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唯一富過十五代的家族!
作者:鹿溪
來源:世界華人周刊(ID:wcweekly)
研究表明,我們俗語所說的「龍生龍,鳳生鳳」,並非絕對。即使出身高貴,仍然有20%敗落的可能。那麼,如何才能讓自己的後代,避免墜入社會底層?
最近,《紐約時報》發布了一份報告。報告是由斯坦福大學、哈佛大學的學者和美國人口普查局共同研究的成果。
下面這張圖片,展示了研究報告的主要內容:即便你出生在富裕的白人家庭,仍然很可能跌落到社會底層。
而這一概率是多少呢?研究數據顯示:20%。
黃色方塊:白人家庭,藍色方塊:黑人家庭。第一行是生於富人階層,第二行是中上階層,第三行是中產階層,第四行是中下階層,最後一行是窮人階層。
中國老話說,富不過三代。
但社會上也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
真相到底是什麼樣的?
如何才能讓自己的後代,避免墜入社會底層,或者說不要出現「老虎生下狗兒子」,「一代不如一代」?
為什麼會有20%的精英階層跌落底層
不過,看到這裡,也有人心裡納悶,我們普通老百姓一直想著怎麼突破自己的階層壁壘,只求寒門也能出貴子。
但是卻從未注意到:那些佔據著好的教育資源,好的人脈,身處上層社會的孩子們,竟會刷的一下跌落到底層了?!
難道說,我們一直擔憂的「寒門難出貴子」的現象,到了貴族階層那裡,一下子嚴峻到了,連「貴族也難出貴子」?
比如《紅樓夢》里的賈府,坐擁眾多才子佳人,位列皇親國戚之位,卻還是躲不過沒落的命運。
《紅樓夢》劇照
不少人為此扼腕嘆息,不少人大呼不理解,然而,柳湘蓮的一句話,解開了其中的奧秘,她說:「(賈府)除了那兩個石頭獅子乾淨,只怕連貓兒、狗兒都不幹凈。」
是啊,在這種紙醉金迷的地方待久了,尋花問柳,卿卿我我,又沒有良好的家風作為支撐,這樣的家族,焉能不敗?
寶玉出家
看到這裡,會有人說,一個家族從富裕階層跌落,不單單是這個家族自身的問題,有時候跟社會發展總趨勢脫不了干係,畢竟,很多富裕的家族,都是在社會大變革的時候,一下子跌落底層的。
話雖如此,雖然在社會大環境下,很多問題不可避免,但那些能始終保持在富裕階層的家族,卻在家族建立之際,就已經開始思索:如何能保持家族長盛不衰。
·
洛克菲勒家族昌盛百年
「富不過三代」真的是「魔咒」嗎?
美國的洛克菲勒家族就是個例子。那會兒,家族成立之際,洛克菲勒是美國第一位十億富豪呢。按理說,不少人都該覬覦他的財富,也許過不了多久,家族就該為誰來繼承遺產鬧得沸沸揚揚了。
不過,這個家族卻看似無比輕鬆地打破了這個「魔咒」。
因為,富裕的家產並沒有助長他們的嬌貴,洛克菲勒家族依然延續了節儉的美德, 在他們眼中,單純的富貴傳家模式早已out了,他們採用的,是新型的「道德傳家」模式。
在這個家族,為了讓孩子們知道賺錢的不易,他們會通過做家務的方式,發給小孩子零用錢。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們會交到越來越多的朋友,需要的零花錢也越來越多,可如果你認為,他們會根據孩子的年齡適當調整零用錢的比例,那可就大錯特錯了,因為在他們眼裡:如果你想得到的更多,就得做出與之相對應的付出。
所以對孩子們來說,如果想得到更多的零花錢,就只能做更多的家務了。
洛克家族合影
為了保證孩子們拿到手的零錢沒有浪費,洛克菲勒家族還會要求孩子們認真記賬,從小培養他們的節儉意識和對金錢的掌控能力。
洛克家族的男孩兒們
等到孩子們再長大一點兒,家族裡的長者就開始這樣教育孩子們啦:我們賺錢的目的不是為了驕奢淫逸的生活。我們賺了這麼多錢,壓根就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秉承著讓世界變得更美好這樣的初衷,不少洛克家族的子女們,都義無反顧的致力於慈善事業。
洛克菲勒家族要求子女們勤勉善良
在這樣良好的家風中,他們嚴格要求的孩子們不以財富作為衡量價值的唯一標準,相反的是,他們更看重孩子們是否勤勉善良,是否將世界變得更好作為自己的目標。
靠著這樣的教育理念,如今,經歷了一個世紀洛克菲勒家族,已經傳到第六代,還沒有出現一點頹廢與沒落的跡象。
貝氏家族:中國唯一富過15代的家族
而在中國,同樣有這麼一個打破魔咒的家族——貝聿銘家族。
早在清朝乾隆年間,他們就以行醫買葯為生,成了蘇州四富之一。
貝聿銘
眼瞅著不少暴發戶的家業頻頻走向衰敗,貝聿銘的叔祖父貝潤生開始思索這個家族的興亡。在貝潤生眼裡,給後代留下再多的財富,都比不上給他們精神上的熏陶。
於是,「詩書傳家,樂善好施」,成了這個家族幾百年來的傳家文化。
秉持詩書傳家的理念,他們花費巨資,讓每一個家族的孩子們,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貝聿銘留美期間
秉持樂善好施的信仰,他們不會將國有財產佔為己有。解放前夕,不少身居要職的高官們,都會趁亂捲走一大筆錢,當時,孔祥熙一人捲走了一億三千萬美元,而貝聿銘的父親,身為中央銀行總裁的貝祖詒,卻沒有拿走一分公款。
如今,他們為贍養,救濟族人而修建的獅子林,是漢族古典私家園林建築的代表之一,已經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獅子林
貝氏家族也因此成為目前中國少有的,富過15代的家族。
正是因為秉持著「先做人,後做事」的態度,他們的家族才能綿延不絕,才能保持自己不被新生的階級力量打垮。
而和他們一樣,用品性教育子女的家長,遠不在少數。
《傅雷家書》中,有這麼一段告誡兒子的話:「做人第一;其次才是做藝術家;再次做音樂家;最後才是做鋼琴家」。
《傅雷家書》
錢基博在給兒子錢鍾書的信中這樣寫到:「做一仁人君子,比做一名士尤切要。」
是啊,如果學不會做人,如果不能秉持善良、勤奮的品格,即便是坐擁再多的財富,也逃不過跌落底層的威脅。
在這份報告里也指出,社會底層也有20%的概率,躍入上一階層。
一個還處在底層的普通人,為未來打拚,還是能夠獲得更好的人資本,跨越階層壁壘。
畢竟,那20%的可能性,可不會從天而降,不是嗎?
向上躍升,還是向下沉淪,最終取決的其實是自己。
潘幸知
※嫁了「濫好人」,後果很嚴重
※努力控制負面情緒,讓自己更健康?你錯了!
TAG:潘幸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