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福清海口「金頭銀項」墓的故事

福清海口「金頭銀項」墓的故事

古時新安里際頭(今之海口伡頭村)西北向,有一座大型古墓,是明代海口郭萬程之孫郭應響的墓葬。相傳墓主受崇禎皇帝嘉獎,用黃金鑄頭,白銀鑄項,配上無頭屍體而葬。民間傳為「金頭銀項」墓。這墓葬流傳一則非常壯烈的故事。

話說郭應響於明萬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中解元(省試舉人第一名)後,就不再參加禮部會試,一直在家研究戚繼光的兵書著作。直至天啟五年(公元1625年)朝廷調他為祁州(今河北安國縣)知州,因為福清郭遇卿和叔父郭造卿很受戚繼光器重,一生追隨南北,因此郭應響十分敬仰戚繼光。

他一邊勤於處理政事,一邊用心研讀戚繼光的文章,終於在崇禎二年(公元1629年)寫成《補釋戚少保南北兵法要略》一書。事聞朝廷,又因他在任課士(重視教育)勸農(注重農業生產),嚴保甲,練鄉兵,保衛地方安寧,政績很好,吏部提拔他擔任刑部員外郎。

這一時期,陝西、甘肅一帶的地方官多是魏忠賢的黨羽,他們一味壓榨農民,加上長期乾旱、蝗蟲,農業破產,農民活不下去,群起造反。而駐紮當地的部隊,也因軍餉無著,軍糧無繼,軍官剋扣軍糧,士兵也起來搶劫,地方騷亂。

因此,不兩月,郭應響又被轉任戶部督理甘(州)固(原州)糧儲(籌集糧餉),兼三邊贊畫(協助軍事決策的高級參謀),駐節在甘肅蘭州。他多方籌措,清理糧倉,清查豪強隱匿不納的賦稅,終於籌集一批糧餉,安定了軍心民心。

可是還有一些兵痞鼓噪作亂,殘害百姓。有一隊叛兵一路搶劫至蘭州城外。郭應響派下屬曹明輔,到叛兵隊伍中傳達郭應響的曉渝(文告)說:郭大人知曉你們受奸人煽動鬧事,你們立即回原駐地歸營,郭大人定會寬待你們,必不追究。

叛兵們感動得跪地謝罪,曹明輔遵照郭應響「不殺一人」的指示,只把四個為首者的左耳割了,作為懲戒,其餘協從者,全部勸歸軍營。讓蘭州百姓驚恐萬分的一場兵變,被平息下來。

郭應響因功升榆林兵備道(相似今天軍分區司令員)。上任路過鄜州(今陝西富縣),剛好前幾天鄜州道張道員被造反農民所殺。陝西總督和巡撫久聞應響辦事幹練,下命令留應響兼任代理鄜州道。

應響以為鄜州乃是三秦咽喉,一再發兵鎮壓各地「亂民」和「叛兵」。一夜擒殺了「常山虎」和他的隨從十五人。另一叛眾首領「混天猴」調集各路人馬計三千人,於一深夜突至,包圍了鄜州城。

郭應響聽到軍情稟報,立馬仗劍出街,發令調兵。可是此時的官兵見亂民勢眾,早已驚散,無兵可調。他只好帶領六七個家丁,騎馬奔赴北城拒守,親手揮劍連殺三個敵人,後因寡不敵眾,被殺於亂軍之中。

郭應響頭顱被砍落在地,而身體依然騎在馬上不倒,直奔數里與援軍匯合後才倒下。當援軍進城打掃戰場時,找不到郭應響的首級,只好讓家屬把無首的屍體運回福清安葬。崇禎帝聞邊報後,感嘆良久,下旨讓福建布政使代皇帝到現場「御祭」,並賜金頭銀項給郭應響,以示「全屍安葬」。從此後「金頭銀項」的故事一直在海口地區流傳了幾百年。有詩為證:

治政治軍悉有方,感恩奮戰死沙場。

金頭銀項屍安葬,獲此殊榮萬古揚。

作者:俞達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福清市文體局 的精彩文章:

福清石竹山祈夢奇聞軼事
福清漁溪武探花傳奇

TAG:福清市文體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