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盤點我最近在用的那些能提升幸福感的小家電

盤點我最近在用的那些能提升幸福感的小家電

一直有朋友留言和私信我,希望我能分享一下自己在用的一些家用小電器。所以這兩天我簡單整理了一份清單分享給大家,希望這份極為翔實的清單能充實你的飯後時間。

-LIST-

1.暢呼吸空氣凈化器

2.博朗剃鬚刀5030S

3.飛利浦無線吸塵器

4.小米IH電飯煲

5.蘇泊爾玻璃電熱水壺

6.卡蛙便攜乾衣機

7.YEELIGHT檯燈

鎚子暢呼吸空氣凈化器是我最近剛剛入手的,之前出於情懷入手了一個小米的。

空氣凈化器這種東西有條件還是都備一個比較好,至於如何選擇品牌和型號,我會在下面分享我的思路和看法。

剛才都說了是情懷,而且都被換了,看的出來我對小米的這台機子基本上是棄用了。當初年少不懂事,不對,應該說太年輕太天真。

因為連著一段時間的杭州惡性空氣質量,一到冬天,隔三差五就是 PM2.5 中重度污染,出於想要多活幾年的考慮,就在網上認真地選購起了空氣凈化器,最終抵不過情懷和顏值的考驗,選擇了小米 699 元的空氣凈化器 2 代。

挺開心地用了兩年,期間換過幾次濾芯

其實要不是看了去年冬天老羅在成都的那場新品發布會,我可能至今都會在用小米的空氣凈化器。這邊不是誇暢呼吸有多好,老羅說的也不一定就都對,當然也不是一棒子打死小米,請別誤解。

只是看完那場發布會之後,我才意識到原來空氣凈化器有那麼多需要去考慮的地方。這裡不得不誇老羅的演(相)講(聲)水平,能把複雜的概念講得簡單易懂,讓我聽得下去。

下面就說一下我在重新選空氣凈化器的時候,為啥會選擇這款鎚子的暢呼吸空氣凈化器。(左邊是暢呼吸空氣凈化器超級除甲醛版,右邊是小米空氣凈化器2)

先感謝很多在網上寫乾貨文章,科普文章和已經做過空氣凈化器實測的網友們。基本上都是靠你們的科普和講解,我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內容很長很複雜,我就不在這邊長篇大論挨個講解了,感興趣的朋友自己動動手指搜索一下。

**先說下在選空氣凈化器之前自己要明確的兩個值:**

1、你的使用面積;

2、所在地常年的空氣質量情況;

得到這兩個值的時候,你就需要去套一個公式了

感謝放心選對國標整理的這張圖

很多數值都是國標確定的,因為我是在杭州使用,建築物換氣次數選擇了1次/小時;我主要是在卧室使用,S=30,h=2.4;室外顆粒物濃度,我分別算了一下中輕度污染和重度污染的時候,我需要的Q值,也就是空氣凈化器上標註的CADR值。

(CADR值就是潔凈空氣輸出比率,簡單的理解就是同一大小空間下的凈化速度)

**根據我的計算,在杭州30平米的卧室裡面使用**

通過上面的公式得到:

1. 輕度污染需要的CADR=102;

2. 中度污染需要的CADR=171;

3. 重度污染需要的CADR=325;

只能說是上面算出來的這些值的上下浮動,畢竟存在的環境變數太多。

既然CADR值有了,就可以去選擇合適的空氣凈化器了。

但是這邊要注意下,大多數的空氣凈化器標註的CADR值都是超過300的。那是不是基本都能滿足我的使用要求呢?

不!是!的!

因為我之前是用小米的,就拿我自己在用的這台小米舉個例子吧!

**聲明!不是要做對比,暢呼吸和小米空氣凈化器2無論從價格還是定位來說就不是一個級別的,沒啥好橫向對比的。只是單純從數據方面看看哪個更適合我需求而已。**

官網標註的CADR值是高達310,也就是說在最高的功率運作下也就是急速檔才能到310。

我測試了下小米在極速檔下的噪音情況:

63 dB(A)

再測試下睡眠檔的噪音情況:

37.9 dB(A)

根據國標規定居民住宅區:白天雜訊上限為55分貝、夜間雜訊上限值為45分貝。

PS:因為我測試的環境是在家裡,並不是實驗室的那種環境水平,存在一定的環境雜訊,不過也說明了我自己真實居住環境下的雜訊情況。

也就是說如果我晚上睡覺,肯定是沒法一直用極速檔位的;睡眠檔位的噪音情況是滿足條件的,但是睡眠檔位的時候CADR值有多少呢?我找遍了小米官網,都沒找到有標註的地方。Emmm,但是測試CADR值的測試環境和設備要求比較高,我這也沒條件去測試。

所以這邊要感謝放心選提供的測試結果:

數據有很多,包括了各個空氣凈化器在極速檔位和睡眠檔位(最低速檔位)的CADR值以及噪音和濾芯的使用壽命都測算出來了。感覺真的用心!

挑幾個我自己比較關心的品牌出來看下

根據我計算的CADR值的需求來說,還有一些也是滿足的,但是出於適用環境,價格,替芯耗損,以及工業設計等角度的考慮,我還是選擇了它。

適用環境,價格,以及顏值都是因人而異的需求,但是替芯損耗建議一定要考慮多一點,因為空氣凈化器相比別的3C類產品來說真的不僅僅是損耗品,更是一件耐用品,基本每天使用時長都在8個小時及以上的。

總之,上個星期我入手了這台暢呼吸空氣凈化器,外觀顏值沒話說,我也不是專業的工業設計出身,只能表示說我個人非常喜歡。

總之,上個星期我入手了這台暢呼吸空氣凈化器,外觀顏值沒話說,我也不是專業的工業設計出身,只能表示說我個人非常地喜歡。

而且我看了下,它上面其實也可以再加裝一塊去甲醛的活性炭濾芯的。我猜應該是暢呼吸為了之後延展個性需求做的設計。

看下裡面的替芯和結構:

它是用H13的濾芯,附上過濾替芯的等級要求及過濾能力的表格。

對0.1-0.3微米這種最不易被過濾顆粒也能有效的吸附過濾。

最後我也測試了一下暢呼吸的雜訊情況:

極速檔位:67.2dB(A)

睡眠檔位:37.3dB(A)

基本上沒啥問題,不會影響我的作息。

總的來說

1、CADR值滿足我的要求;

2、噪音情況符合國標,也能不打擾到我的正常作息;

3、替芯是H13的,能把該過濾的微粒都給過濾乾淨;

4、價格和耗材花費也是我目前可以負擔的起的;

不過也是有 3 處,我個人覺得可以提升優化的地方:

1、進氣口只有三面,正面沒開口。可能是出於工業設計的美感或者別的方面考慮。但是好像有些浪費濾芯的使用率;

2、暢呼吸的手機端沒有濾芯的剩餘時長提示。官方只有提示說濾芯拆封后1年半要替換更新,但是畢竟每個人的使用環境不同,建議有個倒計時式的提醒比較好;

3、體積的話,不知道還有沒有可優化縮小的空間。目前是38.4X38.4X81.9 cm的長寬高,放在我原有並不大的卧室里,確實有那麼點顯得佔地方。期待下一版本能在這一塊有些考慮。當然了這一點也有我自己的問題,誰讓我沒條件住更大的地方呢……

我之前有對比測評過幾款往複式剃鬚刀

它們分別是:

1、飛科電動剃鬚刀 FS621 179元

2、松下電動剃鬚刀 ES-ST29 499元

3、米家便攜電動剃鬚刀 199元

4、博朗電動剃鬚刀 3010s 349元

5、博朗電動剃鬚刀5030s 799元

具體的實測過程我就不在這邊複述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下我之前的推文。

當時從配置和刀頭情況,握振感和噪音,以及實際的使用感受這幾個角度進行對比,最終是博朗電動剃鬚刀 5030s最為優秀。

所以在那之後,我就開始使用博朗的5系電動剃鬚刀了。

這邊順便在多提一點,也是之前有分享過的。就是為啥沒有選擇旋轉式的剃鬚刀?

為了更加直觀的表現一下,我簡單手繪了一下工作路線圖,這樣就比較直觀了。

旋轉式的剃鬚刀因為工作原理不同,會比往複式刀頭接觸皮膚的路徑長很多,所以它的清潔能力和舒適度先天性的都比往複式的要差。

但是旋轉式也是有優點的,它更適合長鬍子的,比如絡腮鬍的人使用,體毛較多的歐美人普遍是使用旋轉式的。往複式會更加適合我們亞洲人使用!

下面還是繼續細聊下這款博朗5系的剃鬚刀。

主體+說明書+充電器+清潔刷的配置,另外附贈了防塵用的便攜袋子,以及一小瓶潤滑零件用的機油。

個人很喜歡它的顏值,比較得體硬朗。機身是圓滑過渡的,還有一層類似硅膠的貼片,整體的尺寸大小也比較合適,所以手握著的感覺也也很不錯。

有三級刀頭,效率是挺高的,基本一剃就乾淨了。主刀頭非常靈動,好處就是可以更加貼合皮膚,尤其是剃下巴的時候,能很容易就剃乾淨。

另外它還擁有一個刮刀,對於鬍子比較茂密,比較長的人來說來說修剪器的存在可以大大提高剃鬚的效率,而且還在做到部分需要修理出一些特定形狀的需求,有稜有角的鬍子形狀是很硬漢的。

而我吧….一周才剃一兩次鬍子,刮刀基本是用不到的。

不過之前為了做對比測評,我找了一個鬍子比較多的同事來挨個體驗當時測評的剃鬚刀們。

「博朗這個5系 刮刀刮的挺乾淨的,另外剃刀的舒適程度也不錯,能很快就剃乾淨。沒有扯鬍子的感覺,過程順暢。個人最喜歡這款。」

——這是當時這位同事給出的評價

我個人在這段時間的使用感受下來,感覺5系剃鬚效率確實要比我之前在用的飛利浦旋轉式的要高很多。還有一點就是從來沒有出現扯鬍子的情況,也沒出現剃後皮膚不舒服的感覺。不過這一點也可能和我鬍子短也有關係。

另外它是可以全身水洗的,也支持濕剃。

總之,博朗5030s是幾款綜合對比下來各方面表現最好的。

顏值得體硬朗,握感舒適,刮刀和剃刀的使用也是最好的。唯一要考慮的就是價格方面,能接受的話,我個人很推薦。退而求其次可以選擇博朗 3010s 。

溫馨提示:父親節就快要到了。

關於打掃衛生這件事情吧,其實我也沒少換過工具。

靜電除塵拖

海綿條掃把

免手洗平板拖把

手持攜帶型吸塵器

總之就是在自己能接受的價格範圍內,更換了好幾種工具,目的是為了更加的輕鬆便捷。因為打掃衛生真的是件很煩人的事情,雖然我是每周一打掃,但還是會覺得心態爆炸,灰塵夾雜著毛髮,清理起來確實很麻煩。

本來覺得有個掃地機器人會省很多事情。但是在前段時間我做完掃地機器人的對比測評之後,也徹底打消了這個念頭。

我家的客廳在連續實測了五個掃地機器人之後,是被我用掃把打掃乾淨的……

就我自己而言,我可能不會選擇入手一台掃地機器人。因為目前看來它並不能達到我對它可以完全代替人工的期望。我個人感覺掃地機器人只適合家裡居住面積很大且東西不是特別多的家庭使用,或者像我同事一樣買來只是為了收集寵物的毛髮……

只能說,掃地機器人,有經濟條件可以買,但是不用對它能在多大程度上提高你的生活品質抱有特別大的期待,可能還不如一個好用的吸塵器實在。

(你們怎麼知道我在做吸塵器的對比測評?)

在這之前,我先簡單說一下這款飛利浦FC6405/81的無線手持吸塵器吧。也是最近剛剛收到的。

是在京東飛利浦專賣店買的,而且最近還有活動優惠!

雖然之前飛利浦的掃地機器人讓我略微尷尬,但是體驗了半個月後,這款同樣是他們家的FC6405/81無線吸塵器還是可圈可點的。

老樣子,老套路。還是先說下我自己使用下來的幾點最大感受:

1、說明書做的真心不錯,可以說是非常得傻瓜化了!看圖學使用這種操作讓我還沒開用就先給它打了一個很高的印象分了。

2、 可能是因為我第一次使用這種長桿立式的無線吸塵器的緣故,直起腰吸塵的感覺真的挺好的,之前用過攜帶型的手持吸塵器,如果要吸地上的灰塵的話,就要彎著腰或者蹲在地上。

它的吸塵頭是可以360度旋轉的,外加上有滾輪的助力。我實際使用的時候,發現還是能相對較為輕鬆靈活地吸到桌底和椅子之間的灰塵。但是因為厚度的大小還是有一點的,所以稍微矮一點的沙發和床底就不太能進不去了。

3、手持和立式是二合一的。可以吧手持部分給拆下來,單獨使用。

手持的話就能比較容易地清理沙發,床面,地墊等一些隙縫裡面的灰塵。

這邊值得一提的是它這個可拆卸的手持吸塵頭的設計,是可以便攜切換刷毛的。兩個頭二合一,省時省力。

4、可以支持拖地的功能,而且直接帶有水箱。

安裝還是蠻簡單的,裝好之後就是這樣。前面先吸塵,後面跟著就是濕拖。

我試了幾次,建議還是純吸塵先把地面上的頭髮和灰塵都盡量吸乾淨,然後再上濕拖裝置進行拖地。

因為直接上濕拖的話,會發現還是有很多毛髮和灰塵會被濕拖布給吸附,然後就和……和之前的平板拖把沒啥區別。

另外還要一點就是濕拖的時候能感覺到阻力變大,建議傾斜一點使用,不然容易手酸。

立式模式有兩個檔位,先開滾刷的開關,這樣能起到一個基礎的掃地作用;

然後再按吸塵的開關,雙效下來,基本的髒東西都能被處理乾淨了。

雜訊方面,滾刷模式下是78.8分唄,吸塵模式下是84.6分貝。我在實際使用的時候,感覺雜訊還能接受,不過不太建議長時間開著使用。

中規中矩的垃圾隔離式收納盒,可以單獨拆卸清洗。沒啥毛病!

續航的話,我一次3,4個小時充滿,然後能用兩次左右。一次的打掃面積毛估為80平米。

總結性評價一下的話,站立式吸塵的功能還是滿足了我需求的。能很快地打掃乾淨,濕拖功能也剛好省去再重新拖一遍地的煩惱,還能拆卸下來去清掃窗帘沙發,總體滿足了我的需求的。

快速乾衣機,也是我日常用到比較多的東西。外出旅行必帶!

前段時間杭州梅雨季也一直在用它。(南方的朋友應該能體會到雨季晾不幹衣服的恐怖)

先簡單提下這個品牌,SmartFrog卡蛙其實是國內的一家小電器原創設計的品牌。

拿過紅點,iF等設計大獎,他們家的東西在工業設計方面還是比較俘獲我眼球的。簡約大方同時在功能上也是注重實用性的,比如這款攜帶型乾衣機。

一個主機搭配烘衣服的支架和烘鞋子的管子,兩種形態有兩種用途。

做工很精細,細節也很豐富。

電源開關是按壓式的,不是旋轉的。上面的是進風口和掛鉤。

烘鞋的管子下面有一個橡膠塞,用來堵住機器的出風口,這樣氣體就可以從管子里出來了。

烘鞋的管子是可以拉伸的。

還有一個值得一提的細節是,它的掛鉤可以摺疊到後面,拆掉支架以後,體積只有一隻手掌那麼大,非常適合出差或旅行攜帶。

它工作的時候有兩個檔位,紅色是熱風烘乾模式,藍色是冷風風乾模式。

烘鞋烘衣服都很兼顧,體驗感不錯。

它的功率是 150 瓦,安全可靠又省電。整體重量很輕,最大承重為 5 kg。噪音方面的話也很小,睡覺的時候開著也沒有很大的影響。

我自己在實際當中用的時候,一件手洗擰乾的T恤,大概是兩個小時左右就全乾了,如果是洗衣機甩干再烘的話,應該會更快。

總之這款卡蛙的便攜乾衣機,在實際應用中給了我很大便利,功能實用顏值不錯的同時,性價比也很高。值得拿出來和你們分享!

雨季再也不用穿沒幹透的衣服了……

電熱水壺其實沒啥好拿出來分享的,好看好用就可以了。

但是吧,貌似想找個好看的可能還真沒那麼容易……

某寶熱門前100,看到外觀不想買

關於電熱水壺,我知道的不多,當初為了好看選擇了米家。

時間用久了,就會發現再好的內膽都擋不住水垢的侵襲啊…..

難怪燒出來的水越來越」有味道「了。

分享一個我最近重新買的電熱水壺。

其實入手一個新的,並不僅僅是因為米家那個時間久了起水垢,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我最近搬進了一個Loft單身公寓,上下兩層,經常要上下樓倒水喝不太方便。

所以才會幹脆就再買個電熱水壺,原來的米家我就放到二樓的卧室里用了。

關於這款新入手的電熱水壺,簡單說幾點它讓我感覺值得一提的地方:

1、透明玻璃材質的壺身,我也是第一次見到,好處就是玻璃不容易起水垢,就算有水漬了也容易擦乾淨,當初入手它的一大原因就是這個!

不過一開始我也有個擔心的地方,就是玻璃會不會很容易加熱爆裂?

查閱了下官網的一些信息,發現採用的是高硼硅材質的玻璃,能扛高溫低溫的驟變,不容易爆裂。而且玻璃很厚實,輕微的磕碰都沒啥問題。

2、除了玻璃之外,壺的底座和蓋頭基本都是不鏽鋼材質的。

這個壺整體看的話顏值還不錯,但是如果單看這些部分細節,其實不鏽鋼確實會給人一種老氣的感覺。不過也有它的好處,就是很容易擦洗乾淨,一擦就亮。

純白色塑料材質外殼的水壺,(比如我的那台米家)雖然外觀確實好,但是塑料製品有個比較不好的地方就是一旦髒了,過段時間就會發現上面的污漬很難再去擦乾淨。

3、煮水的效率還是挺高,一壺1.7L的水(夠喝一天),大概1分30秒就煮開了。而且煮水的時候底部的藍色LED燈光會亮起來,通過透明玻璃你能看著一壺水慢慢地從滋啦啦到翻滾沸騰,還蠻有意思的。

來自SUPOR,蘇泊爾這個牌子應該是非常熟悉了吧。其實算不上啥年輕牌子了,甚至第一感覺有些過時了。不過這款水壺的設計確實給了我一種全新的感覺。安全可靠的同時,更加註重外觀的設計和材質做工。

上面分享的 4 點可以說是這款水壺的特點吧。當然了,除了有好的地方,也有值得優化的地方。

玻璃壺身好看且不易起水垢,但同時也存在這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就是水開之後會很燙,壺身是絕對摸不得的。

把手內測是類似塑料的材質,所以拿著把手完全是沒問題的。

這就是我自己在用的一款電熱水壺,高效好用顏值高,除了要注意別燙著就好了。

經常看我分享的朋友應該知道,我個人是比較偏好一些新商品新品牌的。

關於檯燈這種東西,這邊想分享小米生態鏈中的一款產品——yeelight的檯燈。

先和大家簡單聊下小米生態鏈。

其實從小米這幾年推出產品的趨勢就能看出來,它在做由數碼產品向生活全品類覆蓋的擴張。

之前小米剛提出要去做數碼產品中的精品店的時候,其實是不被看好的。

畢竟一家公司想要做覆蓋全生活品類的數碼產品是很難實現的。

小米選擇投資多家企業來「幫自己做產品」,這樣的模式避免了小米成為一家體量極大的公司。

Yeelight就是這樣一家企業。大家熟知的米家LED智能檯燈就是yeelight設計出品的。

米家LED智能檯燈

其實這款檯燈我也有入手,使用了一段時間之後,我個人更喜歡yeelight靈動的這款。來給大家說下原因,主要是在於米家的操作。

用過的人都知道,按下去旋轉這個改變色溫的方法,個人覺得不太好用。在yeelight身上,這個操作過程直接被一個按鈕取代。

我個人是更喜歡這個按鈕設計。

yeelight的按鈕做了扁平化設計 ,造型上看上去更簡潔一點。

所提供的照明範圍會偏小一點,但是作為檯燈日常使用是絕對夠用。

高度調節上,它做了一段可以彎折的軟管燈臂。官方數據上給出的可以彎折超過10000次。

色溫變化上,由冷到暖一共五個檔位的變化。值得一提的是這款燈拿過一個「對雙色燈柱科學排布的」專利。

這也是我在使用中感覺和其他可變色溫的檯燈很不一樣的地方。

檯燈的亮度也是可以五檔調節的。

這款燈據說還採用了減藍光的技術,這個沒有辦法很直觀地展現。

不過之前我長時間在檯燈下面看書會有頭疼的感覺,換了這個燈之後略有緩解。

也不知道是不是這個減藍光技術的功勞。

無頻閃已經是挑選檯燈的時候的標配,就不具體說了。

我入手的是充電版,內置了2000毫安的鋰電池。斷電之後差不多能維持照明5個小時。

很適合寢室晚上斷電但非常熱愛學習的同學。

非充電版本的可以連接充電寶或者電源。

不過這個檯燈只有提供供電線,沒有轉接接頭。

使用了一段時間下來感覺是相當不錯的一款檯燈。性價比方面也很不錯。

溫馨提示:六一兒童節就快到了。

電飯煲不算是什麼新奇的東西。功能方面也是大同小異,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日本「煮飯仙人」那麼苛刻的要求。

「煮飯仙人」村嶋孟

所以在功能不錯的前提下,外觀能符合吾等年輕人審美的確實不多。

小米就是先在外觀上直接俘獲我心的那一個。

在去年搬家之後,我果斷就入手了一台米家IH電飯煲(3L)。無論是一個人日常使用,還是偶然來幾個朋友,都完全滿足需求了。

這是官方的圖片,顏值方面不需過多描述了。

後面我就簡單說一說,自己在實際使用當中的感受吧。

一個面板,三個觸摸按鍵,共有四個功能:精煮米飯,快煮米飯,煮粥,保溫;操作起來很簡單。

同時也是可以直接連接米家App進行操控的 ,APP上也會有分享一些除了做米飯之外其他的烹飪技巧。

還有就是關於米飯和最終煮出來米飯的軟硬程度也可以選擇。

既然是電飯煲,除了外觀之外,我更關心的還是煮出來的效果和口感。

我平時吃的比較多的米是泰國香米,米粒屬於那種細長型的。

這邊不得不提一句,雖然米家App上是可以選擇口感,但是實際煮出來的效果還是要自己把控好米和水的比例。別指望它能把原本能煮成粥的水量給你煮出一碗香甜可口的米飯。

但是在App上進行預約煮飯確實還是很好用的!

另外還有一個按鍵就是開關蓋子的,造型和顏值都很不錯。打開時儀式感滿滿!

另外就是 IH 電磁環繞加熱技術據說是能讓內膽直接均勻發熱,這一點很難感受得出來,但是確實有一點,是它的蓋子不那麼容易臟,基本不會看到有米渣會出現在蓋子和皮圈上面。可能就是因為沸騰是均勻的,不會出現中心沸騰很厲害的情況。(這也只是我的一個猜測而已)

最後還有一點值得一提,是個很小的細節。

就是它附贈的飯勺設計非常不錯!不是邊插,而是這樣擺放在電飯煲的上表面。

槓桿傾斜,飯勺不會因為觸碰蓋面變髒,這個小細節的設計也是一個加分項。

總的來說,這款小米的IH電飯煲,在顏值和功能表現上目前都讓我很滿意。3L的價格399元也不是很貴,入手了它,真實地提升幸福感。

· ? · · · · ·

上面這幾樣電器是我自己用過覺得確實很不錯也值得拿來分享的。

很早之前有關注我的人應該知道我做實測這件事情已經快一年了。

前兩天周末整理電腦的時候,發現原來這一年我已經做了這麼多的實測內容。

當然也花了不少的錢……

這張圖之前分享年度好物的時候也和大家分享過

除了在火球買手App我自己的專欄上堅持每天分享一件實測好用的東西之外,我還做了一些比較全面的對比測評內容:

對這些實測內容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在企鵝號內查看「愛生活的馬克君」的歷史內容。

以上就是我最近在用的電器合輯的全部內容了,真正的猛士,會看完全部內容並點贊留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生活的馬克君 的精彩文章:

趁著春光正好,給家裡來場徹底的大掃除吧!
有五個掃地機器人的我為什麼還要用掃帚?對比測評

TAG:愛生活的馬克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