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窺傳統膳食的健康秘訣

一窺傳統膳食的健康秘訣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句膾炙人口的詩句,在人們日常生活中可謂屢試不爽。用在一日三餐中,恐怕也還是這個道理。中西方膳食存在明顯差異,在兩種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形成了各自的飲食習俗。但到了近代,中國傳統的飲食文化受西方衝擊不小,有人甚至說,這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新一代人的飲食習慣。其實,我國傳統飲食蘊含很多健康秘訣,只是大家還沒有識得其「真面目」。

膳食結構轉變問題多

GIF

歐美大多數發達國家的典型膳食結構,都是以動物性食物作為全日膳食中的主要消費食物,而糧食的消費量僅為其1/4。其特點表現為動物性食物多、植物性食物少。食物提供高能量、高脂肪、高蛋白質,而含有膳食纖維較低。這直接導致了三大問題:能量過剩,營養過剩,易發生慢性病。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餐桌菜肴的豐富,很多人的營養價值觀發生了改變,「昂貴的食物營養價值高,價廉的就沒有營養價值」之類的營養誤區很是深入人心。有些消費者認為,蛋白質含量高就意味著營養價值高,山珍海味、生猛海鮮、珍禽異獸、奇花異草都被列入食譜之中,中國人的「低脂肪、低蛋白、低熱量、高碳水化合物」的傳統膳食結構,正在向「高脂肪、高蛋白、高熱量、低碳水化合物」的「三高一低」型西方膳食結構轉變。

飲食不當、營養失衡所致的健康問題,近年來已經引起社會各方面的關注。如一日三餐攝入的熱量比,保持在分別佔一天總攝入量的3∶4∶3為好,但早飯不吃、中飯少吃、晚飯大吃特吃、睡覺前再補吃的不良飲食習慣,在生活中屢見不鮮。有一位浙江的女企業家,事業有成,家庭幸福,名下家產甚多,但卻有煩惱纏身。她身高160cm,體重80kg,患有高血壓、心臟病,試遍各種減肥藥,求遍名老中西醫,效果仍然不佳。究其原因,睡前窮吃惡補的不良習慣就是罪魁禍首。

愛吃蔬菜是傳統優勢

GIF

我國傳統膳食的特點,就是以碳水化合物(糧、穀類)為主,每日的主食量在300g?500g,再輔以魚、肉、蛋、奶、瓜果、蔬菜。其中,蔬菜在膳食中的作用非常重要。據調查,中國人吃的菜蔬有600多種,比西方多6倍。在西方膳食中,蔬菜大都生吃,但中國人喜歡烹飪後吃,一來蔬菜的花色品種較多,二來可以改善口味增加食慾,其三烹飪後的蔬菜體積大大縮小,一頓飯中攝入半斤以上的蔬菜可以毫不困難,充分滿足人體對膳食纖維的需要。

西方膳食在這方面遠不及中國的傳統膳食模式。當然,適當增加水果更好,但水果的作用並不能完全取代蔬菜。而且,水果價格較貴,並非人人都能承受。一方面從習慣上講,水果的攝入量有限,不如蔬菜。另一方面,水果的營養素含量並不如人們想像中那麼多。以每100g中維生素C的含量為例:蘋果為2mg?6mg,梨為3mg?10mg,香蕉為3mg,桃為3mg?12mg,橘為3mg?19mg,西瓜為4mg?7mg,而各種蔬菜,如菠菜為32mg,白菜為47mg,茭白為26mg,菜花為61mg?82mg,蘿蔔為14mg?24mg,油菜為36mg?65mg,雞毛菜為21mg?48mg,小青菜為38mg?61mg。由此可見,普通蔬菜中維生素C的含量是非常豐富的,普遍高於一般水果。維生素C是人體需要量最大的維生素,每天約需要100mg?200mg。正因為如此,西方人已經意識到其膳食結構的不足之處,維生素C片一直是西方國家最暢銷的營養素片劑之一。而對中國廣大消費者來說,只要保證蔬菜的正常攝入,就不會有維生素C缺乏的後顧之憂。

膳食纖維助腸道健康

GIF

同樣,膳食纖維攝入量大也是中國膳食模式的優勢之一。結腸癌在西方的腫瘤發病和死亡排行榜上始終居高不下,而近年來,這種病在我國經濟發達城市裡的發病率,也從前10位的末位,逐漸上升到目前的第3位甚至第2位,令人擔憂。膳食纖維的生理功能非常重要,它可以吸納水分,使腸道里的糞團變大變軟,刺激腸道蠕動加快,減少糞團在腸道中的停留時間。糞團鬆軟,對結腸壁的損傷較小,因此對結腸癌有很好的預防作用,同時也降低了便秘、痔瘡等疾病的發生,有益於人體的健康和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

中華飲食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其膳食結構和飲食模式富有很多健康寓意,令人回味,發人深省。我們應該普及營養知識,發揮傳統飲食的優勢,遠離疾病,保持健康。

厲曙光

復旦大學教育部公共衛生安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教研室教授,上海兒童營養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

文:厲曙光 周小峰

編輯:閔青

校對:余運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眾健康雜誌 的精彩文章:

女人,要愛自己
走進醫院裡的營養餐

TAG:大眾健康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