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寶寶「上火」了怎麼辦?有哪些表現?

寶寶「上火」了怎麼辦?有哪些表現?

原標題:寶寶「上火」了怎麼辦?有哪些表現?


「孩子就是上火了」


「這孩子火太大」

秋季,媽媽們總把「火」字掛在嘴邊。那麼,我們常說的「上火」是什麼呢?「上火」的具體癥狀有哪些呢?在秋冬過渡的季節,又該如何避免寶寶「上火」?


什麼是「上火」?



我們平時常說的「火」和中醫里所說的「熱」是屬於同一概念,只是程度不同,「熱為火之漸,火為熱之極」。五臟六腑均可有「熱」,但寶寶最常見的是「肺熱」和「脾胃熱」。

寶寶「上火」的表現有哪些?


從中醫的角度來說,寶寶由於年齡小,「肺常不足」「脾常不足」,所以寶寶最常見的便是呼吸道和消化道方面的疾病。


中醫講五臟六腑之間是有聯繫的,一臟有熱,很容易影響到其他臟腑,表現出來的臨床癥狀互有交叉。故平時家長一般比較難分辨出寶寶「上火」到底是屬肺火、心火、肝火,還是脾胃有火。但若寶寶出現眼睛發紅、眼屎多、鼻腔出熱氣、爛嘴角、口腔潰瘍、流鼻血、肚子脹、打嗝、嘴巴有味、脾氣不好、大便干,或者小便發黃、有味、發渾、量少等,便可以判斷寶寶是「上火」了。


寶寶「上火」了怎麼辦?


中醫與西醫不同,中醫講究「未病先防」,也就是說寶寶雖已有「熱」,但在「熱」還未達到誘發炎症的時候,我們就及時將「熱」解除,避免寶寶生病。「祛熱」在中醫中便是「清熱解毒」,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去火」。

01、多喝水


秋天「秋燥」,人體本身就容易缺水,因此應及時為寶寶補充水分。家長應隨時提醒大孩子喝水,讓孩子養成喝水的習慣。對於4~6個月以上,已經添加輔食的寶寶,應在兩頓輔食之間,適當為寶寶補充水分。


02、飲食平衡


儘可能避免食用易上火的食物,如牛羊肉和雞肉都應少吃,豬肉和鴨肉可以適量吃。避免食用燒烤類食物,以及香辛料烹制的食物。


可以適量多吃蔬菜和水果,包括梨、瓜類、蘋果、香蕉、奇異果,百合;而桂圓、荔枝等水果應少食。

寶寶對於零食的攝入也應控制,食用過多也容易上火。家長在給寶寶選購奶粉時,應注意包裝上的成分表,盡量選購與母乳相近的奶粉。


03、作息規律


無論是飲食、睡眠,還是排便都應該有規律。給寶寶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讓寶寶每天定時上衛生間,剛開始可能寶寶排不出來,只要每天定時堅持,便可以養成每天定時排便的好習慣。


04、及時增減衣物

避免因涼著了、熱著了而導致寶寶「上火」。早晚溫差大,若帶寶寶外出,家長可以隨身為寶寶帶上件小外套。


若寶寶出現發燒、腹瀉等癥狀,說明寶寶已經生病,超出了「未病先防」的範疇。此時家長就不要再在家中為寶寶「去火」「瀉火」,應及時帶寶寶到醫院就醫,以免耽誤病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寶媽孕育衚衕 的精彩文章:

胎兒的發育及孕期檢查——孕8~10個月
分娩日記 | 生產時眩暈症複發,胎位出問題,依然成功順產!

TAG:寶媽孕育衚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