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胃口的分子機制

胃口的分子機制

電影《小森林》里,市子的美食讓人嚮往。

在那治癒的片刻,不禁覺得,生活的內容無非吃了睡、睡了吃,進化的本質也不外乎生存與繁衍。

不過,吃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胃口太好容易肥胖,胃口太差沒有能量。

古人所謂,啖者,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隨著人們的觀察,進食機理已有較多研究,主要有三條神經環路控制,它們各司其職,也相互合作。

第一條是下丘腦弓狀核的AGRP神經元,它在能量不足時激活,使大腦產生餓感,並促進食物攝取。一但開吃,AGRP神經元的活性迅速下降。此條通路主要參與覓食。

第二條是外側下丘腦環路,它在進食的多個階段激活,同時介導獎賞系統。

第三條是臂旁核的CGRP神經元,其激活產生飽感,且抑制進食,但失活不增強進食。

目前,大家把胃口分為兩種:穩態與享樂。前者參與能量不足時穩態維護,後者在能量充足時攝入可口食物。

當能量缺乏時,負效狀態的激素送達AGRP神經元,後者促發覓食,並在覓食成功、進食開始時失活。此時,外側下丘腦環路激活,營養可口的食物觸發獎賞系統,其正反饋信號引發更多的攝入。當不斷進貨,胃部開始膨脹、腸道激素分泌,CGRP神經元激活,繼而終止進食。

AGRP環路

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腸源性餓素與脂源性瘦素激活AGRP神經元,後者釋放GABA、NPY與AGRP 等神經遞質,其中GABA與NPY的時效較短,而AGRP較長。

基於光線或化學操縱GABA與NPY神經元,能夠幾分鐘內誘發動物暴食;而操縱AGRP,不直接激活進食行為的運動神經元,而是通過影響尋找與獲得食物的動力,其進食程度與刺激的頻率、強度成正相關。

與之對應,通過白喉毒素殺死成年小鼠AGRP神經元,能夠誘導短期厭食症,曾演唱「Yesterday Once More」的美國歌手Karen Carpenter即死於此病。

而新生小鼠AGRP神經元缺失後,由於發育過程中的替代環路,其體重沒有異常;但進食偏好改變,與穀物飼料相比,更喜歡高脂高糖的可口食物。

AGRP神經元的下游很廣,包括下丘腦室旁核、終紋床核以及部分的腦室旁丘腦等。通過抑制類神經遞質GABA,AGRP神經元負調下丘腦室旁核,從而觸發進食。

阻斷下丘腦室旁核與中腦導水管周圍灰質的突觸連接,得到類似效果;直接沉默下丘腦室旁核的Mc4r神經元,也能重複同樣表型,但程度弱些。

通常,研究AGRP環路的動機特性基於瞬時作用,而神經遞質AGRP的下游介導了長時作用,包括弓狀核神經群、阿黑皮素神經元、以及晝夜節律相關的黑皮質素受體神經元。

外側下丘腦環路

早在上世紀50年代,人們便報道,直接電刺激外側下丘腦,能夠觸發貪食;損傷該腦區,則會導致進食減少。當時人們猜測,其參與調節下顎運動。

隨著進一步研究,大家發現,刺激不同亞群,能夠激活飲水、捕獵、啃咬或性行為。此外,刺激早期,動物只是普通進食;當持續刺激時,動物會暴飲暴食。

通過最新發展的光遺傳學,激活外側下丘腦抑制性神經元,釋放GABA轉運體,能夠推動進食;激活該區域興奮性神經元,釋放谷氨酸轉運體,能夠壓制進食。

在靈長類與嚙齒類的電生理實驗中,外側下丘腦的信號還與尋覓食物、餐飲口感、飼料線索相關。而更多的實驗表明,它整合計算複雜的味覺輸入。

味覺神經元通過孤束核傳到大腦,又通過臂旁核傳遞到外側下丘腦。後者的部分神經元,投射到腹側被蓋區,調控具有條件反射的進食行為。

在眾多外側下丘腦的神經元亞群中,食慾肽與黑色素聚集激素尤為重要,前者不光加深了進食行為的研究,還推動了發作性睡病領域。

活體電生理實驗表明,食慾肽神經元在探索行為時活性最強,在梳理身體與食物攝取時活性一般,而群體鈣成像證實,神經元鈣信號在食物攝取時降低。

睡眠-覺醒周期中,食慾肽與黑色素聚集激素神經元,交替放電,特別是快速眼動睡眠期間。它們在新鮮信號下激活,在禁錮壓破下抑制。

前面提到的GABA與谷氨酸亞群,有部分交叉,同時接收各種信號:感覺、穩態與獎賞等。

來自終紋核的抑制信號,偏向投射谷氨酸亞群;

腹側被蓋區釋放多巴胺至基底核,多巴胺含量與食品藥物動機呈正相關,基底核D1受體神經元投射至GABA亞群,如哨兵一樣終止飢餓小鼠進食;

而基底核D2受體神經元投射至腹側蒼白球,參與處理食物口感信息;

外側下丘腦的GABA亞群回投至中腦多巴胺系統,能夠介導強化學習,並自我激活;

與此同時,谷氨酸亞群回投至外側系帶,後者參與情緒處理與負向記憶。

CGRP環路

飽感與胃口不完全對應。

飽感增強,不意味著胃口降低;飽感降低,也不意味著胃口變好。

飽感涉及膽囊收縮素、胰高血糖素樣肽等多種腸道激素,並有特定的行為模式,其中的味覺與腸道信號通過臂旁核中轉。

氯化鋰或脂多糖引起噁心時,臂旁核CGRP神經元的Fos基因表達顯著上升。光遺傳激活能夠減少同樣時間的攝食,或延長同樣飯量的時間;抑制不直接增加食慾,但在噁心或外加飽感激素時促進攝食。除了飽腹感,臂旁核神經元還介導疼痛等多種負向刺激。

提及吃飯時間,我父親每頓大概吃一個小時以上,在相機稀缺的年代,還有朋友給他拍照留念。基於他的遺傳,我吃飯也很慢。

小時候,家裡人為了督促我,設立「先吃完不管,後吃完洗碗」的規矩。然而,我的速度還是不能提升,只是熟練了洗碗的技能。大概每次想加速進食時,喉嚨都會感覺反胃。

後來上了初中,每天晚上要自己回家做飯,吃完再去學校上晚自習。飯量、速度與做飯技巧,在那個時候得到了統一鍛煉。現在想來,可能是CGRP的作用。

CGRP的主要輸入來自孤束核的谷氨酸興奮型神經元,後者是大腦接收內臟、味覺、激素與代謝信息的主要入口。再往上一級,孤束核受中縫與暗縫的五羥色胺神經元調節。

CGRP的主要輸出是杏仁中央核,與例如焦慮、恐懼等負向情緒相關。通過激活杏仁中央核的蛋白激酶C神經元,能夠有效抑制進食;而失活導致吃飽的小鼠繼續進食,但只能再多吃一點。

展望

關於吃,每個人都有很多記憶,有的常常談起,有的埋在心裡。

關於體重,有的用於炫耀,有的閉口不提,如果攻破機制,輕重多少隨意。

關於將來,我們只能希冀,廚師們和科學家一道,做出美味的食物,同時營養合理。

歡迎關注軸突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軸突紀 的精彩文章:

記憶的分子基礎

TAG:軸突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