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菲的世界》:理解基督教起源與中世紀哲學
回顧我的學習生涯,哲學可以說徹底改變了我。在此之前,如同大多數在高考體系下成長的學生,不僅過早形成「重理輕文」的偏見,還被灌輸了「非文即理」的世界觀。高中時期的我,沒有學過什麼社會科學(social sciences),更沒有聽說過什麼社會學(sociology)。唯一沾邊的馬克思主義,也被教科書式的寫法肢解,更別說理解馬克思理論在當時社會語境下的解釋力。直到我上四川大學,生物技術專業的我懵懵懂懂地開始蹭起了哲學課。一開始是哲學通論,然後是哲學史,最後乾脆用哲學觀點演講辯論,甚至在大三大四教起了哲學原版書。當思辨的種子發芽,我漸漸開始學會言之有物,開始主動地和理論較真,開始理解學而不厭。
十年後的今天,當我重新拾起當時讀過的《蘇菲的世界》,我決定系統地把這本書教授給一幫中學生。不是因為懷舊,而是我依稀記得,即便在十年前我讀這本書的時候,都有一種相見恨晚的遺憾。如果在我十三四歲的青春期,有一位像書中哲學老師Alberto Knox一樣的存在,也許我的成長又是另一番景象。幸運的是,我當時把書啃得很深,許多情節還歷歷在目,不少哲學思想早已化為無形,嵌入進了日常。我正在著手,把這本書的英文原版製作成精美的視頻課程,把我的生活體驗和社會思考注入這本500多頁的哲學史小說,既切中現實,又自作主張。不僅僅是學英語,更重要地是提升觀念的水位。微縮版文字總結如下,可以管窺這門課程的概要。
往期回顧
《蘇菲的世界》:準備篇
《蘇菲的世界》:古希臘自然哲學
《蘇菲的世界》:理解蘇格拉底
《蘇菲的世界》:理解亞里士多德
Chapter 14 兩種文化
上節課講到亞歷山大大帝建立了橫跨歐亞非的希臘化帝國。相較於早期的民族國家,希臘化帝國對不同的文化更加包容,結果類似於如今的全球化。希臘化時期的哲學家將古希臘黃金時期的哲學思想,結合時代背景進行了重新的組合利用。同時,東西方的宗教、文化在一片區域內相互交融,形成了新的哲學思潮。
?希臘化時期繼承蘇格拉底哲學發展而來的幾大學派
希臘化時期過後,進入羅馬帝國時期。產生於這一時期的基督教開始與希臘羅馬世界相融合,逐步形成了如今的西方文明。我們今天要講的兩種文化【以猶太人為代表的閃米特文化(Semitic culture)和以希臘、羅馬為代表的印歐文化(Indo-European culture)】,可以說是西方文明的原初形態。
一 、印歐文化(Indo-European culture)
起源於黑海與裏海交界處的印歐文化對當今世界影響深遠,不僅僅是西方宗教,印度教和佛教均發源於此,印度語、希臘語和俄語都屬於印歐語系。
?印歐文化的起源與擴散
作為母體的印歐文化如同它的希臘子文化,都以崇拜多神(Polytheism)為信仰。在印歐語系的不同語言中,神靈的名稱對應各地衍生出的方言(dialectal variants),宙斯、朱比特、提爾、特尤斯都是各個子文化中「天父」的意思。
在印歐文化里,世界觀是二分(dichotomy),善與惡處於永恆的交戰狀態(正如之前講的雷神索爾奪回鎚子的故事);文明的興起與衰落隨四季交疊,歷史就像車輪一樣循環往複(環形的歷史觀)。
在環形的世界體系下,人的宗教生活以冥想打坐的修行方式為特點。東方的印度教和佛教與古希臘的信仰類似,都希望通過苦行的方式,跳出歷史的車輪,將自己的靈魂從輪迴(柏拉圖回憶說)中解脫出來。
二、 閃米特文化(The Semites)
起源於阿拉伯半島(the Arabian Peninsula)的閃米特文化造就了如今的西方三大宗教(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三教之間同根同源,但又分道揚鑣,其中又以基督教的影響最為深遠。
閃米特文化主張一神論(monotheism),他們認為歷史的發展進程是線性的,始於創世紀,終於審判日。
?閃米特文化下的世界觀
在閃米特文化體系下,人和神具有不可逾越的界限。他們禁止給神塑像和偶像崇拜【除了受印歐文化體系影響較深的基督教外,其他源於閃米特文化的主要宗教(如猶太教、伊斯蘭教以及主要分布在希臘和俄羅斯的東正教派)如今仍然禁止人們描摹上帝的形象】。幾年前,法國的《查理周刊》(Charlie Hebdo)因為刊登了以先知默罕默德為主題的諷刺漫畫而遭到極端穆斯林的襲擊,造成慘案。
不同於印歐文化的觀看(To see)與沉思,閃米特文化下的各民族通過佈道和研習教義等方式從原罪中獲得救贖,以「聽」(To hear)的方式感悟上帝。
?兩種宗教與文化的差別:如今雖然人們以一神教的宗教信仰為主,兩種文化在很多方面都已融和到一起。
(一)以色列(Israel):基督教與猶太教的淵源
在《聖經》中,人類由於違逆上帝的旨意被逐出伊甸園。之後,猶太人與上帝幾經立約,依靠著上帝的庇佑走上了強盛時期。依照當時的習俗,猶太人的國王要由人民行塗油禮,因此他們被賦予「彌賽亞」(受膏者)的稱號;在宗教的意義上,國王被視為上帝與其子民間的媒介,國王也被稱為「上帝之子」,而他的王國則可稱為「天國」。列王時期過後,以色列分裂為南北兩部分。後來北方被亞述人攻陷,南部被巴比倫攻陷(即歷史上的巴比倫之囚)。在公元前一世紀,羅馬的軍隊攻佔了巴勒斯坦,以色列人再次被驅逐,生活在異族的統治之下。
?猶太的早期歷史
(二)耶穌(Jesus)
經歷了重重苦難的猶太人渴望一位強大的彌賽亞用「火與劍」解放猶太民族。然而耶穌基督的應運而生,將全世界的人都視為救贖的對象。一個民族性宗教(猶太教),走向了世界性宗教(基督教)的道路。耶穌強調:我們要有以德抱怨的精神,不僅要愛自己的鄰居,還要愛自己的敵人。
在當時羅馬眾神教的背景下,基督教以其普世性和較低的入教門檻迅速受到了民眾的歡迎,甚至危及到羅馬統治者的權威,最後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
上帝和亞伯拉罕定立了《舊約》,在摩西上西奈山宣布《十誡》的時候,《舊約》得到更新;而所謂《新約》是由耶穌建立的上帝和全人類之間的契約。耶穌死後,他的弟子保羅修訂了基督教的教義,大大降低入教門檻,吸引了大量教眾。從保羅開始,基督教與猶太教發生分野,即便你不是猶太人,也可以在基督教中尋得救贖。同時保羅利用自己羅馬公民的身份到處傳教,使得基督教向世界範圍內傳播。據說他曾親臨希臘,遊說當時斯多葛學派和伊壁鳩魯學派的哲學家。如果將基督教看作制度性企業,耶穌就是英年早逝的CEO,保羅就是最成功的COO。
?基督教的傳播進程
在基督教與希臘羅馬融合之後,歷史進入以基督教為中心的中世紀(The Middle Ages)時期,這一時期將持續近1000年。德國詩人歌德曾經說過:「不能汲取三千年歷史經驗的人沒有未來可言。」也許熟悉歷史是我們避免在虛空中飄浮的唯一方式。
Chapter15中世紀
蘇菲再次收到一份信。這一次,哲學老師艾伯特邀請蘇菲在一個中世紀的教堂會面。從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到公元1453年土耳其人攻陷君士坦丁堡,這一期間被稱為中世紀。如果將每個小時比作一個世紀,基督在凌晨出生,保羅在一點鐘開始傳教。在三點鐘(公元三世紀)時,基督教在羅馬境內仍被禁止。羅馬皇帝康士坦丁在四點(公元313年)頒布了米蘭赦令,基督教在羅馬帝國境內獲得合法地位。在公元380年,康士坦丁大帝正式受洗為基督徒,基督教成為羅馬的國教。經歷了三百多年的創業,基督教終於上市了。
羅馬帝國在公元200年左右受到來自北方日耳曼人的襲擾(barbarians at the door),開始分裂,公元330年時,羅馬皇帝康士坦丁遷都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爾)。之後的公元395年,羅馬分為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的東羅馬和以羅馬城為中心西羅馬(我們今天仍可以在土耳其看到當時東羅馬風格的建築)。
公元529年,興起的基督教關閉了柏拉圖的學院,壟斷了思想和教育,希臘的哲學傳統逐漸流失。中世紀的首個百年是一段文化式微的時期。當時的歐洲以「封建制度」為特色,國家的中央政府職能很弱,土地被當地貴族佔有,由農奴耕種,社會不平等現象很嚴重,且底層向上流動性基本為零,歐洲人在一個黑暗的社會經濟制度下過活。希臘的偉大,羅馬的輝煌,在中世紀的神學壟斷的陰影下,記憶似乎消散。羅馬人口從高峰期接近150萬降到公元六百年的4萬。
?各歷史時期的羅馬人口的變動
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崩潰後,政治意義上的羅馬時期結束。羅馬主教成為羅馬天主教會的最高領袖,羅馬成為當時的宗教都城(the Christian capital)。於是,中世紀西方世界的文化圈一份為三:以羅馬城為中心的西羅馬吸收了新柏拉圖主義;以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國)為中心的東羅馬傳承了柏拉圖主義;以及傳承了亞里士多德數學和自然科學的穆斯林文化。希臘文化在中世紀分流,在文藝復興時期又融合到一起。
一、 聖奧古斯丁
?中世紀1000年歷史概況
中世紀的哲學家主要關注信仰和理性之間的問題(the bible vs reason),其中以聖奧古斯丁和聖托馬斯·阿奎那為主要代表。
在信仰基督教之前,聖奧古斯丁接觸了多種哲學和宗教,但他並未在這些宗教裡面找到安寧與和平。最後,聖奧古斯丁接受了新柏拉圖主義的一元論,同時又把新柏拉圖主義和基督教的學說糅合在一起,將柏拉圖進行了基督化(Christianized Plato)。他認為:在上帝創造世界以前,柏拉圖所謂的理念世界就已存在於上帝的心中。
?上帝並不要求理性屈服於信仰,但是理性的限制使信仰成為必須。聖奧古斯丁和阿奎那最本質的區別在於人如何證明上帝是否存在。阿奎那認為自然神學可以通過理性被理解;而聖奧古斯丁則堅持認為人和上帝之間有著不可逾越的鴻溝(insurmountable barrier),必須要通過信仰(而非理性)才能理解神。
聖奧古斯丁最重要的作品是其歷史哲學著作《上帝之城》。他在書中將人類歷史一分為二——上帝之城和世俗之城。教會是上帝之城在人間的代表,是人們獲得救贖的唯一途徑,即便身為君王也要受到教會的限制。西羅馬崩潰後,教會在以羅馬城為中心的西羅馬獨攬大權,獲得了大片的土地和軍隊(在以拜占庭為中心的東羅馬,教皇仍由皇帝任命,受皇權節制)。
在兩個世界中,聖奧古斯丁強調上帝之城的精神生活,批判了當時羅馬追求物質的作風,他認為:帶有原罪的人,其出發點應該是悲觀的(pessimistic)。
?聖奧古斯丁主要思想總結
二 、聖托馬斯·阿奎那
曾在巴黎大學擔任老師的聖托馬斯·阿奎那,是教師的守護者(Patron Saint of Teachers)。聖托馬斯·阿奎那的重要貢獻是他將亞里士多德基督教化(Christianized Aristotle),他相信理性和通過觀察獲取知識的方法,試圖把信仰和知識圓融貫通;他認為可以通過對自然的觀察獲得的神學的真象。真理既可通過信仰得來,也可以訴諸於理性。
阿奎那用亞里士多德的邏輯學去推演上帝是否存在,他認為亞里士多德講的形式因(formal cause)就是上帝。阿奎那對世界的分類與亞里士多德基本一致,他在亞里士多德原有的分類中加入了天使,天使沒有肉身和感官,永遠不會死亡。
?托馬斯·阿奎那主要思想總結
在快要結束會面的時候,艾伯特向蘇菲透漏了一點謎底:中世紀有一位名為希爾德加德(Hildegard von Bingen)的女哲學家;在希臘文中,上帝女性化的一面被稱為蘇菲亞(Sophia);而托馬斯·阿奎那的哲學老師名為大艾伯特(Albertus Magnus)。這一切似乎與蘇菲的生活有所關聯。
(系統的英文精讀課,請參見下面課程安排)
課程推薦:
1.向老師的英語原版精讀清單
2.精讀-寫作中級思辨班(Sophie"s World)
3.托福辭彙8000課程
具體課程諮詢,請在下方留言??
特別鳴謝助教兼課程編輯Jared的文字整理
向楊的微博:向楊Alan
微信公眾號:xy88chicago
TAG:羊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