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為啥被稱為「竹文明的國度」?

中國為啥被稱為「竹文明的國度」?

中國是世界竹類植物的起源和分布中心之一,是世界上竹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也是世界上認識和利用竹子最早的國家。竹在中華民族歷史上一直扮演著獨特而重要的角色,它深深地影響著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有道是:「華夏竹文化,上下五千年;衣食住行用,處處竹相連。」

中國對竹利用的確切記載源於原始社會末期的仰韶文化。1954年,考古工作者在陝西西安半坡村發掘了仰韶文化遺址,其中出土的陶器上可辨認出「竹」字元號,這說明中國人民研究和利用竹的歷史可追溯到6000 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宋朝詩詞大家蘇東坡先生說:「食者竹筍,居者竹瓦,載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書者竹紙,履者竹鞋,真可謂不可一日無此君也」。

衣者竹。早在先秦時期,中國就有了竹簪、竹篦、竹冠等服飾用品。在南方一些少數民族聚集地,以竹為衣則更為常見。直到今天,仍有不少地區保留著穿竹戴竹的穿著習慣,例如毛南族的花竹帽等。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由竹加工而成的高科技產品——竹纖維,成為製作服裝服飾的新寵,能讓人們享受到回歸大自然的感受。

食者竹。竹筍是我國的傳統食品之一,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禹時代,人們就把竹筍作為供王侯貴族們享用的美味珍饌。隨著歷史的發展,竹筍菜肴日益發展壯大,形成了和而不同、各具特色的的中華美食竹筍名宴,受到了人們的廣泛喜愛。《中華飲食文庫?中國菜齋大典(素菜卷)》收錄了110道竹筍菜齋。

居者竹。在中國,用竹作建築材料歷史悠久。在距今約6000年的湖南常德屈家嶺文化的城頭山古城遺址,考古發現用竹做建築材料。在南方少數民族地區,以竹為屋更是常見。雲南傣族、景頗族、德昂族、布朗族、基諾族和部分佤族、傈僳族、怒族和哈尼族聚居區,竹樓是主要的民居建築形式。依託中國林科院專利技術製造的高性能竹基纖維複合材料,因其具有高強度、低碳環保、高耐候性、阻燃、凈化空氣、使用壽命長等特點,目前已被廣泛應用於建築結構、室內外裝修、高檔傢具等領域。

行者竹。在古代,竹筏、竹船是江南水鄉主要交通工具。早在先秦時期,竹子在交通工具和交通設施中就得到了廣泛使用。春秋戰國時期車上的許多部件都是用竹製成的,而後出現了竹轎、竹橋。雖然當下城市裡竹橋基本被混凝土澆築的橋取而代之,但因其較強的藝術性還存在於許多旅遊景區和公園。如北京紫竹院公園用竹仿建了一座侗寨的風雨橋,常年給遊客帶來清爽幽靜的感覺,讓人流連忘放。

未出土時便有節,及凌雲處尚虛心。」竹還成為中國人虛懷有節、頑強不屈高貴品格的象徵。在中國,竹和松、梅並譽為「歲寒三友」,和梅、蘭、菊並稱為「四君子」。英國學者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指出,東亞文明過去被稱為「竹子」文明。從竹與中國歷史文化發展的關係源遠流長及其在中華民族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發展中所產生的巨大作用中,都可以充分證明,中國不愧為「竹文明的國度」。

目前,中國擁有竹類植物39屬500多種,竹林面積601萬公頃,有超過3500萬農民直接從事竹林培育、竹製品加工等生產經營。通過技術創新,中國對竹子的開發利用已突破傳統領域,在建築、造紙、輕工、食品、建材、家居等行業得到廣泛應用,形成了竹材人造板、竹工藝品、竹食品、竹槳紙、竹集成材、竹纖維等100多個系列上萬個品種,且新產品研發還在不斷湧現。

保護好、培育好和利用好寶貴的竹資源是中國林業發展的重要戰略任務。根據《中國竹產業發展規劃(2013-2020年)》,到2020年,中國將新發展竹林基地100萬公頃,竹產業總產值達到3000億元,竹產業直接就業人數達1000萬人。(文/王旭東 圖/第九屆中國竹文化節)

首屆世界竹藤大會主題為「竹藤南南合作助推可持續綠色發展」,將舉辦包括部長級高峰論壇、全體大會、專題會議和主題研討會、世界竹藤產品和技術展覽會等一系列重要會議。點擊了解更多大會信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際竹藤組織 的精彩文章:

TAG:國際竹藤組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