在學會中演講《公羊春秋義述》,其後在奉元書院、台灣大學講授公羊春秋學。
作者希望以淺白方式介紹孔子的《春秋》學,闡揚中國文化,於是將講授內容整理而書。書中所講不求詳盡,但綱領已具,尤其強調入門。
作者通過三世、內外、五始、一統、居正、譏世卿、倫理、經權、災異等九講,講述孔子一生的志向所在。又從公羊學的經世角度入手,把《春秋》看作一本義書,詮釋春秋書法。九者,究也,於《易經》「乾元用九,乃見天則」,密符《春秋》大同之義,亦同時為作者研究《公羊》作一總結。
作者簡介
林義正,台灣彰化人,一代大儒愛新覺羅·毓鋆門下弟子,曾任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系主任,講授公羊春秋學等課程;專攻孔學,曾撰《孔子學說探微》(1987)、《春秋公羊傳倫理思維與特質》(2003)、《的詮釋原理與應用》(2010)等論文。
基本信息
作者:林義正 著
定價:58.00元
版次:2018年6月第1版
印次:2018年6月第1次印刷
包裝:平裝
頁數:232
印張:14.5
字數:236千字
語種:漢語
用紙:膠版紙
出版日期:2018年6月
出版發行:九州出版社
書號:ISBN 978-7-5108-6841-2
毓老師說
華這個夏
中國思想開始於元,含乾坤二性。《易》和《春秋》皆講元,中國之學是元學,中國文化是元文化。元的文化資始資生,不然無法皆備於我。
夏也者,中國之人也。中國不是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中國,而是修到中的境界的人。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
因何叫華夏?華是動詞,我們的職責就是要華這個夏。
林教授說
孔子之志
孔子任魯司寇,曾代理相國政務,參與執政三個月,魯國大治。齊國一聽說魯國人要重用孔子,齊國害怕起來,派一女樂團來娛樂魯國君臣,讓他們陶醉在戲劇音樂里,導致朝政鬆弛,風氣敗壞。
見到這種情形,孔子卸下心防,傷心地辭而去,原本寄望魯國推行大道的希望破滅,只好「求售於外」。「沽之哉,沽之哉!吾待賈者也。」孔子周遊列國,歷經十四年之久,也沒有找到行道的平台。
晚年返魯,嘔心瀝血,贊《易》,作《春秋》,寄寓自己的政治理想與經世主張。因此,我們說《春秋》乃孔子晚年「見志之作」。「見」就是「現」,表現孔子的志向。這個「志」很重要。
我們要懂孔子,一定要探討孔子之志在哪裡,一輩子的奮鬥究竟為了什麼,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又說「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孔子一生「志於學」,「志於道」,最終理想就是希望能夠實現「道」。
預售已經開始,歡迎在有贊店鋪訂購。
TAG:立品圖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