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商事改革改出「加速度」 從長途跑腿到一次搞定

商事改革改出「加速度」 從長途跑腿到一次搞定

津雲新聞記者 柴瑩 白冬梅

天津市河西區平江南道一家菜市場內,裡面裝飾一新,空間擴展,攤位間距拉大,商戶增多,每家商戶的嶄新營業執照都擺放在攤位左上方,整齊而明顯。兩個月前,這家市場的名字叫友華,3月4日開始停業裝修,4月28日開業後,名字變成了麥稻香菜市場。

5月4日,河西區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局友誼路所的李果所長和監管幹部到市場里例行巡視,總有商戶跟他們熱情地打招呼。這家市場的總經理吳超對此見怪不怪,「這些商戶對他們比對我還要熟悉,從這個市場裝修開始,李所他們就介入了,指導商戶如何擺放設施、如何規範食品經營、需要什麼軟硬體,最後對大家進行了一次集中培訓後,僅用兩天時間就給55家商戶集中辦理了營業執照。」

吳超從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經商,以前做貿易,最頭疼的就是開始跑名稱申報和取得營業執照這一階段。他說,1998年他第一次跑名稱和執照,足足跑了一個月,後來執照變更三次,他經歷了三次「長途跑腿」。但這一次,吳超說自己「順利得有點兒驚艷」。他對商事制度改革說不出大話來,只是覺得:簡單、方便、有效率。

從最初的「三證合一」到後來的全程電子化

從政策面講,商事制度改革,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要改革部署,是減少行政審批、轉變政府職能、釋放市場潛力的重要舉措。也是穩增長、促發展、惠民生中發揮作用的關鍵。

從2013年算起,商事制度改革已經進入第五個年頭。從最初的「三證合一」,到之後的「五證合一」,再到如今的「多證合一」、雙隨機抽查監管、企業登記全程電子化等等,其目的只有一個:降低市場主體的准入門檻,還權於企業,還權於市場,激發廣大群眾的創造力和市場經濟的內在活力,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2008年就開始在河西區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局友誼路所工作的李果所長是這一制度改革的親歷者和執行者。

河西區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局友誼路所的李果所長

「商事制度改革,說白了就是行政審批放管服務,就像你開車先拿駕照,至於開什麼車以後再說。商事制度也是這樣,先給你資格,然後決定幹什麼,再去取得相關許可證。這樣一來,效率就大大提升。」李果解釋說。

友誼路所在2013年前負責梅江、越秀路和友誼路三個街,那時,他們一年要為將近300家商戶進行名稱核准和辦理營業執照,2015年底,河西區實行一街一所,友誼路所開始只負責友誼路街,一年也要為將近300家商戶服務。

還沒有改革前,各種審批手續非常繁瑣,名稱申報就要好幾天,因為太麻煩,不少人就用個人名字做企業名稱,通過率還高一些。這樣效率特別低,也影響企業發展,我看著也著急,所以很多時候,我們所的人就跟申報者說,你別跑來跑去了,我們給區里行政審批科打電話看你那個名字行不行,行了就趕緊通過。當時就想盡量多做一些事情,但很多環節不能越過去,該跑還得跑。」對當初的情形,李果記憶猶新。

2010年來友誼路所工作的鄭森對此也很有感觸:「那陣兒我在前台,工作日每天一大早一樓大廳就人滿為患,他們麻煩我也麻煩,厚厚一沓材料,很容易亂,效率肯定低。有人嫌麻煩,還花錢找代辦公司來辦。現在一張身份證、一張照片和一份承諾書就搞定,來一個解決一個,很快。大廳里沒那麼多人,代辦的影子也沒了。」

任何一項改革,都有一個漸次推行的過程。而商事制度改革,2017年是一個大的飛躍。

2017年,天津市在全市範圍內推行企業名稱自主申報。河西區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局積極響應,引導申請人通過企業名稱自主申報系統網上查詢、比對,並自主決定擬使用的名稱。企業和個體商戶只需要註冊一個賬號,根據提示填寫信息,就會生成一個碼,列印出來之後來行政許可中心直接列印營業執照。如果不需要紙質的,電子照也可以。

天津市河西區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局副局長李慶元介紹說:「目前全區企業名稱都實現了全網上辦理,除0.05%涉及前置審批事項的名稱需通過網上預先核准外,其他99.95%的企業名稱都可以自主申報,名稱申請通過效率由原來的平均1至2天,提高至平均5分鐘內,效率顯著提高。」

2017年9月,河西區又開始全面推行企業登記全程電子化,自主申報通過的名稱,只須滑鼠輕輕一點,就可以提交設立登記,全程在網上填報登記信息,整個過程申報無障礙,全程無紙化,真正實現了「無紙化審批」,申請人只需跑一次領取營業執照。

李慶元說:「我們的目的就是讓信息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路。」

從 「重審批輕監管」轉變為「輕審批重監管」

2017年2月,天津市深入開展「雙萬雙服」活動,動員萬名幹部幫扶萬家企業,服務企業,服務發展;2017年11月15日,為營造企業家創業發展良好環境,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進一步樹立「產業第一、企業家老大」理念,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天津出台了《關於營造企業家創業發展良好環境的規定》(簡稱「津八條」)。

在這樣一個促進實體經濟加快發展的大形勢下,河西區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局研究制定了《河西市場監管局2018年「雙萬雙服促發展」活動工作方案》,實施「四同步」,即「企業投資項目採取企業籌建與受理同步」「企業建設與跟蹤指導同步」「企業完工與檢查同步」「企業投產與發證同步」,切實增強「雙萬雙服促發展」工作的針對性、有效性,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河西路徑」。

而這也是友誼路所所長李果在麥稻香菜市場裝修時就開始介入其中的原因:「原來是重審批輕監管,費了好大勁證發出去了,後來有沒有變更,不太清楚。現在是,提前跟蹤介入,有問題先解決,等企業投產了,證也發出去了。但事情沒完,事後監管比較嚴,我們對轄區的企業和商戶都會隨時去巡視。」

華潤友誼路店的崔店長證實了李果的說法:「我跟友誼路所打了三年交道,他們不是簡單的執法,真是每周都要去仔細巡視。我們店有上萬種食品,他們經常對食品安全進行現場講解,還要檢查電梯有沒有值班人員,會不會緊急操作,隨時監督提醒。有一次,有人說我們的食品標籤過期了,提出索賠。李所他們感覺出這人有問題,不但查監控,又把我們進貨、銷貨的日期查的清清楚楚,最後確定是那人做了手腳,維護了我們商家的名譽。前年李所他們還幫著我們建了一個小額糾紛快速調節室,就是為了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工作人員在市場內的食品安全速檢室進行檢查

「輕審批重監管」,這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重大舉措,同時也更多地惠及了民生,河西區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局副局長李慶元說,過去行政許可佔用了很大的工作量,而現在主要的工作就是加強三方面的監管:食品安全、特種設備(主要是電梯)使用安全以及消費者權益保護。這幾個方面監管好了,對老百姓就是最大的實惠

有好的政策,自然會有好的效應。截至今年4月30日,河西區市場主體數已突破5萬戶大關,增至54049戶,同比增長6.48%,創下歷史新高。近日,國務院發布《2017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幹成效明顯地方予以督查激勵的通報》,河西區作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成效顯著社會反映好」的地區被通報表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聞117 的精彩文章:

奮進新時代 展現新作為──住津全國政協委員步入人民大會堂

TAG:新聞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