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飲食 > 病從口入,虛由腎起,消炎用水,減肥補氣,食為上君,葯作下臣

病從口入,虛由腎起,消炎用水,減肥補氣,食為上君,葯作下臣

病從口入

兩個眼睛,兩個耳朵,就連鼻子也是兩個孔。只有口,是一張。有人說,這是提示我們要多看、多聽、少說話。但實際上,口的功能,要多於眼睛、耳朵和鼻子。因為口至少有三項功能:說話、進食和接吻,甚至還有第四項功能,就是嘔吐。可見,只有一張口,不是這樣解釋。至少不完全是這樣。這樣只解釋了禍從口出!但卻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點,那就是病從口入。

疾病是從口進入身體的,如果口多了,那還得了!所以必須得少,必須得最少。怎麼少呢?再少,也必須有一個,總不至於是半個吧!這就是嘴巴的不同。用的時候就有,不用的時候就無。所以嘴巴既能張開,也能閉合。張開相當於有,閉合相當於無。其實,病從口入,並不單指細菌從口進入,更重要指的是飲食失調。人是很有口福的。世界上動物約150萬種,植物40萬種,真菌類10萬種。聰明而又勇敢的人類,處在食物鏈的頂端,似乎一切都可拿來作為人的食物。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的《中國食物營養成分表》,收錄了近千種常見的食物。食物是改變人體內生態的關鍵因素,食物吃得不對,導致的食源性疾病,是現在慢性病爆發的重要原因。

虛由腎起

一般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身體好不好,全靠脾胃保。這自然是因為脾胃能從食物中加工出營養,供身體器官組織和細胞使用。但實際上,脾胃提供的能量,只佔身體總能量的10%左右。約有90%的能量,靠的是腎臟對能量物質的回收過濾和循環使用。根據生理學的研究,人的雙腎,每天可過濾出原尿180L,重量是360斤,是一般人體重的三倍。但成年人每天排尿往往不會超過1.8L。也就是說99%的原尿都被回收過濾了。這個情況,可以看作是腎主水的一種解釋。

腎臟為什麼要會回收這些東西呢?一是因為這裡面有大量的水分可以循環利用。二是為了回收氨基酸、蛋白質、糖和多肽類等物質。這些都是能量物質。回收後會進入肝臟,由肝臟根據身體的營養需要情況,該合成的合成,該分解的分解。確保了這些能量物質的重複利用。若是沒有腎臟回收能量物質,人又怎麼可能七天不進食而不死呢。那些道家辟穀養生的人,可以很長時間不吃不喝,是因為氣足不思食,這個氣足,可能就是因為腎氣足,可以將能量物質不停的循環利用。如果腎開始虛了,那麼能量物質就會大量丟失,人的身體想不虛都難。關於腎虛的文章,請參考《腎為什麼會虛,腎虛了為什麼怕冷、小便多,腎怎麼才能強壯起來》,寫得比較詳細。

消炎用水

水是溫和善性的葯。不但中醫這樣認為,西醫也是這樣認為的。美國的醫學博士巴特曼先生,可以用水治療多種疾病,並寫了《水是最好的葯》系列圖書共3本,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看看。曾經有位網友在我的文章下方留言,說是說自己一身病痛,醫生無法治療,在看了這本書之後,每天認真喝水,病還真就慢慢好了。當年法國總統密特朗,被確診為前列腺癌骨轉移,他的經治醫生給他開的主要處方就是:每天10小瓶礦泉水。有營養師透露,腎結石只要不是特別大,喝足6個月的礦泉水,腎結石就會自己崩解。我國廣西巴馬人的長壽奧秘,也與水有密切關係。

按照中醫角度來理解,炎就是火。火本是正常需要的,體內的營養物質,需要氧化燃燒才能生產出能量。這就是火。但體內的氧化燃燒,需要在水裡完成,專業名詞叫做水解反應。如果水不夠,那麼營養物質在水裡,就沒有足夠的溶解度,無法正常轉化為能量,生成了大量的毒素和自由基,對細胞造成傷害引發炎症。簡單理解就是水不足以克火,就成了炎。所以水是很好的消炎藥。像常見的滴眼液、滴耳液,都是加了特定成分的水,還有鼻炎、腸胃炎、咽喉炎、關節炎等,除了腎炎外,幾乎所有炎症性疾病,水都是重要的輔助治療方式。有時甚至可以單獨治療。

減肥補氣

一般來說,擁有更強脂肪加工能力的人,身體會更健康。你看以前的人,大塊肥肉整碗的吃,一點都不覺得膩。吃下去身體也不出毛病。現在的人稍微多吃點油,就容易長胖甚至出現高血脂。並不是說脂肪吃太多,才會出現這個情況。新聞上報道,吃素的人,甚至出家的人,肥胖、膽固醇高,已經不是一例兩例了。最近又有一則新聞,有位女性吃了30多年的素食,差點癱瘓了。這是嚴重的營養不良。

一個正常人不會把脂肪當食物吃,因此脂肪多了是相對的,只有身體加工脂肪的能力下降了,吃進來的脂肪才會相對過剩。為什麼會出現這個情況呢?中醫解釋說,現在的人普遍陽氣不足,不能很好的氣化脂肪。肚子上的脂肪不能氣化,就是大肚子。血液中的脂肪不能氣化,就是高血脂。肝臟處的脂肪不能氣化,就是脂肪肝。胖要補氣,瘦要補血。紅牆國醫胡維勤教授,介紹了補氣三招,三招是一清心、二喝粥、三艾灸。他推薦的清心方式是站樁。粥是指荷蒂粥,荷蒂就是荷葉的蒂。每天用艾條熏炙脾腧穴、足三里、氣海穴和膻中穴。這四個穴位都是補氣的大穴,每天熏炙,能起到補氣的作用。其實補氣的方法有很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

食為上君

從宏觀上講,民以食為天。咱們吃的東西那麼多,什麼癥狀應該吃什麼,什麼環境應該吃什麼,什麼季節應該吃什麼,什麼人應該吃什麼,什麼時間吃,怎麼吃,吃多少合適,只有把這些都搞清楚,才能真正的做到食補。陰性的食物,都是補臟腑的。我們身上的病,大多都與營養豐富的陰性食物有關。越是營養豐富的食物,陰性的特質就越強,也越難消化,也就需要更多的陽性食物來幫助消化。像各種輔料、作料,如蔥、姜、蒜、胡椒、辣椒、八角、桂皮、陳皮等等,都是陽性食物。

從微觀上講,一切之疾病,傷害的都是細胞。傷而不死的細胞,會用營養材料來修復。死亡的細胞會告訴身體要複製出新的細胞,複製新細胞需要營養材料,等量代換一下,一切之疾病,最終消耗的都是營養和能量。疾病的發生,是一個細胞損傷、修復、再損傷、再修復的循環過程,直到最後,修復材料不夠,無法修復,疾病因此而發。只要把細胞修復的原始材料充足的、合理的運輸到位,細胞就會良好修復,疾病因此自愈,這是食療治病的核心邏輯。

葯作下臣

葯食同源,食物和藥物原本是一家的。人的生命有限,所以在任何時期,處理一件事情,能否快速顯效,成為判斷一個人能力強弱、一個工具是否實用、一個方法是否有效的關鍵指標。葯,起勢迅猛,發力霸道,顯效極快,這讓葯得到了空前的重視。漢字很有意思。祖大於宗,創大於造,階大於級,思大於想,毒大於葯。治療作用大於毒副作用,就是葯。毒副作用大於治療作用,就是毒。如果人本身營養不足,首葯有效,次葯次效,三葯無效,四葯毒藥。營養不足,不管何葯,都終將失去作用。

食為君,葯為臣,三分治,七分養,這個重點先後次序一定不能錯。能否理解並踐行〖三分治,七分養〗,是考驗一個醫生是否合格、一位患者是否具有健康智慧的基本標準。而在治好病的前提下,能否盡量減少藥物治療行為、增加營養調理行為,即降三升七,則決定著醫生所處的上中下級別,也決定著患者病癒後健康時間的長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身體自我修復研究者 的精彩文章:

過午不食的由來是什麼,過午不食有什麼好處?說的好清楚!
一個慢性病的調理案例,醫生和營養師意見完全不一致,你聽誰的?

TAG:身體自我修復研究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