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觀者》—理念的改變比經濟發展更重要
佛學
05-08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國的經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人民的物質生活也得到了極大的提高,這都是不爭的事實。然而人民並不領情,因為他們沒有幸福感。
人們一直以為有錢財了就會幸福,報紙電台領導講話都是這麼講,發展經濟,發展經濟,錢錢錢,整個社會都和錢幹上了,錢少的著急上火,錢多的也沒有安全感,一旦發生個經濟危機,全社會都發慌,好像天要塌下來一樣。在這個金錢至上的錯誤理念的誤導下,人們為了錢,什麼事情都幹得出來,道德能不滑坡么?世風能不變壞么?這個金錢至上的理念如果不改變,社會經濟無論怎麼發展,人們也不會有幸福感的,相反,由於爭奪與不公,最終必將引發大動亂,大崩潰,大倒退。
假設我們倒過來想,我們追求一種恬淡,一種知足,一種和諧,我們把追逐外在的財富轉向尋求內在的安詳,我們的幸福指數就會增加。當樸素簡單和親近自然成為一種時尚,當豪車豪宅和奢侈行為成為沒有文化的標誌,人們還會這麼瘋狂么?人們還會把經濟發展指數當回事么?當錢少的人懂得了少欲知足,當錢多的人懂得了散財施捨,人心便開始平和了,社會便開始公道了,人際關係也便開始和諧了,環境的破壞也便止息了,水會重新變清,山會重新變綠,空氣也會重新變得透明。
其實這種理念不是我們的發明,老子、莊子、孔子、釋迦牟尼都是這麼講的,只是這些年被我們忘記了而已,當然這不要緊,如今想起還來得及。宣傳和普及一種正確的理念並不難,起碼比花大力氣挖空心思發展經濟討好百姓容易得多,當然,其前提是倡導聖賢理念的當局者本身要真信,並身體力行。
摘自趙文竹《旁觀者》
TAG:禪宗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