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遙人最愛吃的小吃,我最愛第一個,您呢?
在平遙古城有一樣美食,也是必須吃的,那就是碗脫子。平遙的碗脫由清光緒年間城南堡廚師董宣首創,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慈禧太后西逃西安途經平遙時,品嘗這種食品後,讚不絕口。當場賜予重賞。於是,碗脫名聲大振,成為一種地方名吃。
碗脫精而不膩,滑利爽心,老少皆宜,四季流行,且吃法多樣,夏可涼拌,冬則熱炒,平遙碗脫則尤以蘸醬碗脫最為著名。 平遙的碗脫是以白麵粉為原料製作的,香噴噴的碗脫在配上獨家的蘸料,看著就讓人有種垂涎欲滴的感覺。
那麼碗脫為什麼稱之為碗脫呢?因為平遙碗脫的製作方法是把白面用溫水調成糊狀,再加以一定比例的鹽水、大料水和菜子油,由稠調稀後盛入五寸小碟內上籠蒸15分鐘左右,蒸熟涼切後即成。就好像從碗里脫出來一般,所以就叫這個名兒了。
碗托的另一種吃法便是炒著吃,搭配上麻花、速食麵、火腿、肥腸等一起炒出來,那可真是一絕啊。在古城有幾家老店的炒碗托,那更是聞名十里,天天都得排隊呢。一碗熱騰騰的炒碗托在配上一碗特色的醪糟,好不暢快。
當然平遙古城的美食並不僅僅只有碗脫,今天就帶著大家一起來看看那些始終挑逗著我們味蕾的「小吃」。
平遙牛肉製作工藝獨特,色澤紅潤,綿香可口,「肥而不膩,瘦而不柴」。在平遙幾乎家家飯館都有,其品牌眾多,知名的有「冠雲」以及步升,歡春等等,均為上品。世界著名歌曲《山西好風光》中提到了最著名的山西美食——平遙牛肉,平遙牛肉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肥而不膩,瘦而不柴,老少皆宜。
切疙瘩做起來比較容易,一般人都會做的,但要做的好那就未必了,除了和面講究外,主是要靠指尖功夫的。一般和面和成包餃子面就可以了,不可以太軟,也不能太硬,最好是提前把面和好,讓面醒上半小時二十分鐘的時間。那樣切的切疙瘩才有勁,勻稱。切疙瘩在有的地方也叫揪片。 在平遙叫揪片和切疙瘩是區別的。切疙瘩一般比較小,揪片比較大的。
切疙瘩的製作也分三大類的:一,就是家常吃的切疙瘩,有的是先把面擀成筷子厚薄的片,然後再用手切,切的手法有兩種,一種是用指尖下壓;另一種是用指尖上挑。切的最美的就是指尖大小,厚薄均勻,大小一致,用手指壓的就像個小耳朵,不僅好看,而且好吃,很能增加人的食慾。二,就是手撕切疙瘩。把擀麵的過程省了,直接用手指撕切疙瘩。這個技術要求更高些,一般新手是做不好的,要求手指功夫過硬的,才能切的很勻稱的,一般是邊切疙瘩邊把面轉圈撕薄的。三,就是把面擀得比較薄,撕得比較大的切疙瘩,這個在有的地方就叫揪片的。
切疙瘩大多數人都比較喜歡吃的,只是要吃的人多的話,手切的比較累,不如切餾則來的快。但切疙瘩比較蘸調和,口味重的人尤其喜歡吃的,夏天的時候清水煮上豆角或西葫蘆,冬天水煮上胡蘿蔔,調上炒西紅柿醬,澆上一勺小炒肉,再就上一根大蔥或蒜瓣,用平遙的土話講:「美吃損了!」看到這裡,是不是你的口水都流出來了。
泡泡油糕在平遙是很有名的,餡是棗泥,豆沙做的,用油炸成,色澤金黃,外焦里嫩,綿軟香甜。愛吃甜食的女孩子到了古城是要必點!中檔飯店的一盤油糕十來個賣到18,明清街上的某餐廳賣到28,分量還沒有中檔飯店的多,如果想吃,其實還是過年期間百姓自己做的最好吃。
這個為飯店賣的樣子
平遙本地人自己炸的樣子
莜麵栲栳栳(栲栳kǎolǎo)工藝講究,成形美觀與口感勁道完美結合,製做工序非常嚴格,將莜麵加以燒開的水,用擀麵棍攪拌成麵糰,必須趁熱將其揉精。接下來在手掌上將小莜麵團一揉、一搓,再往手指上一繞,就變出了一卷卷的莜麵栲栳栳。 大約長10厘米,寬5厘米的舌型薄片卷出來的圓筒狀就是它的大小。然後像蒸饅頭一樣蒸熟,熟時即香味撲鼻,吃時再配以鹵子(平遙人稱「沾水水」)調和,使人聞之垂涎,胃口頓開,食之香醇異常,回味無窮。栲栳栳的吃法有兩種,一種是栲栳沾鹵子吃,鹵子一般有的是肉醬,也有用肉,土豆,茄子在一起炒在勾芡。另一種是切開加菜炒著吃。如果你來到平遙,這一定是你不可錯過的美食之一!
過油肉是山西名菜之一,更是平遙地方菜之一,用精選瘦肉經過上漿、拉油,配天然黑木耳、蒜台、蔥頭炒過。山西人好吃醋,對醋的炒用在烹調中很有講究。此菜成品色澤金黃鮮艷,味道咸鮮聞有醋意,質感外軟里嫩,是難得的美。
在山西老輩們做油茶都是用羊脂油或者牛油炒制現在,用的都是植物油動物油炒制已經很少見了。炒麵的火候是最重要的,要恰到好處火太小面不熟,火大則會炒焦扒鍋另外,炒麵時,手不能停要不停的翻炒將近1小時才能完成,麵粉在鍋里由白色逐漸向深色轉變直到麵粉變成焦黃色,才算炒熟了然後加入核桃仁,花生仁,芝麻等堅果調味料和麵粉翻炒均勻出鍋後就是油茶。
玉米面粗糧黃煎,平遙獨有的美味小吃,小米麵、玉米面、雞蛋、白糖。做法是先把這些材料調成稀麵糊,再放到下圖中的小爐里烘熟,很蓬鬆,也是要趁熱吃才好。油炸,使食物中的營養素遭到破壞,並可能產生不利於健康的致癌物質,而被評為最不健康的烹飪方式。然而,油煎的焦色,以及煎炸的香味,無疑更能引人垂涎。在蒸制與煎炸之間,重口味的人往往更偏向於口腹之慾。吃著香,才是首要問題。奈何。。。只能偶爾為之。。。
黃菜火燒是一種冬季人們最喜歡吃的餅子,它的味道是咸酸的,很好吃的。 下面是它的做法; 1.先和下發酵好的麵糰。主要是麵粉,酵母,泡打粉,白糖和水。和起面以後醒好就能用了。 2.麵糰揪成劑子後,擀成薄皮包上黃菜餡,包住就行。放到電餅鐺上烙熟就能吃了。
糊糊也同餃子、蘸片子一樣,是蘸了蘸水水吃的。 用一根牙籤扎了,文文雅雅地吃。這是糊糊的改良,又平白增出些細膩來。其實這是很巧的一種心思,多出現在女孩子和婦人的碗里。 《高粱麵糊糊》主要用高粱面和白面混合做,做法也很簡單,把混合好的面和水按比例攪勻,在鐵鍋里溫火慢慢熬,並且不停地攪,一直熬成糊糊狀,直到麵糊發亮, 可以用筷子把麵糊糊夾起來,糊糊就做好了。然後往油鍋里倒上油,烹上蔥花調料辣椒面,再加水熬成湯,「蘸糊糊」的兩道工序就完成了。 下面的是最具平遙特色的蘸料;黃菜 《高粱麵糊糊》的做法簡單,吃法卻有講究,主要體現在「蘸」上。把糊糊舀到碗里,小碟里倒上調料湯,手持筷子夾一塊糊糊, 放在湯里蘸一蘸就可以吃了。「糊糊」要想吃香,主要是把調料湯做香。 黃菜做的調料湯很辣也很香,夾一塊糊糊蘸一下湯,嚼在嘴裡又香又辣,比吃白麵條還要好吃。
土豆撥爛子,是將土豆去皮,用平遙獨有的一種工具-擦尖擦,擦成細長的條狀,用麵粉搓勻先蒸再伴以雞蛋等炒制
撥爛子,平遙特色美食之一,它還有個好聽的名字,山花爛漫。撥爛子的用料豐富,主要為土豆絲,豆角丁,胡蘿絲,還有時令的野菜等,也可以用肉丁;再放入白面,豆面,高粱面,玉米面,或者莜麥面與其攪拌均勻,然後放入籠屜蒸熟;最後倒入油鍋,與蔥花、韭菜、花椒、雞蛋等一起翻炒,炒至晶嫩泛黃。蒸熟的土豆絲口感綿軟,與麵糊融為一體,各種輔材和雞蛋在調味的作用之上,又讓整道菜在顏色上呈黃白綠三色搭配,色香味俱佳!
來過平遙古城的外地朋友們一定會知道這個土豆撥爛子,因為在平遙明清街上的每個飯店門口的菜牌子上都寫有這道美食。
每一個城市都有它獨特的風情,每一個城市都有它獨特的美食風味。對於一個地道的吃貨來說,到了平遙古城朝著它的美食街一頭扎進去比看沿途的風景更讓人來的痛快。
最後想對你們說願你的生活,溫柔、有趣、不必太激烈,三餐、四季、不必太匆忙 ,生活已經如此不易不如我們以善相待。
覺得此文對您有幫助,不妨分享轉發到您的朋友圈或微博,和好友一起分享哦!或者在下方做個點評和關注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TAG:平遙古城 |