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800504-文綜地理套題

201800504-文綜地理套題

2018全國普通高考二輪新題速遞模擬卷(5)文綜地理試題

第I卷(選擇題)

一、選擇題

當河流流出谷口時,擺脫了側向約束,其攜帶的泥沙等物質在出山口處鋪散沉積下來,形成扇形堆積體—沖積扇。沖積扇在平面上呈扇形,可分為扇頂、扇中、扇緣三部分,扇頂伸向谷口;在立體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錐形。下面左圖為干早區沖積扇平面示意圖,右圖為濕潤區沖積扇平面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乾旱區沖積扇形態較濕潤區沖積扇形態顯著的原因是()

A.乾旱區人類活動少、開發少

B.乾旱區流水作用弱

C.濕潤區河流落差小

D.濕潤區沖積扇面積

2.乾旱區綠洲易出現在()

A.沖積扇扇緣B.沖積扇扇中

C.沖積扇扇頂D.山谷中

3.橫斷山脈衝積扇易發生()

A.漬澇B.颱風災害

C.旱災D.泥石流災害

在方言中,橫切山脈使山脈中斷的河谷或山谷稱為「陘」,這種穀底因為走向與山脈近於垂直相交,也稱為「橫谷」。「陘」,歷史上常被利用作為遷徙、貿易、征戰的道路系統。下圖為太行八陘示意圖。據此完成第下面小題。

4.歷史上陘的功能主要表現在()

①交通通道②農業基地③人口集聚區④關隘要衝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5.太行八陘中,交通意義最為重要的是()

A.飛狐陘B.井陘

C.白陘D.軹關陘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荷蘭西部港口小鎮羅曾堡(51.90°N,4.25°E)工業發展迅速,為此於1960年修建了一條新的入運河——卡蘭運河,分擔原有南北向新沃特偉赫運河的運輸壓力,運河建成後,承擔著繁重的運輸任務,大型船隻川流不息。1980年,在卡蘭運河一側河岸修建了一座高牆。該高牆長約1.75千米,由125根半圓弧形混凝土柱組成,柱高約25米,建成後有效削減75%的風力。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6.卡蘭運河建成之初,主要運輸()

A.時鮮花卉B.觀光遊客

C.石化產品D.電子產品

7.推斷卡蘭運河旁的高牆()

A.呈東西向延伸,位於運河南岸

B.呈南北向延伸,位於運河西岸

C.呈東西向延伸,位於運河北岸

D.呈南北向延伸,位於運河東岸

8.建設高牆是為了()

A.降低大型船隻雜訊

B.減輕廠房設施受損

C.減少風浪沖刷河岸

D.保障船隻航行安全

綠道(GL)是具有生態、休閑、文化等多種功能、兼顧生態和經濟平衡的完整線性空間,是一種可持續的土地利用方式。下圖為南京市西部江心洲及濱江帶綠道系統規劃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9.江心洲是河水周期性漲落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不同部位的沉積砂礫顆粒特徵是()

A.迎水側的洲頭沉積物顆粒較大

B.東西側翼的沉積物多以淤泥為主

C.洲尾部沉積物的大小分選性好

D.從洲面垂直向下沉積物顆粒逐漸變大

10.江心洲近年來發生的變化可能是()

A.長江三峽蓄水後江心洲面積有擴大的趨勢

B.南水北調東線實施調水後江心洲面積縮小

C.大量農業開墾導致江心洲內部濕地銳減

D.造船、沙場等產業的退出使江心洲的發展趨於衰落

11.關於江心洲濱江帶綠道的規劃建設,正確的是()

A.濱江堤岸需要生態化、景觀化改造

B.碼頭、船塢等工業遺址需要徹底清理

C.東側要與市區隔離開避免市區的干擾

D.西側破碎的濕地應保持其相互獨立性

第II卷(非選擇題)

、綜合題

12.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各題

大熊森林地處加拿大西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自西海岸的一系列海島到海岸山脈西側,是世界上現存面積最大的溫帶雨林。雨林中喬木高大茂密,林間生長了大量濕生苔蘚。但由於近代人類的開發,大熊森林面積已大大縮小,2006年當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來保護這片溫帶雨林及各種珍稀野生動物。下圖是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地形圖。

(1)分析大熊森林成為世界現存面積最大溫帶雨林的原因。

(2)分析大熊森林林間濕生苔蘚廣布的原因。

(3)推測當地政府保護大熊森林可能採取的措施。

13.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塞罕壩地區地處自然環境的過渡地帶,生態環境脆弱。歷史上塞罕壩曾經水草豐美、森林茂密。自清末以來由於大規模開圍放墾和戰爭、山火等原因,到20世紀50年代,這裡的原始森林已蕩然無存,成為風沙蔽日的茫茫荒原。1962年,塞罕壩設立林場。林場建設初期,造林成活率低,不足10%。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塞罕壩建成林地約7.5萬公頃,並在大面積單一人工林的基礎上,通過小面積撫育砍伐、「引闊入針」「林下植樹」等措施,逐步形成了以人工純林為頂層,灌木、草、花、次生林間種的復層異齡混交結構,環境優美,生態與經濟效益顯著。下圖示意塞罕壩林場位置。

(1)從自然地理環境的過渡性分析塞罕壩地區生態環境脆弱的原因。

(2)分析塞罕壩土地沙化的自然原因。

(3)從氣候角度推測林場建設初期造林成活率低的原因。

14.【地理—選修3:旅遊地理】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題。

天坑是一種漏斗形岩溶地質景觀,是在地下河強烈溶蝕和侵蝕作用下,石灰岩不斷溶蝕,導致岩層崩塌,並貫通地表形成。2016年,我國地質專家在漢中南部發現在數量上居世界前列的天坑群。漢中天坑群主要分布在秦巴山區深處的禪家岩鎮、小南海鎮、駱家壩鎮、三元鎮四個區域,處於我國目前發現的天坑岩溶地貌的最北界,天坑群原始程度高、生態保護好,類型齊全,具「稀、奇、峻、雄、險、秀」的風景特色。右圖示意漢中天坑群分布地區。

評價陝西省漢中天坑群景區旅遊開發的區位條件。

15.【地理—選修6:環境保護】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題。

「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具有自組織性與動態平衡性,與人類自身「共生共榮」。「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使生態要素合理配置。貴州省政府扶持貧困山區農民,將山區坡耕地建設為石坎梯高標準農田,成為精準扶貧的成功案例。石坎梯田就是用石頭砌田埂進行農田改造。右圖為貴州省石山區威寧縣石坎梯高標準基本農田。

分析威寧縣建設石坎梯田的自然原因及其主要作用。

參考答案

1.B

2.A

3.D

【來源】【全國百強校】陝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學2018屆高三上學期第一次考試地理試題

【解析】

1.乾旱地區,降水稀少,河流的水量較小,流水作用較弱,故B項正確。

2.綠洲分布在乾旱地區水資源較豐富的地區,沖積扇的扇緣位置,有地下水分布,且地勢較平坦,綠洲容易出現,故A項正確。

4.D

5.B

【來源】【全國市級聯考word】湖北省武漢市2017屆高中畢業生五月模擬考試文科綜合地理試題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交通線路,閱讀材料了解陘的含義,認識陘的主要作用,在交通運輸當中連結主要城市的交通線路最為重要。

4.橫切山脈使山脈中斷的河谷或山谷稱為「陘」,這種穀底因為走向與山脈近於垂直相交,也稱為「橫谷」。「陘」,歷史上常被利用作為遷徙、貿易、征戰的道路系統。這說明歷史上陘的功能主要是交通要道和關隘要衝,選擇D。

5.井陘橫穿太行山脈,連結兩個主要城市太原和石家莊,是主要的交通要道,交通意義最為重要,選擇B。

6.C

7.B

8.D

【來源】【全國市級聯考】福建省廈門市2016-2017學年高二下學期質量檢測地理試卷

【解析】

6.卡蘭運河的建設是為了分擔原有南北向新沃特偉赫運河的壓力,承擔著繁重的運輸任務,大型船隻川流不息,運輸量大,時鮮花卉對於交通便捷度要求高,容易腐爛,保鮮期短,不適宜水運,A錯。觀光遊客數量不大,不會使用大型船隻,B錯。電子產品,輕薄短小,運量小,D錯。石化產品運輸量大,需要水運,C對。故選C。

7.在卡蘭運河一側河岸修建了一座高牆,有效削減75%的風力,所以卡蘭運河是為了削減風力對運輸的影響,而荷蘭地處西風帶,盛行西南風,高牆應為南北走向,位於河流西岸,才能起到防風作用,故選B。

8.由材料,結合上題分析,在卡蘭運河一側河岸修建了一座高牆,有效削減75%的風力,所以卡蘭運河是為了削減風力對運輸的影響,保障船隻運行安全,故選D。

9.A

10.C

11.A

【來源】【全國百強校word】河北衡水中學2017屆高三全國大聯考文綜地理(2.17)

【解析】

9.迎水側的洲頭河水流速快,沉積物顆粒較粗,A正確;側翼河水分流,由於狹管效應,流速較快,細小的顆粒無法沉積,而是沉積了顆粒較大的砂礫物質,B錯;尾部河水從兩側彙集,水的動力能量減弱,沉積了顆粒細小的淤泥層,C錯;因江心洲是洪水期和枯水期周期性交替出現而形成的,沉積物的顆粒大小也相互交疊,不是逐漸變化的,D錯。

10.三峽蓄水後,泥沙淤積到庫區,下泄的泥沙減少,江心洲的面積趨於縮小,A錯;南水北調東線從揚州調水,對上遊方向的南京沒有影響,B錯;農墾活動圍墾了大量濕地,江心洲的濕地大量銳減,C正確;傳統工業的退出,是江心洲產業活動的升級,被生態科技類的產業活動所取代,是江心洲可持續發展的標誌,D錯。

11.濱江堤岸本來是為了防洪、灌溉而高築的沿河大堤,破壞了原有的生態功能,並成為市民濱江活動的阻力,應該通過合理的綠化和景觀構建,增加台階、斜坡與外部連接,提高其可達性,A對;工業遺址等人文景觀可以保留以構建文化特色景觀,凸顯曾經的文化元素,B錯;東側岸線較窄,與市區只有狹窄的江水相隔,二者關係密切,應該通過橋隧聯繫兩岸,相互融合,C錯;西側破碎的濕地之間需要通過綠道串聯成線,形成一個可以互通的整體,為更多的人提供服務,而不是相互獨立,D錯。

12.(1)成因:地處40°N~60°N北美洲大陸西海岸,常年受盛行西風控制,氣候溫和;(暖濕的)西風受海岸山脈的阻擋,多地形雨,降水多;開發歷史相對較短、地廣人稀,(早期)森林幾乎沒有遭受人為干擾破壞。

(2)降水多,空氣濕潤(濕度大);緯度較高,氣溫較低,且陰雨天多,蒸發較弱;(3分)樹木高大茂密,林間光照弱。

(3)建立自然保護區(擴大自然保護區面積);立法禁止商業性伐木(控制商業性伐木規模);積極發展森林旅遊業。

【來源】【全國市級聯考】2018全國普通高考二輪新題速遞模擬卷(5)文綜地理試題

【解析】整體分析:該題以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地形圖為背景材料,考查區域特徵、區域可持續發展等相關知識,要求學生具備較強邏輯推理能力,能夠用科學的語言、正確的邏輯關係,表達出論證和解決地理問題的過程與結果。

(1)大熊森林成為世界現存面積最大溫帶雨林的原因要從自然環境和人類影響兩方面分析,自然原因要從氣候角度進行分析;開發歷史相對較短、地廣人稀,(早期)森林幾乎沒有遭受人為干擾破壞,原生態森林保護的好。

(2)林間濕生苔蘚是陰濕環境下的生物;當地溫帶海洋性氣候,降水多,空氣濕潤(濕度大);緯度較高,氣溫較低,且陰雨天多,蒸發較弱;樹木高大茂密,林間光照弱。

(3)大熊森林目前主要是商業性砍伐而破壞嚴重,森林的保護措施可從建立自然保護區、開發與保護相結合、積極發展森林旅遊業等方面回答。

13.(1)塞罕壩地處內蒙古高原向華北平原的過渡地帶,地處溫帶季風氣候向溫帶大陸性氣候(或半乾旱區向半濕潤區,或季風區向非季風區)過渡地帶,她處溫帶森林向溫帶草原的過渡地帶,生態環境脆弱。

(2)處於半乾旱、半濕潤區過渡地帶,氣候的大陸性明顯(冬春降水少,晝夜溫差大);風化、風蝕作用強;靠近沙源地;靠近冬季風源地,北部地形起伏較小,多大風;風力搬運和堆積作用強;植被自然恢復能力弱(生態環境脆弱)。

(3)(熱量不足,降水少)水熱條件差;生態環境惡劣,乾旱、大風、凍害等氣象災害頻發;風蝕、水蝕作用強,土壤肥力低。

(4)喬、灌、草結合,結構複雜,防風同沙作用強;阻止了(渾善達克)沙地向南推進;涵養(灤河、遼河)水源;改善局地小氣候,溫差減小,降水增多;增加植被覆蓋率,生物多樣性增多。

【來源】【全國市級聯考】2018全國普通高考二輪新題速遞模擬卷(5)文綜地理試題

【解析】整體分析:該題以塞罕壩林場地理位置圖為切入點,考查自然環境特徵、區域可持續發展等相關知識,綜合性強,難度較大,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

(1)塞罕壩地處內蒙古高原向華北平原的過渡地帶,地處溫帶季風氣候向溫帶大陸性氣候過渡地帶,是半乾旱區向半濕潤區、季風區向非季風區的過渡地帶,地處溫帶森林向溫帶草原的過渡地帶,生態環境脆弱。

(2)塞罕壩土地沙化的自然原因,可以從地形、風向、水資源等方面回答。

(3)林場建設初期造林成活率低的原因,主要原因是水熱條件差、生態環境惡劣、氣象災害頻發、土壤肥力低等方面。

14.有利條件:漢中天坑群數量位居世界前列,原始程度高,生態環境好,類型齊全,風景獨特,具有較高的科學研究、美學觀賞價值。

不利條件:漢中天坑群分布在秦巴山區深處,交通通達度低;位置偏遠,基礎設施不完善,地區接待能力差;景區地勢起伏較大,環境承載量小;距離東部發達地區較遠,客源較少。

【來源】【全國市級聯考word】河北省石家莊市2017屆高三畢業班第二次模擬考試文科綜合地理試題(帶解析)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旅遊資源的開發條件的評價。

主要從遊覽價值、市場距離。交通位置及通達性、地區的接待能力和旅遊的環境承載力等方面來進行分析。存在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由材料分析可知,漢中天坑群數量位居世界前列,原始程度高,生態環境好,類型齊全,風景獨特,具有較高的科學研究、美學觀賞價值。但是由於漢中天坑群分布在秦巴山區深處,交通通達度低;位置偏遠,基礎設施不完善,地區接待能力差;景區地勢起伏較大,環境承載量小;距離東部發達地區較遠,客源較少。

點睛:評價旅遊資源價值

1. 瀏覽價值:遊覽價值是旅遊資源開發的先決條件,他首先體現在旅遊資源的質量上,同時要考慮旅遊資源的集群狀況,還要考慮景觀的地域組合等。

2. 市場距離:旅遊地的最優吸引半徑是有限的,旅遊資源要接近經濟發達的旅遊消費市場才有利於開發。

3. 交通位置及其通達性:交通位置優越的地方有利於旅遊資源的開發。

4. 地區接待能力:旅遊區的活動配套設置、服務質量直接影響其接待能力,從而影響旅遊資源的開發。

5. 旅遊的環境承載量:根據旅遊活動的環境承載量確定旅遊活動規模,是保證旅遊活動與地理環境協調發展的重要措施。

15.原因:喀斯特山區地下溶洞多,上游較難涵養水源;喀斯特山區地形起伏大,土層薄,石料較多;喀斯特山區降水豐富,易出現山洪,常摧毀農田。作用:石坎梯田可以有效攔截雨水,增加地下徑流,緩解旱情;石坎梯田可以有效滯緩徑流,減弱流水侵蝕力,減輕了水土流失;石坎梯田就地取材,「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促進了可持續發展。

【來源】【全國市級聯考】2018全國普通高考二輪新題速遞模擬卷(5)文綜地理試題

【解析】整體分析:該題以貴州省石山區威寧縣石坎梯田為切入點,考查石坎梯田的自然原因等相關知識,綜合性強,難度較大,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威寧縣建設石坎梯田的自然原因主要從當地的自然環境角度考慮,包括地形、降水等方面,主要作用主要結合修建背景進行考慮,修建梯田可以增加地下徑流,緩解應地表水流失導致的旱情,同時,修建梯田,延緩了地表徑流,緩解了水土流失。

長沙市一中地理組

做有態度有情懷的地理人

微信號:cssyzdili

掃一掃關注我們

歡迎關注|分享

歡迎點贊|轉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沙市一中地理組 的精彩文章:

如何盡量提高文綜考分?

TAG:長沙市一中地理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