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特美術館、上海博物館強強聯合 在畫中追尋300年間的英國風景
風景畫是英國視覺藝術領域最具代表性的一個類別。從18世紀至今,無數畫家、文人用畫作與詩篇鑄就了英國風景畫的輝煌傳統。4月26日,由倫敦泰特美術館與上海博物館聯合舉辦的「心靈的風景:泰特不列顛美術館珍藏展(1700-1980)」在上海博物館拉開帷幕。
作為國內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一次英國風景畫展,本次展覽分為「現實與夢想」、「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自然主義與印象主義」、「現代早期風景藝術」和「現代晚期風景藝術」五個部分,以期全面展示18至20世紀英國風景繪畫發展歷程。
透過泰特美術館精選的71幅館藏作品,綿延300餘年的英國畫卷帶著不同時代的印記在上海博物館的展廳中鋪陳開來。
從背景到主角
大約1700年以前,英國還沒有描繪風光的傳統,畫作多以肖像為主,風景至多是放置在肖像後的背景。18世紀初期,英國在經濟和政治力量上迅速崛起,藝術家對於國家油然而生的自豪感促使他們描繪英國的城市與鄉村風景。
同時,17世紀興起的科學革命鼓勵藝術家們對自然進行細緻入微的描繪,因此可以在揚·希伯瑞茲的《泰晤士河畔亨利鎮的彩虹風景》中看到田野、碼頭、啤酒屋以及繁榮的市場,還有畫面上方富有戲劇性的兩道彩虹;又或是在英國風景畫奠基人之一托馬斯·庚斯博羅的名作《演奏大提琴的約翰·查菲牧師》中,感受以陰沉的天空、湖泊和遠山營造出的田園風景。
起初,英國風景畫深受荷蘭、法國、義大利繪畫影響,前往義大利旅遊的英國人收藏在羅馬工作的法國畫家克勞德·洛蘭和尼古拉斯·普桑等創作的古典主義風景畫並帶回英國,以理查德·威爾遜為代表的英國藝術家開始模仿這些古典風景畫的創作風格,開啟了英國風景畫的傳統,而理查德·威爾遜也被稱作英國風景畫鼻祖。古典主義風景畫通常帶有宗教的莊嚴神聖之感,畫面中常常見到廟宇、湖泊等具有羅馬風情的意象。
古典主義的興盛引發了18世紀後期來自浪漫主義的反叛。與講求平衡與美的古典主義不同,浪漫主義藝術家描繪的大多是暴風雨、地震等野蠻又危險的自然現象,由此迸發出與大自然更強烈的情感交融。當時的代表畫家之一就是透納,在《格里松山的雪崩》一畫中,他描繪了瑞士格里松山發生雪崩時,大量冰礫傾瀉而下的場景,展現了大自然令人敬畏的毀滅性力量。
透納與康斯太勃爾是真正使英國風景畫擺脫荷蘭、法國、義大利影響,走上獨立發展道路的人。到了19世紀,早期風景藝術的宏偉壯觀被摒棄,藝術家轉而創作讓人感覺更為親近的風景畫,也就產生了大批自然主義畫作。此次展覽中,康斯太勃爾的《戴德姆的水閘和磨坊》展現了斯陶爾河上一座麵粉磨坊前的水閘,透納的《格朗維爾》描繪了法國諾曼底科唐坦半島海岸邊的一個小鎮,都是平易近人的主題。
自然主義畫作的創作主題和創作方式影響了法國藝術家,為克勞德·莫奈等帶來靈感,並最終促進了印象派的誕生。而反過來,印象派所運用的「外光法」和鬆散自由的繪畫技巧,又為英國風景畫注入了新的活力。
新世紀的變革
整個20世紀,面臨各種藝術流派興起、攝影藝術和其他媒介藝術慢慢嶄露頭角的狀況,英國風景畫發生了巨大的變革。20世紀上半葉,英國風景藝術呈現出一種既銳意創新又極端保守的雙重性。藝術家們對歐洲藝壇的激烈變化做出回應。在他們的作品中,不難看到野獸派、超現實主義和抽象主義的痕迹。
詹姆斯·迪克森·英尼斯的《北威爾士的阿雷尼格山》創作於1913年。這是他以此風景為題材創作的系列作品中最大的一幅。畫面以迅捷流暢的筆觸繪就,其中能夠看到「野獸派」畫家亨利·馬蒂斯的影響。
保羅·納什是1930年代英國超現實主義的主要倡導者,其創作的《夢中的風景》很明顯受到義大利形而上學派畫家喬治·德·基里科的影響,表現了藝術家非常熟悉的英格蘭西南部的多塞特海岸。
到了20世紀中後期,英國風景繪畫藝術仍然在不斷創新,彼得·蘭寧運用大尺幅和抽象表現主義的作畫方式描繪了故鄉康沃爾郡的空中景色;漢密斯·伏爾頓用攝影和文字來展示在風景中行走的過程;理查德·朗用石頭、樹木及其他在世界各地行走時尋找到的素材來製作雕塑。
創新之外,仍有其他藝術家繼續用傳統的方式繪製傳統主題的作品,比如斯蒂芬·麥肯納描繪的油畫《英國橡樹》,這件充滿傳統意味的作品是近代英國風景藝術最傑出的作品之一。
時代變遷,無論媒介與風格如何轉變,英國藝術家們仍然對風景這一主題深深著迷。如今風景畫依然被視為對英國視覺藝術做出了最大貢獻的藝術類別。從展覽的最後幾件展品可以看出,這一藝術依然具有強大的影響力,並充滿著無限的新意與可能。(編輯 董明潔 許望)
※貿易戰陰影籠罩 國際政商人士熱議「中美貿易摩擦」
※金融四十人分析中美貿易爭端:對中國經濟影響不大 華爾街更為焦慮
TAG:21世紀經濟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