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問怎麼看李小龍?
五一假期沒事,捎帶重新看了《李小龍傳奇》。
名師出高徒。
葉問收李小龍為徒,也是經過一番考察的,發現他意志堅決、是塊練武的材料才收下的,但葉問掌門的詠春拳也是很嚴格的,這種嚴格對於李小龍有另外的意義,甚至和家人、學校對他施加的不適感是相同的。
在學校打架出了名,掛科掛得念不下去了,即使用槍逼他也是沒用的,此時邵伯出現了,邵伯、李小龍、葉問不愧都是武術家,思維方式和說話口氣都有點相似,邵伯第一個看出李小龍是塊練武的材料,再逼他考大學會廢了這個人,他父母這才同意讓他去拜師學藝,能投到葉問門下,也是李小龍的幸運。
葉問對待徒弟究竟有多嚴格呢?
《李小龍傳奇》中師哥心利因為藏招差點被趕出去,葉問認為教徒弟做人是第一位的,待人要真誠,不說假話,他吩咐心利和李小龍互相交換武術交流回來的心得,兩人都同意了,可心利學會了李小龍的招法,卻沒有教給李小龍自己的絕技,葉問因為他的這點私心差點開除心利,因為他說假話了。
看到了沒有?葉問最強調真誠二字,最討厭說假話,現實中這種品質是相當稀缺的,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我還在另一個地方聽到過這種教導,畫家范增,這是因為不少人求他學畫,之所以對他好對他尊敬,是因為目的在另外的地方。
葉問很愛李小龍,認為他是武術的好料子,他很勤奮、主動,價值觀又正,愛打抱不平,特別是李小龍為了提高技藝找高手挨打,很多招數是自己琢磨的,沒人教他,葉問評價李小龍,我喜歡你醬紫。
但葉問也很為李小龍可惜,個性太強,主見太強,雙日爭輝,和平焉存?
影視作品中,一個是在全港拳擊賽沒有遵從他的建議,扛對手三局挨打最後一記寸拳偷襲爆冷結束戰鬥。
葉問認為對手太強,李小龍瘦弱非常,這樣才只是有可能獲勝,師父很操小龍心呀。葉問的對策雖然顯得落伍,但你看看《崑崙決》中東西方拳手的交鋒就知道,人高馬大還是天生占很大便宜的,不少強悍的泰拳手到了西歐拳手那裡就顯得先天不足了。
因此,李小龍生前究竟是怎樣降服一個又一個高手的?即便是現在也可能認為,有傳說的成分吧?好在證據還是多多的。
在這場對決中,李小龍上台後認為師父的建議不行,這樣被動挨打很難看不說,只怕不等支持到三局就先被KO了,於是迅速反擊並結束戰鬥,竟然提前獲得勝利。
贏了比賽很高興,但葉問覺得有點遺憾,自己教的招沒起到作用,擔心實屬多餘,原因其實是李小龍太不一般了。
這個徒弟在武術方面的天賦,是一億個裡面沒有一個的,如果真的遇到這樣一個人,反倒顯得無所適從。
日本人稱他為「武之聖者」是在無數勝利基礎上贏得的。
這是李小龍和師父前半生的故事。
再則就是若干年後李小龍從美國載譽歸來,拜訪師傅,對師父說自己在詠春拳的基礎上創立了截拳道,師父很難接受。
師父認為,自立門戶可以,但不要掛上自己和詠春拳的大名。李小龍只是如實陳述,但這種說法使葉問一時難以理解。
要知道,涉及到兩個人的事情還好解釋,涉及到門派和許多人,輿論和後世評述的,就不由自主了。
也可以說,此後李小龍在詠春拳內部都一直被當作叛逆者而存在的。作為「叛徒」的李小龍其實是很辛酸的。
1972年師父葉問去世,然而李小龍沒有去送行,他在拍自己人生中最後一部電影:《死亡遊戲》,當然那只是借口。
《李小龍傳奇》中他和木村、伊諾山度等來到師傅墓前,李小龍雙眼掛淚,此時此刻他已經完全理解師傅,世人都認為李小龍背叛師門,是因為沒臉去見師傅最後一面,什麼忙著拍戲,那些都是借口。
自己在師傅去的那天,做什麼都沒心情,做不好,他的心裡是極其難過的,他理解了師傅。
他對旁邊的木村說,如果你有一天離開我,我會怎麼想?我會像自己離開師父一樣難過。
木村在敗給李小龍的詠春拳之後,就一心一意跟隨他,哪怕被罵被放鴿子,被其他日本人嗤笑和排斥,他都從未離開過李小龍。
李小龍問他的意思是,假如你也像我背叛師父一樣背叛了我,我會怎麼想?會和師父的心情一樣。
木村回答,自己永遠不會背叛師父。
李小龍說,可是現在他能看到,師父就那裡看著自己,充滿疑問地看著他,因為他背叛了師父。
師徒的分歧在於,他還是不明白李小龍為什麼自立門戶。
你可以是個詠春拳高手,在這個圈子裡,多高你都是詠春拳的驕傲,沒必要去另立新派。其實葉問在詠春拳的改革上做出過很大貢獻,李小龍完全可以像他那樣在詠春拳範圍內向前走。他不理解。
而當回到開頭重新看《李小龍傳奇》,會發現李小龍講給葉問的那些新理論、新發現,師父一開始就教過他,只是他年少,記不住,或者當時根基淺,沒有領悟到。
師父告訴過他要注重實戰,把花架子撤掉,注重攻防結合,注重速度……難道這不是截拳道的精髓嗎?
師父教過,但他都忘了,甚至一直以為這套理論是他自己是獨創的。
所以葉問看他的眼神,是很詫異又很無語的。
邵伯先去一步了,沒有邵伯的慧眼識金,就沒人把他領上武術的正路,沒有邵伯的幫助,也許李小龍早已死在香港。當初,那麼多欲語還休,最後,你是否真能理解?
怕他考不上大學只能趕大車、當打手的母親
怕他闖禍的父親
怕他打架的秦小曼……
曾經那麼多人為他操心。
半年之後,李小龍也隨師父而去了。
生如夏花,欲語還休。如果可以做得更好一些,相信李小龍不會留下遺憾而去。
TAG:墨然勻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