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冰火情詩——穆旦的《詩八首》

冰火情詩——穆旦的《詩八首》

經典丨當下丨人文

讓閱讀成為習慣,讓靈魂擁有溫度

文學史的長河中,總有這樣一些作家作品:歷史的濁流想淹沒它,或將它從河中衝擊到山石里,拋棄它,但濁流一過,它又閃現出耀眼的光華,令後來者驚異,它不會永遠被埋沒。穆旦及他的《詩八首》當屬此例。

穆旦(1918—1977),本名查良錚,他是四十年代現代詩派——「九葉集派」的成員,又是一位翻譯家,在西南聯大讀書時受聞一多、朱自清、馮至、卞之琳等前輩詩人的影響,開始把現代詩進一步民族化,取得了重要成果。他曾響應「十萬青年十萬軍」的號召,投筆從戎,隨中國遠征軍出師緬北,差點死於野人山。

青年穆旦

穆旦的一生,有過三個階段的創作激情,1937年到1948年,是他創作最豐富的時期,他寫下了幾十首現代詩。之後,1957年初寫過幾首詩,是他一生心境最明亮的瞬間。1976年又寫下了十多首詩,是他對生命與詩情的總結了。

穆旦的一生,有過三個階段的創作激情,1937年到1948年,是他創作最豐富的時期,他寫下了幾十首現代詩。之後,1957年初寫過幾首詩,是他一生心境最明亮的瞬間。1976年又寫下了十多首詩,是他對生命與詩情的總結了。在這些詩中,《詩八首》是穆旦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他詩歌皇冠上的一顆明珠。它不僅典型地代表了詩人一生的心境,甚至成為穆旦生命意識的象徵。穆旦對文學史的貢獻也主要在於《詩八首》的獨特性,不僅指詩歌藝術方面,更主要是觀念意識的獨特性。穆旦好玄思,作品的理性成分重,往往有玄學和神秘色彩,意象朦朧,厚重沉思,不時顯出晦澀,不是字面的艱澀,文字是清晰的,而是內蘊的晦澀。讀了之後,似乎懂了,其實又難以把握住他具體表述的意思,以及他的思路,造成似懂非懂的閱讀心理,吸引你去理解與思考,參與詩的二度創造。正因為此,有必要對《詩八首》作一個較為詳細的理解。

冰火情詩——這是我對《詩八首》的總體感受。它是愛情詩,卻是別一樣的愛情詩,象冰谷中熊熊燃燒的紅珊瑚,寒人心脾,又誘人迷戀。詩人在詩中將他過於冷酷的理性觀念與官能感覺相互滲透,顯示出強烈的思辨力量,理性色彩極重。詩人的理性解剖刀把「愛情」女神身上不可缺的玫瑰色面紗無情剝落,直露出內里黑色的恐怖,簡直到了冷酷的地步,但在冰冷的深層仍有熾烈的愛火在燃燒。詩人表現的理性觀念難以讓人認同,卻有著逼人的力量。

《詩八首》之一

《詩八首》是一部組詩,八首短詩,每首兩節,每節四行。這樣嚴整的形式已告訴你,它不是汪洋恣肆、奔騰不息的激情的產物,而是理性與思索的結果。詩人用理性解剖刀冷酷地解剖愛情從產生、發展到結束的過程,它是一部愛情生活的「情感史」,但在詩人的解剖刀下,愛情過程中,充滿了本能與理性,單純與成熟、情感與理智,暫時與永恆,新奇與倦怠等等矛盾,在這一過程中,痛苦多於歡樂,最後歸於寧靜。第一首是「發端」,最後一首是「結果」,中間六首是各種矛盾的展示,以多重變奏的方式使這一曲折過程中的複雜音響得以充分再現。

(一)

你的眼睛看見這一場火災,

從這自然底脫變底程序里,

你看不見我,雖然我為你點燃;

我卻愛了一個被合併的你。

唉,那燃燒的不過是成熟的年代,

即使我哭泣,變灰,變灰又新生,

你的,我的。我們相隔如重山!

姑娘,那只是上帝玩弄他自己。

第一首,詩人下筆就把愛情比做一場「火災」,不是鮮花,不是春天,不是月光曲,不是任何引起美好情緒與想像的意象,而是一場「火災」。而且,那燃燒著的只不過是「成熟的年代」,僅僅是因為彼此年齡成熟了,這場災難也就發生了。並沒有什麼心靈相通、感情的默契,「你看不見我,雖然我為你點燃」,我使你對我的感情如火如荼,但你卻並不認識激起你感情的我,你只看見這場「火災」,沉溺在感情中,「我們相隔如重山!」上段寫你對我的愛是盲目的,下段寫我對你的愛是清醒的,我明知你是一個「合併的你」,你是複雜的,我還不可能真正認識你,還是不由自主地愛上了你。還只是自然脫變的一個程序,一個短暫的生命階段,或者說是命運,是上帝的安排,而且是象上帝玩弄他自己一樣隨心所欲地安排。明知如此,又能怎樣呢?哭泣,變灰,變灰又新生,也不能逃脫這個自然脫變的程序。第一首為全詩奠定了一個痛苦掙扎的基調,毫無美妙浪漫可言。

(二)

你的年齡里的小小野獸,

我經過你大理石的理智的殿堂,

它和春草一樣的呼吸,

而為他埋葬的生命珍惜,

它帶來你的顏色,芳香,豐滿,

你我底手底接觸是一片草場,

它要你瘋狂在溫暖的黑暗裡。

那裡有它的固執,我的驚喜。

穆旦不是基督徒,他對「上帝」並無虔誠的情感,現代理性精神也使他不會相信丘比特神箭的神話,對第一首詩中涉及的愛情中的「命運」問題,他更多的是從生命過程中的「本能」去理解。第二首寫的就是「本能」、「內在情慾」的力量。「小小的野獸」指的就是成熟後的本能,它使人的青春美麗、芳香、豐滿,帶來使異性產生愉悅之情的力量,也使你自己躁動不安,引起渴望異性的心理和生理要求,「它要你瘋狂在溫暖的黑暗裡」。這種要求又不得不困鎖於大理石的理智的殿堂內,這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人不會僅僅聽從本能的驅使,他有理智。它的結果是「黑暗」的,卻充滿了「溫暖」的誘惑。明知其苦難,你青春的美色產生的愉悅之情,以及溫暖的誘惑這種神秘力量還是使我走進你的「殿堂」。莊重肅穆的氣氛已使我感覺到生命將在這裡被埋葬,我為此而珍惜,卻又情不自禁地被彼此最初接觸的那春草般的美好感覺所沉醉、驚喜,恐怕任何一對戀人最初的接觸都是從「手」的接觸開始的。詩人用「草場」的意象來傳達愛情生活中異性間最初接觸的美好感覺,這是詩中唯一的美好意象,無數詩人墨客所讚美的感情,就是這一個層面的感覺:春草般的美好,歡娛!這一美好的感覺,它有多麼固執頑強的力量,令世間男女赴湯蹈火。

(三)

水流山石澗沉澱下你我,

我和你談話,相信你,愛你,

而我們成長,在死的子宮裡。

這時候就聽見我底主暗笑,

在無數的可能里,一個變形的生命,

不斷地他添來另外的你我,

永遠不能完成他自己。

使我們豐富而且危險。

在我們的手的接觸的最初的歡娛時刻,在春草般美好的感覺中,已埋藏著深刻的矛盾和危機。水流山石的大自然孕育了我們,我們成長在一個有限的生命的過程中,產生愛情的青春也是有限的。愛情,從總體上說屬於生命過程的青年時期,青春才產生愛,有愛情的人卻不是成熟的人,因為青年有無數成長的可能,「在無數的可能里,一個變形的生命/永遠無法完成他自己。」任何人都不可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徹底地塑造他自己,他必然地要受到環境的影響、外部的制約,生命過程對「自我」的成長始終是「變形」的。說愛你是因為相信你,相信你是因為認識了你。但是,我們又如何能認識彼此,甚至如何認識我們自己!我在說相信你,愛你的時候,左右我們命運的「我的主」在暗笑,「不斷地他添來另外的你我」,不斷變化著的生命過程,使我們不斷成為另外的你我。我們越來越豐富,越來越成熟,成熟既豐富,豐富而危險,因為成熟、豐富後,我們都已不是原來的「那一個」了。還能相信嗎?還能說愛你嗎?這裡解剖的是單純與成熟的矛盾,因單純而愛,因成熟而喪失先前的愛。

(四)

靜靜地,我們擁抱在

那窒息著我們的

用語言所能照明的世界裡,

是甜蜜的未生即死的語言,

而那未成形的黑暗是可怕的,

它的幽靈籠罩 使我們遊離,

那可能和不可能的使我們沉迷。

游進混亂的愛底自由和美麗。

上一首對未來的思考,是悲觀的,無法追尋「永恆」與未來,且守住這「暫時」和「現在」吧。第四首寫的就是對「暫時」沉迷,對語言所製造的虛無的自由與美麗的沉迷。如果說,周圍的世界是黑暗的,那麼,我們彼此相愛的語言還能創造出一線光明,哪怕它稍縱即逝,如螢火般的微弱,總將被未成形的黑暗所吞沒,也能使我們沉迷,無論這愛的語言是可能的還是不可能的,都使我們暫時沉迷。且讓我們守住這一刻,守住這「甜蜜的未生即死的言語」,它使我們窒息,使我們游進了虛空的愛,暫時在這自由和美麗中迷亂。戀人間的甜蜜往往是由語言製造的,而這製造甜蜜的語言卻是如此的短暫,未生即死!它因此也是虛無的。我們卻只能追求這虛無的「暫時」。對「暫時」與「現在」的追求,是以對未來的悲觀為背景的。而這暫時的沉迷僅僅只是由「甜蜜的未來即死的言語」造成的,它的真實性大可懷疑,它「未生即死」!連著語言的本質上說也是無意義的,這「暫時的沉迷」也就是虛空的。否定情緒令人驚心動魄。

(五)

夕陽西下,一陣微風吹拂這田野,

那形成了樹木和屹立的岩石的

是多麼久的原因在這裡積壘。

將使我此時的渴望永存;

那移動了的景物移動我的心,

一切在它底過程中流露的美,

從最古老的開端流向你,安睡。

教我愛你的方法,教我變更。

在第四首中,儘管「暫時」也好似虛空的,但它畢竟還沒有成為過去,而這一刻終究要過去的。第五首寫的就是「暫時」也守不住,成為了過去。夕陽西下,時過境遷,微風吹拂田野,移動了景物也移動了我的心。由甜蜜的語言製造的愛成為過去之後,進入了寧靜的深思、安睡。一切都成為了過去,未生即死的語言製造的美其實很短很短,當它成為過去之後,我們在沉思中卻感到它很長很長,似乎是從遠古的開端慢慢地流來,覆蓋了你我,——又是一個虛空!這短暫的甜蜜我們渴望它很長很長,渴望它永恆,像形成的樹木和屹立的岩石。其實是只有渴望本身是永存的。那暫時的美,令我回味,誘我思考愛的規律,如何才能使這一切永存?詩人將未來與現在、永恆與暫時都徹底否定之後,自然地陷入了沉思。我多麼懷念那短暫的美,我多麼想尋找愛你的方法,我多麼想改變我自己。

(六)

相同和相同融為倦怠,

他存在,聽從我的指使,

在差別間又凝著陌生;

他保護,而把我留在孤獨里;

是一條多麼危險的狹路里

他的痛苦是不斷的尋求

我製造自己在那條路上旅行。

你底秩序,求得了又必須背離。

思考的結果是理解了難解的矛盾。詩人在第六首中不再藉助感性的意象來表達他的思考,因為感性的意象已難以明晰地表達這種難解矛盾的理性思考,他直接用議論性的詩句,議論如詩卻能引人入勝,原因在於議論的深刻性,另外,議論仍然伴隨著感覺:倦怠、陌生。開始的這兩句是可以成為名句流傳的。

愛的規律變化無常,二律背反的矛盾難分難解,彼此心靈的相通,需要彼此認同但天長地久,太多的相同,也就是單調,又會融為倦怠;在差異中才有新奇新鮮感,但在差異中又凝固著彼此的陌生,陌生,仍然會使愛消失,因為彼此不能相通與認同。

情人們只能在這既不能認同,又不能相異之間,走一條狹窄的路。我將自己扔到了這條路上旅行。下半首則寫在這條狹窄的路上,自身也充滿了矛盾,外在的他雖然受內在的我(本能、理智)的驅使,但也常常受社會的影響與作用,扮演社會的角色,而使內在的我寂寞孤獨;外在的他要不斷尋找愛的規律,認識你的秩序,但瞬息萬變的大千世界卻使求得的規律成為過去,認識你之後,「求得了又必須背離」,否則就「倦怠」。難分難解的矛盾,永遠無法擺脫。

(七)

風暴,遠路,寂寞的夜晚,

呵,在你底不自主的心上,

丟失,記憶,永續的時間,

你的隨有隨無的美麗的形象,

所以科學的能祛除的恐懼,

那裡,我看見你孤獨的愛情

讓我在你底懷裡得到安眠——

筆立著,和我底平行著生長!

在這條狹窄的路上,一切身內身外的矛盾永難解脫,不思索倒也罷了,一思索倍感恐懼,連科學在內的任何力量都不能祛除這恐懼。既然不能把握住未來與永恆,且讓我在你的懷裡得到安眠,哪怕只是暫時的。在寂寞的夜晚,在永續的時間裡,人不能沒有愛情。你和我一樣不能自主,理智無法左右本能,你和我一樣平行生長著孤獨的愛情。愛情本來應是雙向的,本質上你我卻是孤獨的,我們其實並不能相知相交,像兩條平行線。這就是我們必經的「火災」,我們目前的生命階段、生存狀態。1975年,穆旦在一封信里,說到自己的《詩八首》,他說:「你大概看到我的那《詩八首》,那是寫在我二十三、四歲的時候,那裡也充滿愛情的絕望之感。」這話雖然寫在《詩八首》發表三十三年之後,卻是理解這組詩的一把鑰匙。

(八)

再不能有更近的接近,

等季候一到,就要各自飄落,

所以的偶然在我們間定型,

而賜生我們的巨樹永青。

只有陽光透過繽紛的枝葉

它對我們的不仁的嘲弄

分在兩片情願的心上,相同。

(和哭泣)在合一的老根里化為平靜。

最後一首是這場「火災」的結局,愛情的結果是一切歸於平靜,所有的矛盾都消融了。當這場「火災」到達高潮,彼此「再不能有更近的接近」時,一切似乎偶然的東西都已定型,愛情成熟了,也失去了更深的痛苦和甜蜜,只等季候一到,各自飄落。這一個生命階段也結束了,而陽光依舊,巨樹永青,每一個人都在重複這千古不變的痛苦與歡樂,那麼真誠,那麼無奈。「陽光透過繽紛的枝葉,分在兩片情願的心上」,生命之樹常青,回首往事,竟發現許多滑稽,青春的焦渴,苦痛的追求,沉重的思考,感官的愉快,失落的惆悵……,都將在生命之樹的老根里化為平靜,這個平靜是虛無的。

《詩八首》所寫的,是愛情生活這不可克服的深刻的矛盾,千百年來人們讚美的愛的美妙,愛的和諧,愛的神聖,在詩人冷靜以至於冷酷的理性解剖刀下蕩然無存,它直言不諱的認為愛情只是一個短暫的生命階段,既不可能避免,又不可能持久,人們只能在這條窄路上痛苦地前行,走完這一生命階段。詩人似乎真正從玫瑰夢中醒過來了,寫詩提醒自己。詩人,還有我們讀者,真正醒過來了嗎?真正醒過來了,又怎麼樣呢?

寫《詩八首》的穆旦,似乎看透了愛情,似乎從玫瑰夢這醒來了,其實不然,他仍在苦苦地追求。人畢竟是感情的動物,愛,永遠誘惑著每一顆年輕的心。在《贈別》一詩中,詩人穆旦寫道:「他曾經愛你的變化無盡/ 旅夢碎了,他愛你的愁緒紛紛」。這裡,「變化不盡」已不是矛盾與危機的根源,它本身也是可愛的。在《寄——》里,詩人向一位姑娘傾訴,渴望「飛向你,把靈魂里霉銹拋揚!」在《春天和蜜蜂》一詩中,詩人因春夏秋冬變化如梭,嘆息韶華易逝,從而更焦急地渴望早日開放愛情之花。相對於穆旦這些頗有浪漫特色的愛情詩來說,《詩八首》在他的詩歌里是過於獨特了。沒有材料證明,想來詩人在寫作此詩前,受過愛情很深的折磨,他才能以如此透徹,如此無情的理性來寫他對愛情的感受。但是,在《詩八首》這一團燃燒的冰火中,我們不正可以看到詩人深層的激情嗎?愛之深,恨之切,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痛苦越深,反思越深,否定情緒越強,解剖也更近深刻。因此,飽含現代理性精神的《詩八首》與充滿浪漫精神的愛情詩是不矛盾的,它們同出於一個對生活有深沉的熱愛,對愛情有熱烈追求的心靈。只不過由於濃重的陰影始終籠罩著詩人,他沒有擁抱過春天,因此對生活中的灰暗虛空體會尤深,當他抒寫這一面的時候,也就易寫出別人少有的發現,令人耳目一新,發人深省。在文學藝術中,越是獨特的、個性的,也就越有它的生命力,特別是這一「獨特」又能觸動人們隱藏在內心的某一琴弦,人們日常里未認真觸動過這根琴弦,經它一撥,轟然作響,引起共鳴,它的價值也就越大。《詩八首》在穆旦的作品中,起的就是這種作用。

發表《詩八首》的《文聚》

從文學史的角度看,《詩八首》在中國詩里是不常見的,異端的,因而是創新的。從詩的內容上看,《詩》八首無疑有它的局限,它的虛無主義色彩是明顯的,偏激與片面也顯而易見。但是,我們能要求用一首詩來「全面」論述「愛情」問題嗎?

這組詩從一個特殊的角度切入了一個深刻的層面,以思辨糾結感情,以痛苦的真義衝擊幸福的表象,為人們提供別一種思考與理解,已完成它的使命,達到它的目的。對文學史來說,文學史最重視的是你提供了什麼新的東西,而不是看你正確與否。正確與否由不同時代的不同人們自己去理解與判斷。五四以前,合乎封建倫理的思婦詩成為愛情詩的主體,自由熱烈的愛情受到限制,更不會有人對愛情中的深刻矛盾,愛情的本體意義作出理解。五四以後,新文化運動喚起了人的覺醒,覺醒的青年首先碰到的切身要事之一,就是追求戀愛婚姻的自由,對愛情的大膽追求,帶來了對愛情的大膽歌唱,出現了以專寫愛情詩著稱的湖畔詩人,他們沿襲浪漫派詩人的愛情觀,縱情歌唱愛情是理想的,美好的,和諧的,永遠令人陶醉的。繼起的新月派詩人,從本質上就是浪漫主義的,他們寫下了許多美妙的愛情詩篇,他們對愛情詩的貢獻,不在於對愛情觀新的理解。沒有人對愛情問題作逆向的思考。三十年代的革命現實主義詩人們,他們著眼於愛情與事業、與社會、與階級的衝突,也無暇顧及愛情生活自身的矛盾衝突。穆旦在四十年代的特殊環境中,受現代主義的詩歌的深刻影響,將目光收束到人自身,加之他獨特的經歷與感受方式,在《詩八首》中對愛情觀提出了異端新說,對文學史是有價值的。詩評家和文學史家之所以注意《詩八首》而忽視穆旦其他的愛情詩,原因也正在與此。

但由於《詩八首》的虛無色彩,以及部分詩節詩句的晦澀,至今少見對它的全面而細緻的分析文章。另外,由於「九葉詩派」詩人的長期被忽視,學術界對他們的研究時間太短,也是對這一組詩解析不深的主要原因。

我認為,對《詩八首》的整體分析理解是有價值的,縱有偏謬,也能促人思考,推進對這組奇詩的理解。

寫作本文時的作者

——《昭通教育學院學報》1991·1

——收入論文集《審美與重構》雲南人民出版社2012·1出版

宋家宏

雲南大學文學院教授、雲南大學雲南文學研究所所長,雲南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在《文學評論》、《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文藝爭鳴》、《中國詩人》、《中國圖書評論》、《世界華文文學研究》、《文學自由談》、《大家》、《邊疆文學·文藝評論》、《文藝報》、《文學報》、《人民日報》、《雲南日報》等報刊發表評論百餘篇,著有《走進荒涼——張愛玲的精神家園》、《闡釋與建構——雲南當代文學專論》、《審美與重構——中國現當代文學叢談》、《批評的空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宋家宏 的精彩文章:

TAG:宋家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