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只要你做到這點,成「佛」很簡單!

只要你做到這點,成「佛」很簡單!

首先,我們要明確「佛」是什麼?

佛教產生於公元前6—5世紀的古代印度,創始人為悉達多?喬答摩(約前566—前486年),釋迦牟尼是佛門弟子對他的尊稱,意思是「釋迦族的賢人」。

喬達摩是迦毗羅衛國凈飯王太子,早年就受到人世間生、老、病、死各種苦惱的困惑,加上對當時的婆羅門教不滿,遂捨棄王族生活,離家出走,訪師問友,探索人生解脫之道。經歷諸多磨難,終於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這一年他35歲。之後歷時45年,他在印度北部、中部恆河流域一帶任教,從者甚眾,流傳下來,稱為佛教。

佛的本意為「覺悟」,漢譯音為「佛陀」。佛對大千世界認識之初,就是探索如何解脫人世間的苦難為目的。人生有八大苦,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陰熾盛。隨著人的年齡逐漸增長,每個人受到的困惑會很多,磨難也更多。我們要經歷生離的考驗,要經歷死別的考驗,要經歷很多遺憾的考驗。佛教從本義來說,就是幫助芸芸眾生脫離苦海,到達極樂世界的彼岸。

作為有神論或無神論者,如何看待佛教,應該具有儒教的治學風範。儒家學說提倡積極入世的精神,具備兼收並蓄、百家爭鳴、取長補短的學術態度。儒家的創始人孔聖人,為我們學習作出了很好的表率。他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孔子高風亮節,他並沒有說只有我才能成為你們的老師,誰有本事、誰有學問,都可成為老師。因此,儒教中人既可以是儒教的,同時也可以加入其他教會,這在其他教會中是不可想像的。

孔子還說,「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孔子自身不遠萬里向老子求學就是典型的例子。我們學習佛法的精義,一定要打破各種藩籬,批判繼承,弘揚發展,學習其先進之處,有益之處,並運用到日常工作、生活之中,盡量避免走彎路,使人生更加從容、更加淡定。

學習佛教的精神,就是學習其「濟世愛人」的思想。濟世,佛說普渡眾生,度己度人。從個體來說,要忠君愛國,放在當今是愛祖國、愛人民,這是人生立世之本。一個對自己國家、民族不熱愛的人,一定沒有好的道德和品行,一個沒有良好道德和品行的人,怎麼能取得發展,怎麼不墮落於苦海之中呢?愛人,就是要愛自己、愛家人、愛身邊的人,「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假如每個人都充滿愛,世界將會變成美好的人間。

其次,我們要明確「誰能夠成佛」。

或許有人會說,佛教徒潛心修行,過的是苦行僧的生活,遠居深山古剎,這沒有什麼好。我們日常對佛的理解,大多局限於寺廟,裡面修行的僧侶可稱為職業修道者,這只是佛教修行的一種表現形式,佛法普渡眾生,濟世愛人,是其最重要的教義,體會教義、踐行教義,關鍵在於每個人的修鍊。

每個人不一定能修鍊成為至高的佛,但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己心中的佛。佛的法身是見不到的。普通人心中有佛,其實無佛;佛心中無佛,其實有佛。這就是「色」與「空」的道理。我們見到的佛是為了教化方便,變化而成的千千萬萬個化身中的一個,「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梨花一放翁」。

假如說觀音菩薩的法身是天空中的皓月,那麼她的化身就像恆河的影子一樣,千變萬化數不清。可以說,佛在你的心中,佛在你的身旁,每個人善於接受善的,教化你的對象就是佛,也可能是你的父親,也可能是你的同事,甚至也可能是你的小孩,只是佛為了教化方便,為了度你而實現的靈魂附體。從佛法來說,你有千言萬語,佛有萬千靈耳,不要怕你做了善事沒人知道,也不要以為做了惡事能逃避懲罰。佛就在你的心中,佛就在你的跟前。

人人皆可成佛,就是說,人人都有佛性,都具備成佛的素質。人人心中有靈山,說的是每個人要有明確的目標。目標的長短、大小,決定一個人成就的大小,從人生的角度來說,這是戰略層面的。人人能夠成佛,便是目標確定以後,你必須努力的方向。即取經是個大方向,大目標,取什麼樣的經,這就是成什麼樣的「佛」了,這是戰術層面的。

俗話說,凡是有九竅者,皆可修仙。這個定義很廣,什麼叫有「九竅」者?《中國百科網》的定義是,「九竅」即人的頭部七竅及前後陰,即人體的九個「進出氣筒」。只要有九竅的都可修仙,幾乎所有動物都行。

誰能夠成佛呢?這個範圍廣得你想不到。佛說「芸芸眾生」皆可成佛,「芸芸眾生」是個什麼概念,佛經中細分為「四生」,即胎生、卵生、濕生和化生。胎生,人是屬於胎生的,當然能成佛;豬狗牛羊等都是胎生,也能夠成佛。卵生,雞鴨鵝是卵生的,能夠成佛;青蛙蜻蜓、癩蛤蟆等也是卵生的,也能夠成佛。濕生,由於陰陽際會等原因產生的,如蚊蟲、細菌等,都能成佛。化生,是超脫了自然界的東西,如諸天、地獄等,裡面的天兵天將、閻王老子、牛頭馬面、惡鬼色鬼等等,經過修鍊也能夠成佛。

西遊記中,唐僧代表的是人,孫悟空代表的是石頭、萬類的靈長,豬八戒代表的是動物,沙僧代表的是諸天地獄,白龍馬代表水族等等。你看,經過這樣劃分,真的還想不出什麼不能成佛的,何況於人乎!

最後,要明確「怎樣才能成佛」。

成「佛」,不是要你當和尚,或不同信仰的改行當佛教徒。成佛,是一個修鍊成真的過程,使人的心靈得到超脫、完善的過程。每個人不一定成佛,但必須有心中之佛。

要培養良好的品德。《資治通鑒》中對德的論述非常精彩,德者,才之帥也;才者,德之資也。有德有才,謂之聖人;德勝於才,謂之君子;才勝於德,謂之小人;無德無才,謂之庸人。我們對君子和小人的理解,可能會更加透徹一點。培養品德,必須修鍊心性,坦蕩豁達,遠離貪慾,使自己清凈,使自己忠誠。我們要做自己的「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僕。要知道,一個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為畜牲。「心」悟能成佛,「心」迷墮邪魔。

要樹立堅忍不拔的精神。成佛的過程是痛苦的、艱難的,百鍊才能歸真,必須有心理準備。很多人離成功很近,但最終放棄了,因為就缺最後的努力。我們經常會因為某些事情沒有成功,往往嘆息那「差一點」的時候,有沒有想到這「差一點」,正是對個人精神的一種磨練,對人精神的一種考驗。堅持就是勝利,堅持使人成功。

要有愛心、廣結善緣。佛就是善,就是博愛,微觀來說是愛人愛己,宏觀來說是愛祖國愛人民。培養善心、愛心,有個「累積效應」問題,行善積德不是一天兩天能做到的,是修鍊一輩子、幾輩子的事情。雖然很多人是無神論者,但是,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些人結局圓滿,會順便送一句「祖宗積德」;對一些人被懲罰會說是「報應」,報應就是「因果輪迴」。要經常的、長期的向善、行善,才能起到累積效應。

要小處著眼、回報社會。不是干大事才能成佛,大事是相對來說的。什麼是大事?對國家來說是大事,放在整個地球來說,未必是大事;與古往今來的歷史事件來相比,也未必是大事。對個人來說是小事,假如有一天,你的小槓桿不小心撬動了地球,就變成大事了。大事沒有必然的定義,它要求你在每個崗位、每個角落,認真做好每一件事情,精心完成每一項任務,每一件看似小事,都是大事。如果你不小心培養出毛同志,這是大事還是小事?你的善心不小心影響了鄰里朋友,勸導眾人行善,同樣也是大事。一句話,莫以善小而不為,也莫以惡小而為之。

作者:林電鋒,魚羊秘史簽約作者。已出版《子未語:半部論語在民間》《看我72變:西遊人物眾生相》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魚羊史記 的精彩文章:

牛魔王為何對孫悟空恨之入骨?原來鐵夫人布局打敗小三,連孫悟空都被設計了
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打油詩?

TAG:魚羊史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