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小米IPO真的值得買入嗎?

小米IPO真的值得買入嗎?

文|朱昂

導讀:今年最大的IPO就是小米上市。作為過去8年全世界最成功的一家公司,並且擁有大量的用戶和粉絲,小米的上市也被寄予厚望。有傳聞說,小米的估值會在800到1000億美元之間,按照這個估值雷軍也會成為中國首富。那麼小米到底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按照業務小米收入大頭來自手機,似乎是一家硬體公司。但看估值,小米又是互聯網公司的估值。那麼小米到底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呢?今天,和大家分享我們對於小米的認知。

01

小米:批著手機公司的外衣

從收入的結構看,2017年小米營收總收入為1145億人民幣,其中手機銷售額806億,智能終端IOT和生活消費品銷售額234億,互聯網服務銷售額99億。從收入結構的比重看,主導小米的產品還是手機,佔到了2017年收入比重的70%,其他硬體類商品佔到了20%的收入結構,而互聯網服務占收入比重不到10%。從收入結構的變化看,手機對於業務的主導過去幾年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2015年佔比為80%,2016年佔比71%。整體大硬體對於公司收入的佔比常年維持在90%以上。所以我們光從收入結構看,小米還是一個手機公司。這也是許多人對於小米的第一印象。

我們再從毛利的結構來看小米。雷軍很早就說過,手機其實不賺錢,僅僅是作為一個內容分發的渠道。從招股說明書我們發現,2017年手機毛利率只有8.8%,而且這已經建立在很大的規模效應之上了。2015年公司的手機毛利率為-0.3%,到了2016年改善到了3.4%。小米也一直踐行之前的「初心」,從毛利結構我們看到,小米一直以互聯網服務作為其主要毛利的來源。2015年互聯網服務佔比達到了77%,到了2017年雖然下降到了39%,但那是因為手機毛利率的大幅提升。也就是說,那麼多年小米到了2016年才真正依靠手機賺錢,過去都是賺取軟體服務的錢。

02

軟硬結合的商業模式

從商業模式上,過去幾年硬體公司最大的變化就是實現了「軟硬結合」。硬體和軟體缺一不可。最早推動這個商業模式的當然是蘋果。對於蘋果,我們曾經做過一些深度研究。蘋果真正的護城河是其IOS系統,整個軟體服務和iCloud。導致用戶脫離蘋果生態圈的成本越來越高。有了這些軟性的服務黏住客戶,蘋果在手機端才有了定價權。所以這個世界上會有兩類手機:蘋果和非蘋果。蘋果的毛利率極高,也佔據了全球手機行業絕大多數的利潤。

小米在商業模式上和蘋果有異曲同工之處,不僅僅有小米手機作為硬體,也提供自己的系統,雲端服務,以及互聯網軟體應用。小米一直是國內對於蘋果模式研究最深的手機生產商。從控制產品的SKU,到自建線下和網路銷售渠道。不同於蘋果依靠硬體收費,軟體免費的特點,小米是以成本價賣硬體,然後通過用戶的軟體付費來賺錢。當然,到了今天小米硬體手機也已經盈利了。而且基於小米的軟體操作系統,衍生出了一系列其他的硬體產品。

小米的崛起也切入到了整個移動互聯網的流量紅利爆發。整個中國的人口紅利在於長尾人群,這些人對於性價比是敏感的。過去這些人群都會去買一些山寨手機,甚至所謂的「紅白機」。而1000元不到就能買到的優質小米手機出現,開始侵蝕了大量山寨手機的市場份額。也是在這一輪移動互聯網流量紅利的爆發中,國內手機行業完成了一次全新洗牌。過去的TCL,波導(手機中的戰鬥機),夏新,聯想等逐漸淡出我們的視野,取而代之的是小米,Oppo, Vivo,華為等。我們發現整個品牌集中度越來越集中。

而且從銷售模式上,小米很早就學習了「Dell」模式。當年PC互聯網時代流量爆發的時候,Dell就很聰明的通過去中間化渠道,讓利給用戶。那個年代傳統電腦商惠普,康柏什麼的都還是在百思買,Circuit City(金融危機倒閉了)這類電器商城裡面做販賣。Dell直接通過互聯網渠道賣,價格更便宜,從而完成了市場份額的飛躍。

03

以手機為渠道,小米的新零售思維

我們發現從小米成立以來,就有很強的互聯網基因,對於渠道價值和其弊病理解很深刻。所以未來我們認為小米可能會是一種以手機為渠道,打造其新零售帝國。今天通過多年的耕耘,小米已經有了超過1.9億的MIUI系統月活用戶。而且從一個小米手機用戶的角度出發,發現粘性還是很高。特別是雲端服務,讓你所有的通訊錄,照片的存儲,個人信息等都保存在小米雲。老用戶不斷沉澱,新用戶慢慢增長,在用戶數端實現了一種「複利」。

一旦以手機為渠道的模式有了規模效應,用戶就可以在小米手機端來購買大量的小米商品。從零售的角度來看,中間渠道越多,商品的毛利率就必須越高。之前我們做中美零售對比的時候發現,美國經銷商網路更加扁平化,而中國經銷商網路的層級比較多。這導致中國消費品公司的毛利必須要很高,才能一層層分到不同級別的經銷商頭上。由於美國沒有過多中間環節,毛利率整體比國內低40-50%左右。同時渠道太多離消費者太遠,也導致國內消費品公司更看重渠道價值而非用戶體驗。

在這一點上,小米等於「自建渠道」,去掉了傳統的中間環節。導致其產品不需要很高的毛利率依然能夠盈利,讓利給客戶。同時小米開始擴張其線下體驗店,能夠讓用戶對其各類電子產品就行體驗。但是目前整個線下體驗店還是以3C產品為主,而小米的線上商城已經變成了一個多品類渠道。

小米的新零售思路最終希望達到的是極致用戶體驗:超高的性價比,低SKU,每一件產品都是精品,在價格也有極強的競爭力。這一點和網易嚴選模式還不太一樣,網易更多是ODM的代工模式。所以小米更像一個Costco的思維方式,用低毛利和低SKU去獲取長期用戶的粘性。關於Costco我們也曾經做過分析,是過去10年美國零售行業少數股價出現上漲的公司。

從公司的基因上來說,小米也有著極致的互聯網思維。雷軍是一個我非常喜歡的企業家,他出身平凡,沒有很好的口才,卻一直兢兢業業在做事情。小米的產品定位就是「感動人心,價格厚道」。小米承諾未來硬體的毛利率永遠不會超過5%,給用戶永遠提供極致的產品體驗和超過性價比。小米也一直是一個讓我們感動的公司,幾乎每一款產品都是用心去做,不會

坑爹。小米也是全世界唯一銷售下滑之後,還能重新增長的公司。我特別喜歡雷軍的那句話「厚道的人運氣不會太差。」

04

小米的風險在哪裡

根據我們之前的分析,小米的內核是一個互聯網公司,當然收入結構還是介於硬體和軟體之間。未來小米的風險會出在哪裡呢?一個表層的風險是,小米目前對於手機的依賴度還是很高,可以說手機銷售和其用戶流量的相關性太大。一旦手機銷售不行,用戶流量可能就不怎麼增長了。進入今年以來,國內手機銷量開始負增長了,小米在去年手機銷量爆發之後,接下來很可能硬體增速下來。下圖來自方正證券的研報,我們看到去年四季度是小米手機銷量的一個高峰。手機銷量是小米的一個基石。

而在新零售這塊,由於小米的模式和網易不同,產品品類要快速上量還需要時間。我認為需要實現小米的新零售戰略和布局依然需要幾年的時間,這一塊很難在短期帶動毛利。而其他互聯網軟體和應用的銷售,也將更依賴移動互聯網整個產品創新和大環境。簡單而言,未來幾年小米會在增速上遇到一個休整期。

這就導致另一個問題:估值不能太貴。說實話1000億美元估值的小米,內心還是打鼓的。業績的增長短時間內難以匹配高估值,而且騰訊,FB這些互聯網公司目前估值也很便宜。更重要的是,今年以來作為大熱的香港上市新股都經歷了上市後股價的大跌。比如最近上的平安好醫生,之前的閱文集團,易鑫等,都出現了上市後的下跌。足球比賽有句話叫「大熱必死」,有時候就算好公司也要看價格。芒格說過,用公道的價格去買偉大的公司,而非用貴的價格去買。

無論如何,小米和雷軍已經鑄就了偉大。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一個讓厚道人賺錢的時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點拾朱昂 的精彩文章:

中國到底是消費升級還是降級?

TAG:點拾朱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