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男童因大小便不能控制遭親媽虐打 這個問題你還敢忽視嗎?

男童因大小便不能控制遭親媽虐打 這個問題你還敢忽視嗎?

q小醬導讀:都說孩子是家長的寶,捧在手裡怕碎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可是親生父母虐待孩子的新聞卻一再挑戰我們的認知,讓我們懷疑這個俗語的真實性。

孩子的成長過程註定也是父母的成長過程,從嗷嗷待哺到蹣跚學步再到背著書包上學,父母也在一起成長。教育孩子最需要的就是耐心,但是對某些並不合格的家長來講,孩子的任何一點小錯,都在他們眼裡無限放大。

男童因大小便不能控制遭親媽虐打

就讀於四川綿陽永興某幼兒園的5歲男童鵬鵬被老師發現身上有多處傷痕,老師從其口中確認系其在家被體罰後所致。為此,園方多次試圖聯繫鵬鵬家長,但家長始終不露面。有記者調查後獲悉,鵬鵬的親生父親因車禍去世,鵬鵬母親帶著鵬鵬和現任男友住一起,因為經常拉屎拉尿在床上和褲子上,鵬鵬時不時會遭到母親和同居男友的體罰。

視頻曝出後在網上引發熱議,網友一致聲討鵬鵬的母親及其男友。當地婦聯獲悉後,對鵬鵬母親和其男友進行了批評教育,並表示將通過法律途徑保護孩子的健康成長。對鵬鵬而言,母親及其男友的虐待行為有沒有給他造成陰影,我們還不得而知。

在對這種虐待兒童的行為強烈譴責的同時,我們也要回到事件本身來看。正如新聞中綿陽市第三醫院醫生所說,5歲孩子經常控制不了大小便,需要做的是看醫生或尋求心理援助,並非一味地指責打罵。事實上,小孩在成長過程中存在大小便無法控制的情況並不在少數,甚至有小孩到10歲還存在這個問題,而其中最常見的問題就是遺尿症,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尿床」,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

遺尿症

遺尿症俗稱尿床,通常指小兒在熟睡時不自主地排尿。一般至4歲時僅20%有遺尿,10歲時5%有遺尿,有少數患者遺尿癥狀持續到成年期。沒有明顯尿路或神經系統器質性病變者稱為原發性遺尿,佔70%-80%。繼發於下尿路梗阻、膀胱炎、神經源性膀胱(神經病變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礙)等疾患者稱為繼發性遺尿。患兒除夜間尿床外,日間常有尿頻、尿急或排尿困難、尿流細等癥狀。

原發性遺尿的主要病因

1.大腦皮層發育延遲

不能抑制脊髓排尿中樞,在睡眠後逼尿肌出現無抑制性收縮,將尿液排出;

2.睡眠過深

未能在入睡後膀胱膨脹時立即醒來;

3.心理因素

如患兒心理上認為得不到父母的喜愛,失去照顧,患兒脾氣常較古怪、怕羞、孤獨、膽小、不合群;

4.遺傳因素

患兒的父母或兄弟姐妹中有較高的遺尿症發病率。

遺尿症的弊端

兒童遺尿症雖不會對患兒造成急性傷害,但長期夜間遺尿可影響患兒的自尊心與自信心,引起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焦躁、多動孤僻等心理異常。一項對8-16歲尿床兒童的調查顯示,尿床對兒童來說是僅次於父母離婚和吵架的第三大嚴重事件,嚴重影響兒童的身心健康及家庭成員的生活質量,常常給患兒及其家庭帶來較大的疾病負擔和心理壓力。因此,兒童遺尿症一經確診需儘早進行治療,家長切勿採取「觀望」的態度。

遺尿症如何治療

一般治療

1.養成良好的作息制度和衛生習慣,避免過勞,掌握尿床時間和規律,夜間用鬧鐘喚醒患兒起床排尿1~2次。白天睡1~2小時,白天避免過度興奮或劇烈運動,以防夜間睡眠過深;

2.在整個治療過程中要樹立信心。逐漸糾正害羞、焦慮、恐懼及畏縮等情緒或行為,照顧到患者的自尊心,多勸慰鼓勵,少斥責、懲罰,減輕他們的心理負擔,這是治療成功的關鍵;

3.要正確處理好引起遺尿的精神因素,通過病史了解導致遺尿的精神誘因及可能存在的心理矛盾,對於可以解決的精神刺激因素,應儘快予以解決。對已經發生的矛盾和問題,要著重耐心地對患兒進行教育,解釋,以消除精神緊張,以免引起情緒不安;

4.晚飯後避免飲水,睡覺前排空膀胱內的尿液,可減少尿床的次數。

行為療法

1.排尿中斷訓練鼓勵孩子在每次排尿中間中斷排尿,自己從1數到10,然後再把尿排盡,這樣能訓練並提高膀胱括約肌控制排尿的能力;

2.忍尿訓練白天讓孩子多飲水,當有尿意時,讓他忍住尿,每次忍尿不超過10分鐘,每天訓練1~2次,使膀胱擴張,增加容量,從而減少夜間排尿的次數;

3.定時訓練在以往晚間經常尿床的時間提前半小時用鬧鐘結合人為叫醒,讓其在室內來回走動,或者用冷水洗臉,使在神志清醒狀態下把尿排盡,目的也是有助於建立條件反射;

4.家長要及時發現孩子尿床,督促孩子自己排空殘餘尿、擦乾局部、更換內褲及干床處理。

藥物治療

1.丙咪嗪適用於覺醒障礙型;

2.奧昔布寧別名尿多靈,適用於晝夜尿頻型;

3.麻黃素可用於混合型;

4.去氨加壓素是一種人工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別名彌凝,適用於夜間多尿型。

物理療法

可採用鬧鐘定時促醒、針灸、按摩等方法。

小編有話說:

當孩子出現尿床問題時,家長要記得時刻關注,如果通過一般的治療方法仍不見起效的話,可能還是需要尋求醫生的幫助。切勿忽視這個「小」問題,到最後釀成大毛病。

— THE END —

這些微信號更精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壹品健康 的精彩文章:

吃東西無法下咽,是什麼讓我們「如鯁在喉」?
經常吃蔬菜、杏仁和豆類等食物有助於控制血糖

TAG:壹品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