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運營商齊入局,eSIM成物聯網領域當紅「小生」
作者:物女王(彭昭)
物聯網智庫 原創
轉載請註明來源和出處
------【導讀】------
由於目前大部分文章都是站在運營商或者手機端的角度闡述eSIM所引發的通信產業變革,沒有集中體現eSIM在物聯網領域的價值。因此本文將從物聯網企業的角度來分析,eSIM為什麼值得物聯網企業關注?物聯網領域的哪些業務場景將被涉及?物聯網企業將與eSIM產業鏈中的哪些角色接觸?
物女心經專欄|寫的第073篇文章。
最近一段時間,物聯網領域躥紅最快的要數eSIM了。
上周,在2018年合作夥伴大會上,中國聯通攜手聯想、阿里、高通、科大訊飛等企業,瞄準eSIM在IoT領域的落地,共同發起「eSIM產業合作聯盟」計劃,從開發、測試、生產、採購、銷售等各個環節與物聯網硬體廠商在eSIM產品上開展密切合作,讓物聯網企業順利實現產品上市。
中國聯通董事長王曉初在大會上表示:eSIM會引領創新和開拓新領域,成為工業合作新方式。預知eSIM時代遲早要來,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也已預先做好了布局。聯通eSIM聯盟計劃的宣布,就像一聲發令槍,有了運營商的明確支持,eSIM在物聯網領域從蓄勢待發轉為高速起跑。
由於目前大部分文章都是站在運營商或者手機端的角度闡述eSIM所引發的通信產業變革,沒有集中體現eSIM在物聯網領域的價值。因此本文將從物聯網企業的角度來分析,eSIM為什麼值得物聯網企業關注?物聯網領域的哪些業務場景將被涉及?物聯網企業將與eSIM產業鏈中的哪些角色接觸?
eSIM為什麼值得關注?
傳統SIM卡每個人都不會陌生,eSIM將傳統SIM卡直接嵌入到設備晶元上,而不是作為獨立的可移除零部件加入設備中,用戶無需插入物理SIM卡。同時eSIM可擦寫,支持「換號不換卡」模式,能夠在不換卡的情況下,更換提供服務的運營商。
面向物聯網市場,eSIM的市場前景廣闊,根據麥肯錫、IHS、GSMA等預測,eSIM將在2018年實現爆髮式增長,全球將在2021年實現50億個連接數;年複合增長95%,2022年度eSIM市場規模將達到54億美金。
為何eSIM會有如此巨大的市場潛力?我們逐層來看。
1. 擺脫了SIM卡卡槽的束縛,優化之後的外觀帶來了一系列的性能提升。
由於空間、環境等限制,傳統需頻繁更換的SIM卡無法適應大規模物聯網部署。SIM卡逐步嵌入化和小型化的量變,積累到eSIM階段,可以說完成了一次質變。
某些智能終端的內部空間就像北上深的房價一樣寸土寸金,eSIM小巧的體積解決了物聯網硬體在工業設計中的高難度問題,相較於實體SIM卡可以減少高達90%的空間。與之相關的特性,包括電池續航增加、防水能力增強、抗震動、耐高溫,利於提升物聯網產品的穩定性和可靠性。與SIM卡相關的庫存、備貨和運營壓力也相應降低。
可以說,eSIM不僅滿足了更為嚴苛的物聯網硬體終端空間限制需求,同時提升了產品的防護等級,適合更多惡劣工況,解鎖了一大批工業領域的應用場景。
2. 由於eSIM可擦寫,物聯網硬體的網路資費管理將更加靈活。
傳統SIM卡與單一運營商綁定,而eSIM使得運營商簽約數據在生產、存儲和遞送環節與硬體分離,以電子數據的形式存在,支持通過網路遠程配置到終端。
一旦eSIM成為主流,一個有趣的結果是用戶可以像選擇Wi-Fi網路一樣一鍵切換運營商服務,從不同的資費和信號強度中挑選合適選項。
通過eSIM設備連接管理平台,用戶可以查看在線設備數量、相應的運營商套餐、使用的流量和資費,遠程完成通訊能力的優化,及時通過運營商套餐切換進行成本調整,避免了額外的人工操作。
對於新興的物聯網通訊技術,比如NB-IoT、LTE-M,eSIM的這一優勢更為明顯。當NB-IoT被用於資產追蹤應用時,運營商在不同地區的部署能力尚不均衡,用戶可以根據不同地區的NB-IoT信號強度和資費情況,選擇最優方案。
3. eSIM讓物聯網企業真正做到一點生產、全球發貨。
當物聯網企業在海外銷售產品時,傳統SIM卡模式下需要企業與海外運營商合作,購買當地的SIM卡並插入設備中。如果設備的銷售涵蓋多個國家,或者有同一設備在不同國家之間跨境使用的應用場景,要麼涉及不同運營商之間的切換,要麼涉及同一運營商的國際漫遊,往往不能選擇最優的資費方案。
而eSIM激發了物聯網硬體無國界的流動性,為了滿足物聯網硬體「出海」的需求,在其生態鏈中最具活力的一環,eSIM服務能力提供商(RSP,Remote SIM Provisioning)應運而生。
為了易於理解,我們不妨通過一個比喻說明RSP的角色。RSP在eSIM產業鏈中的位置,類似於支付寶在電子商務中充當的角色。支付寶並不是銀行,但其可以與多個銀行對接,用戶只需要通過支付寶就能輕鬆交易。
術業有專攻。RSP不是運營商或者虛擬運營商,但其會與國內外多個運營商對接,為運營商提供遠程下載SIM卡資源的工作,用戶和設備可以通過RSP選擇和訂購低成本、高質量的運營商SIM卡資源。在運營商許可的前提下,如果RSP對接了多家運營商資源,用戶和設備甚至無需主動選擇不同的運營商,而是被自動配備最為合適的資源,從而讓物聯網企業可以專註於所在的業務領域,不用操心具體網路連接的服務提供商。
除了RSP,eSIM產業鏈中還有諸多角色,都有可能與物聯網企業產生接觸,因此我繪製了eSIM產業鏈的全景圖,將在本文的最後部分呈現。
eSIM涉及哪些物聯網場景?
分析了eSIM的諸多優勢之後,我們再來看看eSIM涉及物聯網中的哪些場景。
根據GSM協會(GSMA)的評估,車聯網、智能醫療、公共事業、智能物流等領域將會從eSIM中率先獲益。
根據《中國聯通eSIM產業合作白皮書(2018)》中的業務規劃,eSIM將在產業物聯網、車聯網、消費物聯網等領域發力。
1. 產業物聯網eSIM應用
產業物聯網包含智慧城市、智能農業、智能交通、智能製造、智能醫療等行業。由於不同行業差異化較大,連接管理的需求錯綜複雜,管理維度和管理難度似乎都在與日俱增。
比如越來越多的全國性工業企業、建設企業,給員工佩戴智能手環,以便監測空氣質量、心率、位置等關鍵變數,保障員工在惡劣條件下的健康和安全。eSIM通過OTA空中下載技術為數萬設備同時擦寫SIM卡,既簡化了管理,又提升了智能手環的實用性和員工滿意度。
智慧物流也是eSIM的典型應用場景之一,跨越不同城市乃至國家的物流車隊,大多配備了採集各類數據的感測器,每天採集大量的遙測數據,其完整性和流通性非常關鍵。eSIM不僅降低漫遊費用,而且讓數據不會因為信號不佳或者更換SIM卡而產生中斷。
隨著物聯網應用的進一步普及,以及5G通信、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逐步成熟,eSIM高集成、小型化、免維護、長連接等方面的優勢會進一步顯現。
2. 車聯網eSIM應用
車聯網是eSIM最早應用的領域。由於車企普遍存在的跨國生產測試、銷售地區差異及車輛跨境行駛等特點,傳統SIM卡需要頻繁更換的方式為車聯網的發展帶來了困境,因此對eSIM卡有強烈需求。
從車企的角度來講,eSIM的成本無關緊要,他們更看重由eSIM帶來的流程簡化和便利性提升,降低物料管理、人力投入和操作流程的繁瑣程度。
3. 消費物聯網eSIM應用
消費物聯網是eSIM最主要的應用領域之一,包括各種可穿戴設備、智能音箱、無人機、醫療健康設備、追蹤定位器等,都是eSIM的重要應用載體。
可穿戴設備的內部空間極為珍貴,特別是在電池技術還未取得突破性進展的前提下,eSIM是當前的最優選擇。通過eSIM,消費者可以便捷的選擇網路連接,提高終端入網效率,降低連接管理的複雜度。
據中國移動統計,以1000萬用戶作為樣本計算,每個eSIM可節省4元左右成本,這無疑將成為加快eSIM的普及的切實紅利。
上述應用領域中,就產業物聯網和消費物聯網的eSIM應用場景而言,雖然技術角度極為相似,但業務流程有本質不同。因為到了萬物互聯時代,運營商面對的不再是單個消費者,還包括位於生產運營一線的龐大企業用戶群體。
每一個垂直行業、每一家工廠,對網路的需求不盡相同,這就需要eSIM服務提供商具備夠深夠廣的的行業認知,深入車間、農場、企業等生產一線,了解垂直領域的具體需求,進而定製解決方案,滿足不同的應用場景。
eSIM產業鏈有哪些角色?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eSIM正在朝著嵌入式、可擦寫的方向演進,其核心競爭力在於功能解耦,也就是SIM卡硬體的生產與運營商簽約數據的解耦與分離。
當物聯網企業使用eSIM服務時,有可能會遇到不同載體實現eSIM所涉及的專業名詞,以及eSIM產業鏈中的各種角色,因此在這個部分給出統一匯總。
根據軟體、硬體方案和增量、存量市場的不同需求,eSIM存在不同載體和實現形態,主要包含eUICC、iUICC、soft SIM和TEE。
以下援引GSMA在分析報告《SIM的未來之路:潛在市場和技術對移動生態的影響(The future of the SIM-potential market and technology implicationsfor the mobile ecosystem)》中的評述。
eUICC(嵌入式通用集成電路卡)
針對增量市場,這是當前eSIM最常見的一種形態,是可以用在任何終端設備中的非可插拔式SIM晶元。
iUICC(一體化通用集成電路卡)
針對增量市場,iUICC是一種SoC解決方案,安全處理器內核與其他內核直接集成在一起。
SoftSIM
主要針對存量市場,屬於純軟體解決方案,依託操作系統純軟體實現的SIM功能,沒有實際的物理晶元存在。
TEE(可信執行環境)
主要針對存量市場,屬於純軟體解決方案。利用智能設備中主處理器的安全區域實現SIM功能,可確保敏感數據的獨立性和安全性。
隨著eSIM產業鏈的日趨成熟,上游廠商、平台服務商、運營商等環節都有成熟的產品可供使用,因此物聯網企業有可能會與如下產業鏈角色產生交集:
基礎性企業:包含CA機構、eSIM晶元商、終端晶元商。CA是證書授權機構,比如中網威信、賽門鐵克,作為eSIM體系中PKI證書鏈的管理與維護人,為eSIM平台簽發數字證書,為卡商簽發二級根證書。eSIM晶元商比如英飛凌、華大電子,生產eSIM所需要的晶元。終端晶元商比如高通、海思、展訊、MTK,生產終端所需要的處理器等晶元。
eSIM製造廠商:包括捷德、金雅拓、歐貝特、握奇、天喻等企業,生產eSIM硬體產品,並為eSIM簽發證書。
蜂窩物聯網模組廠商:包括移遠、廣和通、日海通訊、高新興、中移物聯網等,生產嵌入eSIM晶元的蜂窩物聯網模塊產品,供物聯網硬體企業選型和使用。
物聯網硬體企業:採購eSIM,將其集成至終端產品並實現eSIM功能。
消費者和政企用戶:購買eSIM終端,使用各種通信服務。
eSIM服務能力提供商(RSP及終端實現方案提供):比如紅茶移動、上海果通,他們不是運營商或者虛擬運營商,但其分擔了與國內外多個運營商對接,商討最優資費的工作,以便提供低成本、高質量和快速響應的全球連接方案。
電信運營商: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全球範圍內已有超過20家運營商陸續部署了eSIM平台或者提供eSIM服務。
對於eSIM物聯網來說,eSIM服務平台是運營關注的重點,它是管理eSIM、在不同運營商之間完成切換的關鍵。同時eSIM在運營商和物聯網終端廠商之間增加了eSIM遠程配置能力服務商的角色,RSP在打通eSIM從萌芽到成熟的重要推手。業內已有不少只慧眼看中這塊標地紛紛起跑,紅茶移動Redtea Mobile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在文章的末尾,衷心感謝清華校友,蔣明,在成文過程中對我的大力支持。他以電子工程系年級第一名的成績進入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系深造,現以聯合創始人兼CTO的身份加入紅茶移動,持續推進eSIM產業發展。
最後,播送重要活動通知,物女王彭昭和LPWAN盟主趙小飛分別攜最新力作《智聯網—未來的未來》和《物聯網沙場「狙擊槍」》,將於5月8日在北京智創咖啡與大家面對面交流,以書會友,暢聊IoT未來,思想碰撞,誠摯邀請各位參與。
※拆分Windows,50億美元發力IoT,微軟上演王者歸來?
※製造業巨頭重磅押注人工智慧,富士康是「瘋」了嗎?
TAG:物聯網智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